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教学目标表述、教学内容介绍以及教学实例解析,概括了以工业现成品为切入点的公共艺术设计教学探索。经实践反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习者具有学习时间短,学习效果显著的特点。
[关键词] 现成品;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实践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practice for public art design in industrial readymades through the statements of teaching objects, the introdu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examples. As proved in practice, the learning time is short and the learning is effective for non-art majors.
[Key words] Industrial Readymades;Public Art;Design;Teaching Practice
基金项目:本文是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 “天津高校艺术学专业科研创新及学科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ZD25。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和公众对优质公共艺术作品产生巨大需求,但相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却远远滞后。2012年,公共艺术成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计学下9个专业之一,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等老牌专业并列,显示出其重要性与无限潜力。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满足设计院校相关专业如环境设计、建筑、规划以及工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对公共艺术设计技能的需求,就需要积极探索科学系统的公共艺术设计教学方法,还要满足学时短、见效快等硬性要求。针对这一需求,工业现成品公共艺术形象直观、易于掌握的特点就凸显出来。本文以笔者主讲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互选课程“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中的教学实践为例,对工业现成品公共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路、内容和成果进行探讨。
一、教学思路——为什么是工业现成品
以工业现成品而不是其他作为公共艺术设计教学的切入点,有以下三点必不可少的优势:
基地分析
基地分析是所有室外设计活动的基础,掌握正确的基地调研方法,估算基地尺度,评估空间形态,掌握周边色彩环境和光照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周边人群需求,是工业现成品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设计者从基地分析和人群需求调研入手,借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公共艺术建设在兼顾艺术性与大学生心理特征上的成功之处,选择天津大学校图书馆东侧空地开展设计。目前此处主要为存车处,现状较为杂乱。因此设计的出发点自然定位于试图通过设计一个和校园环境氛围比较协调的现成品,同时提供功能并兼顾与人的互动。
(二)元素选择
选择并利用单体现成品进行公共艺术创作设计并非如表面看上去那样轻而易举。每种物体都有其自身形态特征,只有挑选轮廓特征更鲜明的物体,才更容易得到认可并获得成功。这种发现现成品之美并在公共空间中放大表现出来的创作设计过程,首先考验的是设计者发现和复制的能力,是对想象力的挑战,同时更是对基地进行调研的必然结果。设计者最初单纯从创意角度出发,选择以梳子为基本造型元素。但是目前公共艺术领域已经出现重达180多公斤的木质梳子式自行车架,而且这一方案没有体现与设计者自身专业的契合,和大学校园氛围也有些不符。[3]在综合考虑指导意见后,设计者从基地形态和周边人群需求调研出发,选择了与自身专业紧密联系的直尺作为基本元素,既合乎校园氛围,又与基地形态契合,并为其后的形态变化和功能添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形态变化与功能添加
当单体现成品公共艺术无法实现自身的美感及与空间的和谐,就需要依靠其自身能动性或某种外力使其形态变化,以富于形式美感。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工业现成品公共艺术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结构有限破坏、沿枢轴旋转以及改变质感三种方式都可以使现成品形态更为丰富多变,产生形式美感和一定的诙谐意味,并更加适应环境。
根据功能设定,也根据直尺自身形态相对简单的特点,设计者选择如《裂开的纽扣》(Split Button)那样进行结构有限破坏的形态变化,通过将直尺刻度转化为可以存放自行车的凹槽,满足存放自行车需求。同时根据调研结果,基于人体尺度设定作品高度,提供充足的休息空间(图1)。
(四)评价及发展
综合评价,通过课堂讲授和设计辅导,设计者的作品实现了任务书的基本要求,形态美观,功能合理丰富,契合基地形态,有效活跃了所在环境气氛,是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方案设计。这一方案既可以作为艺术化城市家具批量制造,布置在校园内环境适合且有人群需求的地方,也可以就以单体公共艺术形式存在。在今后的设计中可以考虑进一步提升技术含量,比如和当前天津大学校园内的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结合起来,将电子锁车设备与作品集成,满足使用校园一卡通租车出行的需求。
四、教学实例流程解析B
比单体现成品公共艺术更为复杂的是组合公共艺术,多个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工业现成品组合运用能够表达更为丰富的内涵,也能适应更复杂的环境,并提供更多样的功能,但对设计的多个环节必须有更为严格的节点控制:
(一)基地分析
如上所述,基地调研与分析是开展工业现成品公共艺术设计的首要步骤,正确的调研方法对设计开展的顺利与否至关重要。作者选取天津大学爱晚湖畔教职工活动中心所在地块展开设计,该地块是天津大学学生宿舍通往多所教学楼的捷径,且担负着一定的休闲功能。因此设计者决定以介入交通流线作为公共艺术设计出发点,适应相对曲折、狭小的空间特征,并提供绿化、休闲等多样功能。这就需要超越单体现成品的限制,提升设计复杂度,选取多个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现成品,进行组合型设计。
(二)元素选取
组合型公共艺术是单一现成品或不同种类现成品的组合,具有更丰富的形态和更强的表现力。而在三维空间中合理控制单一元素的数量,并安排其相对位置,以使整体富于形式美感,是现成品公共艺术设计中较为复杂的课题。总体来看,组合型公共艺术包含单一元素组合和不同元素组合,其中前者以生活中常见的现成品为例,利用多个相同元素进行单一方向或双重方向的组合,可以改变单体元素的形态,以达到重复、渐变与对比的形式美感。
设计者的思路是这样的:一件新事物的产生与传播势必会给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带来一些改变,随之带来一些问题。现在我们经常会看到地铁里,路上,火车上等许多场合,人们互相之间毫无交流,而是自己戴着一个耳机。这种场景很值得玩味,也有些冷漠,耳机本是为人们带来声音的,而它的出现却阻断了人们的交流,这反映了一种矛盾。因此,设计者选择了具有时代性的耳机为基本元素。同时耳机本身形态既复杂又完整还具有可变性,如果放置角度得当,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设计者选用近年在建筑设计中使用日益广泛的Rhino软件进行建模设计,进行形态和尺度推敲,保证了设计的精确性以及与具体建造过程的衔接。
(三)组合与互动
对组合型现成品公共艺术设计而言,现成品的数量和组合方式关乎作品效果。奥登博格在荷兰埃茵霍温的《飞舞的球瓶》(Flying Pins)将保龄球瓶和保龄球进行中心放射性分散布置,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火柴》((Match Cover)则规整许多(图2、3))。考虑到耳机的形态复杂性,设计者选择相对适中数量的现成品,以较为规整的方式布置。在综合指导教师意见后确定的组合布置方式,是七个耳机型公共艺术线性布置,中间可供公众穿越。组合后的公共艺术形态与环境更好地契合,并提供了更丰富的互动性。但是新的问题出现,规整的线性布置导致视觉效果的单调。解决的方案是运用色彩,从钢琴琴键中汲取灵感,将单体耳机交替喷涂黑白色(白-黑-白-白-黑-白-黑),以形成富于音乐韵律的视觉美感(图4)。
(四)功能添加
新时代公共艺术的功能添加应当坚持科技导向和便利导向,注重科技创新运用和人体工程学基本原理。[4]因此在这一案例中设计者最初考虑的是作品可以作为多媒体播放终端,通过导出较多数量可实际使用的耳机来实现音乐播放和学习的功能。但是作为室外开放空间布置的设施,必须对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做较高层级的考虑,这一方案因为难于管理和不够安全而被推翻。最后保留的是与地面平行的耳机部分可作为花钵,进行小规模绿化。最主要的功能还是起到传统景观设计中廊架的类似功用,限定交通流线,丰富视线变化(图5)。
(五)评价与发展
综合评价,这一设计方案体现了设计者在通过课堂教授掌握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后,如何运用正确的现成品复制设计方法,完成一件形态复杂、功能丰富的组合型公共艺术,并与所在环境契合的全过程。通过反馈可见总体达到课程制定的教学目标。当然也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应当加强整体环境设计意识,通过与地面铺装一体化设计,进一步清晰交通流线,丰富作品效果。也有一个值得进一步斟酌的问题,即经过在形态完整性和可乘坐性之间的权衡,也考虑到基地内已存在充足座椅的情况,耳机只保留了极为有限的乘坐功能。这符合世界范围内公共艺术提供乘坐功能的大趋势,即公共艺术提供的休息功能通常弱于单纯的设施,而且通常带有促进公众交流或增强艺术体验的主观意图。因此,如何在设计过程中量化公共艺术艺术性和功能性的更合理比重,将是在教学内容设计进一步精细化阶段所要考虑的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系统教学内容设计和科学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况下,以工业现成品为切入点的公共艺术设计教学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成果既有助于在广大设计院校摸索成熟公共艺术教学模式,能够更好适应公共艺术成为设计学下9个新专业之一的新形势。又有助于为公共艺术设计实践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创作、设计后备军,满足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和自主创新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邹德侬,巴竹师,刘珽译,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
[2]王鹤.Exploration on public art tea-ching modes in design colleges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C],2012年艺术工学与创意产业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福州: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2012.
[3]王鹤.街头游击——公共艺术设计专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1.
[4]薛文凯.“城市家具”: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J].创意设计源,2013(6).
王鹤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