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临床中常见的疾病,胸腺瘤患者在临床中根据临床表现和胸腺瘤大小以及生物学形态的不同,分为良性和恶性,为了更好的研究胸腺瘤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100例胸腺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比各项指标,来分析哪种治疗方法更有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胸腔镜;胸腺瘤;临床病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月 100 例胸腺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 28 例,女 22 例;年龄 39-65 岁,肿瘤分期:I 型 25 例,II 型 10例,III 型15 例;对照组男 23 例,女 27 例;年龄 41-65 岁,肿瘤分期:I 型 22 例,II 型 13 例,III 型 1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插管全麻,侧卧位,垫高肩部,以患侧腋中线 5或 6 肋间作为胸腔镜孔,3 和 5 肋间为操作孔,作三个长度 1.5厘米左右切口将胸腔镜置入进行胸膜腔探查,并在膈神经前方用超声刀进行纵膈胸膜纵切,胸腺下极逐渐向上进行组织钝性分离,将胸腺静脉切断。沿着胸腺左叶下极向上进行胸腺左叶解剖和游离,将左侧胸腺韧带切断,促使胸腺上极显露,完整切除胸腺。最后将异位胸腺和前纵隔组织清除,将标本置入标本袋取出送检。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胸腺瘤治疗效果;术中指标(手术操作平均时间、术中操作创伤性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康复指标(术后留置胸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水平、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胸膜腔粘连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显效:症状消失,胸腺瘤完整切除,术后无相关并发症;有效:症状改善,胸腺瘤基本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效:手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胸腺瘤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 SPSS 21.0 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作t 检验、计数资料作 χ2检验,P<0.05 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胸腺瘤治疗效果相比较
观察组胸腺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术中指标
手术操作平均时间、术中操作创伤性出血量、切口长度相比较。观察组术中指标(手术操作平均时间、术中操作创伤性出血量、切口长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术后康复指标
术后留置胸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水平、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术后康复指标术后留置胸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水平、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并发症相比较。
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胸膜腔粘连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胸腺瘤无论是哪种病变,均需及早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以免随着胸腺瘤体积增大对邻近器官造成压迫。传统治疗胸腺瘤的手术多为开胸手术,视野清晰,但创伤大,可引起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胸腔鏡手术是在患侧胸壁作小切口进行手术,其对胸廓无不良影响,术野清晰,并发症少,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对患者生理影响小,可有效保留胸肌,对肋间神经皮支无明显损伤作用,可减轻患者痛苦,加速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胸腺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中指标(手术操作平均时间、术中操作创伤性出血量、切口长度)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康复指标(术后留置胸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水平、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胸膜腔粘连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综上所述,胸腔镜治疗胸腺瘤的应用效果确切,优于传统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应用。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