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脐疗法巧治胃肠功能紊乱
敷脐疗法,是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敷于脐部,使药性循经直达病灶,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此法为我国中医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属于现代药学中透皮给药的范畴,是祖国医学中的独特疗法之一,因其适应治疗范围广泛且具内服或其他治疗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和特点,深受医患欢迎。
肚脐,穴名神阙,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于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
在胚胎时期,脐部是胎儿连通母体,获得血液、氧气及营养供给的唯一通道。出生后此通道虽已断绝,但脐部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没有皮下脂肪,但是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无器质性病变,也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主要表现有上腹不适、疼痛、腹胀、呃逆、恶心、呕吐等等,还有些人有下消化道症状,如腹部不适、排便不畅、便秘、腹泻、排气增多。也常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
中医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分析,应用相应的中药敷脐治疗,以达到调节阴阳,扶正祛邪,健运脾阳,和胃理肠之效。敷脐疗法的特点:简单、方便、有效,敷脐疗法是治疗中焦之病的第一捷法,全身疾病皆可用之。通过药物循经直接作用于患处,作用较为直接,直达病灶,直接发挥药效,作用较强。给药途径用药较为安全,其治疗范围已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种学科多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医疗和保健价值。便于随时观察、了解病情变化,随时加减更换,很少发生副作用,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对于一些老幼体弱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敷脐疗法更为方便。
中药敷脐治疗,操作很简单:清洗肚脐后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适量,用生姜汁或黄酒、蜂蜜、醋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透气胶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时。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连用2~7天。
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敷脐,用中药敷脐的方法治疗胃肠病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日常饮食和情绪的调节。
拔火罐也能拔出“病”来
用拔火罐治病,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拔火罐与针灸、刮痧等一样,属于中医外治。它属于充血疗法,利用物理刺激和负压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由于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且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但在使用时要视病情而定,不是所有病都适用它。
拔火罐后洗澡容易着凉
很多爱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说“火罐和洗澡,一个也不少”。确实,温热的澡水和温热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这顺序还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但绝对不能拔罐之后马上洗澡。长时间拔火罐会导致皮肤感染
不少人说,火罐一拔最少要半小时。拔火罐应根据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认为,拔火罐以20分钟为宜。因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有肺部慢性病的人会
导致肺泡破裂
有肺部基础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不适用拔火罐。肺部有炎症时,会伴随肺泡损伤或肺部有体液潴留。如用拔火罐进行治疗,会使胸腔内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导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从而发生自发性气胸。
(晓西)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