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党团范文>>公文范文>>试从苗族民间文学看苗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价值

试从苗族民间文学看苗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价值

标签:时间:

摘要:人是文化的产物,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德育,无可避免会烙上文化的印迹。只有植根于少数民族文化,汲取其中的积极因素,少数民族学校德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本文正是从这一视野出发,以苗族民间文学为例,对其进行德育意义上的分析,以期挖掘其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为少数民族学校德育寻求有益借鉴。

关键词:苗族;民间文学;文化;德育

德育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学校德育,而广义的德育泛指培养人的品德的一切活动。这种生活式的德育,内容、形式、手段都不似学校德育那样有目标有计划,然而,它却能通过文化对人的模塑、规范与教化,对青少年的品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苗族文化内涵丰富,以下仅以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苗族民间文学为例进行分析。

一、苗族民间文学的源头与背景

苗族民间文学包括苗族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歌谣等。基本是由广大苗族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它伴随着其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反映了苗族人民在各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理想、审美情趣。苗族人民相传蚩尤是自己的祖先,远古就在黄河边生息。那时,以蚩尤为首领的部落联盟叫做“九黎”。九黎曾与黄帝的部落联盟发生战争,结果被黄帝的部落打败,于是南渡黄河,到长江中游生息。到了尧舜禹时期,在长江中游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即“三苗”。这一部落联盟曾与尧、舜、禹为首的部落联盟进行过长期的抗争。尧舜时,三苗中的一支部落曾被武力赶往南方,被称为“南蛮”。可以讲,苗族的历史完全是一部迁徙史,而一部迁徙史中也充满了苗族的受压迫、与不屈于压迫的斗争。历朝历代的苗族都遭受过残酷的镇压与围剿,也正因此,苗族人民的迁徙史本身又是一部抗争史。苗族民间文学也反映着基于此而产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苗族神话传说中蕴含的德育价值

苗族神话传说是苗族教育资料库中的一笔宝贵财产,大都反映了苗族人民对先民勤劳、勇敢、坚强、驱恶扬善,不畏邪恶的美好品质的热情讴歌。以苗族著名神话传说《杨亚射日月》为例。《杨亚射日月》讲的是天空中本来有许多太阳与月亮,酷热难当,人与兽都难以生存,天下生物都濒临灭亡。这时,青年人杨亚挺身而出。他通过艰苦的种种行为,如砍树、造弓、跋涉至天边等,射落了多余的太阳与月亮,为天下人立下了大功,这其实是对他勇敢无畏的精神的一种褒赞,也为本族成员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类似的例子还较多,如《谷佛补天》歌颂了谷佛(女性)用青石补天的智慧;《沙地古咪找粮种》赞颂了一位叫沙地古的神人历尽千辛万苦找得粮种的功绩;《居诗老》和《则嘎老》则对苗族先民改造自然和努力改进生活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表现出苗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苗族居住地大都十分偏僻,在这种交通不方便,通讯又不发达的地区,即使电视等大众媒体在逐渐普及,讲故事、“摆龙门阵”等娱乐方式依然是苗族人民的重要精神生活。苗族人民往往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合家老小围坐一起,听老辈人讲故事。实际上,在这一隐性的德育行为过程中,教育者的身份和德育内容是隐蔽的。老一辈人把本民族的价值标准融揉于故事中,传授给后代,使听故事的人,尤其是苗族青少年在真善美的鉴赏与假恶丑的比较鉴别中,不知不觉形成符合本民族文化模式的是非观与善恶观。

三、苗族历史人物故事中蕴含的德育价值

比起带有神话色彩的一般人物传说来,历史英雄人物传说,尤其是苗族起义领袖的传说具有更强的道德感召力。一方面,这类传说故事能够使苗族人民看到本民族历史的庄严与伟大,培养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这类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更具有说服力,因而也更具有教化作用。这类故事中较著名的有歌颂苗族英雄项崇周率领边境各族人民英勇反抗法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的《项崇周的传说》、乾嘉苗民起义中的《石柳邓的传说》、《吴八月的传说》、《石三保的传说》、咸同苗民起义中的《张秀眉的故事》等等。在听取这些传说故事的过程中,不仅形成苗族青少年识别符合本民族行为规范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道德认识,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本民族英雄人物的敬佩、景仰之情,这实际就是一种道德情感,它是一种巨大的能量,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前述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直至上升为内心信念。因而,这种本民族历史英雄人物的传说故事对民族成员的道德熏陶,效果往往比空洞的说教要好得多。

四、苗族歌谣中蕴含的德育价值

除了传说故事外,苗族民间文学中较有明显德育功能的还有苗族歌谣。在苗族歌谣中,气势最磅礴的,要数苗族古歌。苗族古歌与苗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它包括开天辟地、人类产生、洪水灾难、民族迁徙等内容,可以说是有关苗族历史的最好教材。它世代传唱,向后代展示着本民族经过了怎样的艰辛与曲折,在人类社会征程中流下的光辉足迹,热情讴歌了苗族先民敢于同自然和邪恶作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表现了人们美好的理想与愿望,更能激发听歌人不畏艰险、勇于吃苦的奋斗精神。苗族人民坚忍与顽强的优秀品质能够代代相传,成为较明显的民族性格,可以说与有关迁徙史的古歌传唱不无关系。正如苗族谚语所说,“前人不摆古,后人忘了谱”、“百句话不如一句歌”。生产劳动歌主要反映四季劳动的辛勤,讽刺懒惰者,如一首流传在黔中的歌谣唱的那样:“男儿勤劳米满仓,妇人勤来衣满柜”,苦歌主要控诉统治阶级对苗族人民残酷的镇压与剥削,反映了苗族人民过去水深火热的生活。如云南文山的苗家苦就唱道:“银钱被官家抢走了,牛马被官家抢走了,苗家的父母兄弟啊,挨冷受冻苦难捱!”不难看出,苦歌再一次表现出苗族人民忍耐的品质。反歌在苦歌的基础上,又表现了苗族人民不畏强权,英勇抗争的优秀传统。如黔东南一带的反歌唱道:“我们要招人,招人打官家,把他们赶走,收回大田坝,让哥哥穿得蓝茵茵,让妹妹满身闪银花”。苗族情歌既歌颂美好的爱情,又贬斥男女恋爱中嫌贫爱富、见利忘义的丑恶行为。如《榜姬黎与久博弓》就无情讽刺了势利的榜姬黎,赞扬了勤劳的久博弓。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包含着丰富的伦理观念与道德思想,并借助简单的歌词,动听的曲调来向民族成员讲述孰为美、孰为丑、孰为对、孰为错,帮助民族成员形成一整套符合本民族法则的是非判断标准和行为规范,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借鉴与教训。

以上仅从民间传说和歌谣分析,可以发现苗族民间文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执行着教育传授知识和培养人,使之社会化的基本功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民间文学而及苗族文化的其他部分,由苗族而及其他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富含积极的德育因素,这些德育因素通过该文化在民族成员社会化中的模塑功能施加给青少年,形成他们具有文化烙印的价值观。因此,少数民族德育工作者必须要积极主动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学校德育应植根于少数民族文化中,从中挖掘出更丰富与合理的德育资源,双管齐下,求得最佳效果。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党团范文的资讯,请访问:公文范文
    下载文档

    看过《试从苗族民间文学看苗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价值》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道歉言语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言语行为,那么你知道导师的道歉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爱学范文网小编整理了导师的道歉信,供你参考。 导师的道歉信范文一 尊敬的董导师: 首先,

    初中学校工作总结篇1  本学期,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教导处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的观念,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常规教育,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

    儿歌(nurseryrhyme),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

    如下是小编为各位教职员工准备了语文听课评课记录,希望为你提供参考借鉴。语文听课评课记录(一)日前聆听了我校古苑老师一年级的“生本”示范课,感受颇深,真切体验到“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在听课中我感

    日记200字大全初中暑假日常生活第1篇考铃响了,大家迈着沉重的脚步坐回考位,原来充满欢快气氛的教室,现在十分沉闷。一阵清脆的高跟鞋声由远而近,让教室更是静得出奇。你一定会认为这是高考,不,这只是我们小

    本年度我校进一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区教体局有关工作指示精神,全体教师团结奋进,务实进取,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求知、向上、健康、快乐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围绕“一个中心、三个基本总结

    “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很久很久以前,玉帝为了给人间定时间,给人类归属,决定在人间选拔十二种动物作为生肖,他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

    “防疫”是一个流行词,被选为2023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词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疫先进个人标题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篇一】抗疫先进个人标题  01主

    观察是一个科研名词,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夜空的作文(三篇)观察夜空的作文一夜,是宁静的。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节简短唯美句子,供大家参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五一劳动节来了,对我们来说劳动最光荣,那么你们知道劳动节的句子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劳动节简短唯美句子,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