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故事(六篇) 家风家训故事(六篇)(篇一)最近看到公司家风家规群聊里面,大家对家风的认识各有千秋,有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等等,究其家风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家风。首先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家训故事(六篇) ,供大家参考。
家风家训故事(六篇)
(篇一)
最近看到公司家风家规群聊里面,大家对家风的认识各有千秋,有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等等,究其家风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家风。
首先说一下,我对家风的认识,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
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
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
个身心健康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婚姻家庭领域存在
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
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
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
我的父亲是一名矿山老工人,从小家里兄弟姐妹多,父亲总是教育我们要尊
重老人,孝敬父母,做人诚实守信。记得小的时候爸爸对我们很严格,那时候的我还是很不理解父亲,每天摆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对我们很严格,哥哥姐姐那时
候很贪玩,记得有一次在农村的奶奶家过暑假,哥哥姐姐偷偷从隔壁的大妈家树
上摘了一些苹果,隔壁大妈看见了很生气就告诉了奶奶,爸爸不知道怎么听说了,就把哥哥姐姐一顿训斥,并告诉他们不可以随便摘人家果树上的果实,做人要诚
实,要坦荡,不能偷拿人家的东西,并让哥哥姐姐回家反思,当时哥哥不服气还
对老妈说“不就是偷吃了几个烂苹果,至于告我爸吗”,这话不小心让爸爸知道
了,上去就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哥哥愣愣站在一旁,爸爸气的说,做人不能不讲
诚实,这是你一辈子的人品问题。
那时候的我还小不理解爸爸的行为,现在为人母的我深深的体会到家风的重
要性,深刻的认识到做人诚实守信,将影响一个人的一身。
(篇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书连接着亲情,体现着文化,承续着家风,具有丰富
内涵。当微信取代书信,输入代替书写,手写家书渐渐被现代人所遗忘。不过,近日,霸州胜芳镇的邢蕊却亲笔写下一封足足三页信纸的“家书”,寄托拳拳爱
子之情。
“孩子,父母给了你们生命,但却给不了你们一切;把你们养大成人,却照
顾不了你们一辈子,你们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努力开创。”
与磨砺,耐得住心的寂寞与创伤”
“要经得住人生的困难
“你们
“要善良,但要有善良的原则和底线”
的人生刚刚开始,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现在就要去播种、施肥、浇灌,最终
才会有收获”……在这封千余字的“家书”中,邢蕊把平日未能及时对两个孩子
表达的话,全部落于纸上。她说不奢望孩子当下就理解她所说的一切,但希望这
是一个好的开端,她会坚持在孩子的每一个关键阶段,给予他们多一些鼓励和关
爱,让他们能努力做好自己。
据了解,这是邢蕊第一次郑重其事给孩子写信。今年
38岁的她,生长于一
个大家庭,自幼耳濡目染父母勤劳、厚道、善良、守信的优秀品质,对家庭温暖、兄弟姐妹情深有着深刻的体会。“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容为宽”的家风,“认真做事,低调做人,知足感恩,不存私心”的家训,她一直铭记于心
在邢蕊看来,父母通过家书把人生经验传授给子女,本身就是生动的亲情教
育、感恩教育。这种传统道德与良好家风的传承,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她希
望这份以家书寄情寓理的温暖与厚重,被越来越多当代人接受并长久传承下去
(篇三)
我出生在农村,往上追溯,祖上多少代都是农民。家族中没有留下任何文字
的或者口口相传的精神或家风。于是我想到了我的母亲,因为她在我们家面临大
难时,用她并不坚
强的肩膀支撑起了整个家庭。她在我无比迷茫、消沉的时候,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母亲从小就有些耳背,生在绩溪,家里人都叫她(wole),就是哑巴的意
思。三岁时就死了妈妈,在同龄人读书的时候,她却只能放牛。成年后,在媒人
的安排下嫁给了我父亲。因为父亲体弱多病,奶奶又年迈,就是这样一个没有读
过一天书、有些残疾,永远也不会说普通话,常人眼里有些残疾的母亲,承担起
了家中所有的重担。记忆中的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常常忙到深夜。她用
她的勤劳学会了几乎所有的农活和家务,烧着一手的好菜,还会包绩溪特有的包
子。我无法想象母亲当初学习各种劳动的艰难。
我只能相信,勤劳有时真的能创
造奇迹。
母亲从不知爱这个词,更不懂它的含义,但她却用一生的付出,一生的辛劳
忘我的爱着家中每一个人。父亲几乎生了一辈子的病,母亲也照顾了他一辈子。
母亲在干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后,还得准备父亲的饮食。记忆中她时常半夜起来,用石磨磨豆浆做豆腐给父亲吃,哪怕是寒冷的冬天,也从不中断,全然不顾自己
的双手冻得像个包子。记得当年家中靠砍柴卖贴补家用,母亲总是扛着一大捆走
在前面,父亲扛一小捆落在后面。母亲走出很远又返身去帮父亲扛。那时家中一
贫如洗,家中有点好吃的都留给我和父亲,她却总是吃着我们剩下的。每次砍柴
回来,总会给我带回山上的野果一一梦子、杨桃、山楂。。。。。。
母亲并不漂亮,个子不高,从不打扮,却是当地人缘最好的,提起她来总会
有人称赞,因为她无比的善良。她从无害人之心,对小动物也非常的怜惜。家中
养了几只猫狗,她对待它们像家人一样细致,还时常和它们说话。即便在揭不开
锅的日子,家中用仅有的面粉、南瓜做的包子,她也不会忘了送上几个给邻居。
每每听说熟悉的人离世,她总是嚎啕大哭,比他们的亲人哭还要伤心。
母亲用她的坚韧和顽强,改变了我们家庭的命运。如果不是她的悉心照顾,父亲也许
早已不在人世,我也只能辍学在家务农。如果不是母亲在我面临绝境的时候,用她的顽强的精神感染了我,也许我的人生将不是现在这样。
记得那年我
在宁中初中重点班毕业,知道家中无法支撑我读大学,选择了读中专。当录取通
知书到的时候,全家却因为每年几百元学费而一筹莫展。
我只能在屋后的菜地中
无助不甘的哭泣。是母亲卖了她辛苦养大的肥猪,又砍了近二个月的柴,帮我凑
足了学费。毕业后,靠着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改变家庭的现状。
97年我辞去了
在企业的工作,想着去外面闯荡,却在失去工作后,又遭遇了更大的打击。家中
的茅草屋在“6.30”洪水的持续阴雨浸泡中倒塌了一面墙。
倒下的墙又压垮了我
准备创业的鸭棚和里面的200只鸭子。那时的我万念俱灰,再也无法面对眼前
残酷的现实,只身一人外出打工。只有母亲擦干眼泪,并没有倒下。她用砍来的柴禾一点一点把倒下的那方墙编好固定,这样至少可以勉强遮风挡雨,接着又硬
是用锄头一点一点将屋后山坡上的菜地挖成了一块房基。
半年后当我回来看到挖好的房基和母亲血乎乎的双手,我无地自容,愧疚不
已。母亲一个残疾的人面对命运尚且如此坚强,我还有什么理由放弃。那年我用
打工挣来的钱,在母亲用手挖出的地基上,盖了一个水泥砖的房子。同一年我通
过发奋考上了警察,再后来我有了贤惠的妻子、乖巧的女儿和幸福的家庭。可母
亲和父亲却依然坚持住在农村,过着清贫的日子,他们说过不惯城里的生活。
从警的十余年来,我心中时刻想着母亲,想着她不计回报的付出,想着她的勤劳、坚强、与人为善和不求回报。我想母亲的精神应该是我从警路上的一盏明
灯,无论走到哪里,始终不忘初心。有一天,我会把我母亲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她的精神会是我们家永远的家风。
(篇四)
老账本
“老冯,又晒你那个’宝贝’啦”,村北头老王叔对着父亲说。
“怕回潮,怕虫啃,照个太阳,心里踏实!
”父亲一边回应着,一边小心翼
翼地把一本本老账放在竹席上。老账本是过去公社时期生产队的流水账,记载着
生产队的收入与开支明细,这些老账本虽没有上缴给组织的价值,但父亲一直悉
心保管着。父亲常说:“这些老账本反映了那个时期的艰苦奋斗岁月、那个年代
干部一心为公的风貌。”
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想起小时候顽皮的我,曾偷偷地把父亲的账本折成纸巴
子,与小伙伴们玩耍。脑海中更不由浮现,那被父亲用长尺打得通红的手心,我
那哭啼的冏态,以及父亲用粗面粉熬成的浆糊一张一张粘贴账本的情景。
“你个浑小子,这是公家的账,你咋能拿去乱耍,该打!
”母亲也在一旁训
斥我。当时,我不明白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只是心里一直记恨着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