【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1
颅脑外伤的特点是致残率、致死率高,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通常占据颅脑外伤患者总数的2/5左右。由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处于危险之后,加之病情进展快,伴有并发症发生,所以必须采取合理急救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时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本文中,笔者选取了2015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86例进行研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度颅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8.9±2.3)岁;交通事故致伤17例,挤压伤12例,高空跌落8例,打击伤6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48.1±2.4)岁;交通事故致伤16例,挤压伤13例,高空跌落9例,打击伤5例。两组在各项基本资料上差别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采用院前急救护理,直接将患者送完医院进行治疗。患者在送入医院之后,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如开放静脉通道、吸氧、生命体征监测等。
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同时将患者送入医院治疗,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第一,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这是抢救的中心环节,防止脑细胞缺氧超过6min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为患者提供纯氧,将患者头偏于一侧,配合使用和舌钳对口腔和呼吸道进行彻底的清除,及时排除分泌物,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第二,建立静脉通道。检查患者的颈动脉,建立快速静脉通道,补充患者的血容量,防止患者出现休克现象。患者颈动脉出现充盈时,给予250ml20%甘露醇来降低颅内压。
第三,伤口处理。进行有效包扎,及时止血,防止休克,同时也防止伤口感染。脑组织渗出覆盖无菌碗,再经绷带包扎以减少压迫脑组织。
第四,转送。提前让医院相关部门做好相关的手术准备,在转入医院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病情。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院前、院内死亡率、生存率,同时对比分析两组ADL分级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院前死亡、院内死亡和存活率的比较
观察组院前死亡、院内死亡和存活率压明显优于对照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在ADL分级上的比较
观察组ADL分级中,Ⅰ、Ⅱ、Ⅲ级百分比要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容易处于昏状态,时常伴随器脏损伤出现。正是因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存在上述症状,造成了医生在诊断是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导致错过最佳抢救时间[1]。因此,要想提高重度颅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就必须在院前急救中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的抢救。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到的畅通,严格按照规范建立起静脉通道,观察患者的各项反应,检查患者是否出现低血氧、休克的情况,若存在第一时间告知医生[2]。在转入医院的途中,跟医院相关科室取得联系,让其做好相关的手术准备。评估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急救,挽救患者的生命[3]。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院前死亡、院内死亡和存活率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的ADL分级中,Ⅰ、Ⅱ、Ⅲ级占比要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这说明了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存活率,还能够降低ADL分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国容.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5,19(04):3012-3014.
[2]张旦,徐晓娟,颜莉,等.急救护理干预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救治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28(07):103-105.
[3]郭晶莹.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12(05):50-52.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