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沌学作为研究复杂系统行为的理论,是对非线性动力系统中不稳定的非周期性行为的定性研究。而语言的习得过程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和复杂性,这正为混沌学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研究提供了契机,本文即对混沌学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文献综述。
一、混沌学理论综述
1.混沌学的定义
1963年,美国知名学者爱德华·洛伦兹教授率先提出混沌论,被学术界誉为“混沌论之父”。混沌论认为,在客观世界中,有一个与有序对应的另一种形态和结构的世界,其特征是非线性、混沌无序的。这一理论的最大贡献是用简单的模型获得明确的非混沌理论是对不规则而又无法预测的现象及其过程的分析,是非线性科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陈小毅),混沌学认为:世界是确定的、必然的、有序的、但同时又是随机的、偶然的、无序的,有序运动会产生无序,无序的运动又包含着更高层次的有序。
2.混沌学的特征
混沌理论正在消除科学研究中的确定论和概率论两个对立描述体系间的鸿沟,在这两大科学体系间架起了桥梁,使复杂系统理论立足于更符合客观实际的“有限性”基础(华立群,2011)。按照童艳丽在“混沌学理论视角下的二语词汇习得初探”一文中的划分,其基本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七类(童艳丽,2012):
(1)动态性:正如 Gleick 所言,混沌研究是一门关于过程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状态的科学,是关于演化的科学而不是关于存在的科学。(2)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当初值的条件发生微小变化,也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动荡,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3)非线性:混沌学认为事物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即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非线性的,所以很容易导致系统趋向复杂并使系统呈现出混沌状态(2002,David)。(4)复杂性:表示与初始状态敏感依赖性相联系的每一件事。(5)分形性:是一个几何术语,分形几何的概念是美籍法国数学家曼德尔布罗特提出的,所谓分形就是组成部分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形”,或部分以某种方式与整体相似的集。(6)奇异吸引子:一个动态系统在空间上的运动路径或轨迹称为吸引子。(7)自组织性:发生在系统内的大范围的重组和调整反作用产生无序的力量,从而产生新的秩序。
二、混沌学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混沌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学术界,尤其是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有关研究表明,语言并非一个简单的线性系统,而是一个多维、复杂、动态的非线性系统。在混沌理论的框架下,语言依存于人类信息交互系统中,是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互相联系的一个统一体,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和混沌特征,混沌理论作为研究复杂行为系统的理论,为我们研究语言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
Larsen - Freeman 指出了语言习得具有渐进性、有机性、可变性和社会属性认为语言是一个开放、有机、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而用混沌理论的动态、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理论来研究语言习得的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不足。(Larsen - Freeman,2007),以混沌理论为基础,从整体、系统、动态的角度分析二语习得,并得出二语习得具有动态非线性和自组织复杂性两大属性。
三.混沌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
在二语习得领域,1997 年Larsen Freeman 第一次将动混沌理论引入到该理论中,并明确指出了从复杂系统的视角来看待二语习得的重要性。2002年,Larsen Freeman在《二语习得的非主流研究理论》一书中很详细的论述了二语习得复杂理论。他指出在实际应用中语言是一系列动态模型,而个体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与个体因素、社会语境、输入频率、交际压力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关。2008 年,Larsen-Freeman 和 Cameron 在 Complex Systems and Ap-plied Liguistics 一书中将复杂理论与语言进化、语言习得、课堂话语等问题进一步结合起来,并提出一系列方法论原则,使得二语习得复杂理论进一步完善。在 Larsen Freeman 的带领下,很多其他的语言学家也开始关注复杂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的运用。如Meara(1997,2004,2006)运用动态模型来描述词汇习得的发展;Herdian & Jessner 用来讨论个体多语水平的变化情况,为多语的发展提供动态描述;Ellis & Larsen Freeman 合作编辑的应用语言学,将复杂理论从浮现主义的视角讨论了应用语言学的相关问题(Larsen-Freeman,Cameron,2008)。
近写年,国内语言学家也开始关注动态系统理论在语言学界的应用。在理论研究中,窦伟伟指出语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在混沌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起更加系统的二语习得观(窦伟伟,2008);胡亮才(2009)从实践的角度说明了混沌理论的复杂性对二语教学的启示,为二语习得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有很多语言学家将复杂系统理论与其他现存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研究二语习得的新视角,例如韦晓保将动态系统理论与联结论、构式语法论进行整合,提出 DCC 模式,这对许多二语现象做出了合理解释;韩大伟和邓琦(2013)将动态系统理论与社会文化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一个融会贯通的新體系。
四、结语
混沌理论作为国际应用语言学界提出的新型理论范式,它注重将语言发展的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相结合起来,以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审视二语发展的轨迹,这必定为 21 世纪二语发展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正如英国著名学者 Drnyei 指出: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将是“二语习得研究的动态转向(Drnyei,2015)”为此,我们需共同努力,通过多维视角、多模态研究推进该理论在我国独特文化地域中的深入发展,为促进其本土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晓毅.混沌理论及其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2018(05):27-31.
[2]窦伟伟.论混沌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8.
[3]韩大伟,邓奇.动态抑或互动——动态系统理论与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3(151):10-25.
[4]胡亮才.混沌理论的复杂性对二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2):165-167.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