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黄金周,华安县马坑乡和春村的漳州佺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高山茶园里,采茶工忙着秋茶采摘,而另外一道风景,则是一大批来自漳州、厦门等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及购买茶叶。在这片高山茶园里,每天秋茶采摘量2000多斤,每斤茶可卖300元。不仅是和春村,湖林、仙都、新圩等铁观音主产地的茶叶也相继上市,来自各地的游客、茶商、茶贩纷纷抢购新上市的秋茶,好的茶叶每斤卖到600元,普通的每斤也均上百元,华安秋茶迎来上市的“黄金期”。
而在平和县白芽奇兰茶原产地崎岭乡彭溪村,处处飘着白芽奇兰的秋香,令人心旷神怡。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制茶,已经形成了“小茶叶,大产业”的格局。记者看到,茶农曾建东一吃完午饭就和家人忙开了,儿子忙着上山采茶运载,他和老伴负责家里的制茶工作。晒青、晾青、炒青、压缩,曾建东忙得不亦乐乎。“今年秋季天气不错,我们赶制的普通茶最低一斤能卖到三四十元,质量好的茶一斤超过一百元。”曾建东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已经忙活好几天了。虽然制茶需要全天候操劳,但不错的行情让他们一家攒足了劲头。“今年秋茶,我大概可以做五六百斤,产量比较稳定,算是很好的啦。”崎岭乡彭溪村共种植茶叶3000多亩,年产茶100多万斤。今年,秋茶产量可达20多万斤,单单秋茶就可为全村茶农增加700多万元的收入。
这些镜头,只是漳州茶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漳州是乌龙茶的主产地之一,茶叶生产环境适宜,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基础较好,发展前景广阔,著名文学家老舍在漳州期间,喝了功夫茶后,赞叹道:“品尝功夫茶几盏,只羡人间不羡仙”。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实施政策扶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经营,推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茶产业已成为茶区经济崛起和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形成了集旅游、茶文化、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成为促进现代农业提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13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43.28万亩、比增2.08万亩,总产量5.97万吨、比增8.3%,实现产值40.02亿元、比增4.4%,茶产业产值80多亿元、占全省1/4。
政策叠加,引领产业发展
近年来,漳州市对茶产业高度重视,通过革新企业理念,学习种植、管理、经营经验;依靠科技力量,遵循自然规律,在发展中做到“先造环境,后造茶园”,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打响品牌,促进漳州茶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道。
市委、市政府将茶叶列入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八大特色产业,出台了《加快推进漳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漳州市加快茶产业发展规划》等一批政策及规划,华安、南靖、平和等茶叶主产县分别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叠加,加强对茶产业发展的引导,并在技术培训、品种引进、品牌创建、产业升级等方面加强扶持。各级农业部门强化茶叶种植管理、加工技术和营销指导服务,抓好“五新”示范推广,在茶叶主产县建设一批国家、省、市现代茶园、生态茶园及茶叶初制品清洁化加工改造等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普及茶叶标准化生产和水平提升。质监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加强标准化和品牌化指导服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科技兴茶,推进产业做强
2006年,云霄县人大代表何汉文与台商陈正丰看中大茂山的生态环境,联手种植铁观音,发展高山生态茶。2011年初,他们在大茂山原始林木中发现了罕见的古茶树。经茶专家考证,这些老茶树是失传多年的茶树种,相传是“开漳始祖”陈政父子部属所种,独具香、清、甘、活的韵味,被冠为“陈将军”古茶树。何汉文与陈正丰决定联手发展高山生态茶,大面积复种“陈将军”古茶树。他们说,“大茂山松杉叠翠,植被丰富,四季云雾缭绕。茶树与数万顷参天古木共生,形成林茶共生群落,这样的生态环境能培育出优质的高山茶叶。”随后,陈正丰购置先进制茶生产线,引入台湾冻顶乌龙等制茶技术和师傅,同时,以“陈将军”古茶树为主打品种,打造生态茶叶种植基地。如今,大茂山公司优质茶叶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生产的铁观音系列产品获得2010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铁观音金奖,2012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大茂山公司茶产品被核定为食品A级产品,远销台湾、香港、广东等地,已形成集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茶产业链。
当前,漳州正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分户经营等形式,大力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茶叶基地,促进低产茶园改造和茶叶集中连片开发。通过典型示范、苗木补助等办法,积极推广效益较高的“铁观音”、“丹桂”、“白芽奇兰”等优良品种。如今,漳州茶叶的良种占有率从2000年的2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其中,推广铁观音优良品种24.8万亩、居全省第2位;金观音、黄观音、丹桂等新品种4.8万亩,居全省第3位;白芽奇兰12.5万亩、八仙茶3.36万亩,均居全省首位,初步形成华安铁观音、南靖铁观音和丹桂、平和白芽奇兰、诏安八仙茶等各具区域特色的茶叶发展格局。全市现有规模化、现代化茶叶基地31个,建立机采示范片30多万亩,形成60多个茶叶专业村,9个茶叶专业镇,推广采茶机1.5万台,茶园水肥一体化示范面积2万亩,带动全市茶园喷滴灌5万多亩。
管控质量,推进品牌建设
实施标准化生产。平和白芽奇兰茶栽培技术规范和标准化示范区分别荣获省政府“2011年福建省标准贡献奖”和国家标准委“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优秀项目”。华安县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发展项目超1亿元,平和、南靖、华安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面积12万亩,清洁化改造茶叶初制加工厂50个、面积10万平方米,建设现代茶叶庄园5个、面积8000亩,建设现代茶叶加工能力提升项目18个,引进制茶先进设备60台套,建设茶叶初制加工集中区6个,培训茶农3万人次。2012年以来,协调农行、民生银行、信用社、妇女创业等支持金融贷款7亿多元,用于茶园抵押贷款、小额贷款、企业发展等项目。通过招商引资,较好解决茶产业发展资金投入问题。如2012年以来,连续开展现代农业项目竞赛活动,其中茶叶项目有3个,全部由企业和工商资本投建,总投资5.11亿元,年度投资1.02亿元,截止目前已投资3.5亿元。平和大芹山生态茶园项目首期投资2亿元,通过借鉴台湾的经营理念,打造成为集生态、有机茶叶生产、科普教育、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产业发展离不开平台搭建。市里通过创建华安茶叶主产区仙都镇为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和市级农民创业园,探索通过聚合土地、资金、人才、科技、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推进解决全市现代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从要素到体制等诸多问题,示范带动周边地区,推动全市茶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激发茶业发展活力,推动全市茶产业向高效、生态、休闲、观光等综合业态发展。全市现已建成华安哈龙峰、光照人、平和九峰大芹山、南靖土楼嵩山等一批集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高标准茶园,示范带动全市茶叶品质提升和产业拓展。如华安县推广茶园新套种樱花、桂花、降香黄檀、金丝楠木等树种达8万亩,实施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实现茶叶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位于华安的漳州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主打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牌有机茶,已开发有机铁观音茶园480亩、有机山茶树500亩,并套种降香黄檀、金丝楠木、沉香等珍贵树种1300亩,先后通过了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等有机认证,成为国际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公司茶叶年产量40吨,其中1/3销往美国、荷兰、比利时等欧美国家。
搭建平台,抢占市场份额
2014年9月30日,华安铁观音千人订货会在华安县华仙茶都举行,全国各地100多家茶叶企业、茶商代表,华安本地茶叶企业、茶叶种植大户、加工大户、营销大户代表参加千人订货会,现场共签订茶叶销售合同1057吨,总金额达2.335亿元。作为全国第二大铁观音茶叶生产基地县,目前,华安县茶园面积达16.8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12万亩,产值达16.2亿元。举办这样的千人订货会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进一步提升华安铁观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打造华安茶产业升级版,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三公”消费受到限制,茶叶的销量也随之下跌,多地举行推介会等活动来“救市”,华安此举就是搭建营销平台促销售的一个有力措施。目前,漳州重点抓好芗城新城、华安茶都、南靖与平和茶市、南靖“凤翔土楼茶都”等5个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其中,华安仙都镇的“华仙茶都”辐射到安溪等周边县从事茶叶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在茶行业中具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茶叶生产行政村,都可申报“十大茶叶专业村”。申报必须满足全村茶叶面积占总耕地的70%或是茶叶面积达2000亩以上;全村90%以上农村户从事茶叶生产,或是茶叶总产值占全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以上等条件。
此外,全市在茶行业中从事茶叶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具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企业,只要满足有基地、有加工厂、年销售800万元以上,纳税80万元以上(当地纳税以2011年至2013年3年平均);工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500万以上;具有标准茶园150亩以上;获得著名商标或驰名商标或省级名牌农产品以上等条件,均可向县级农业部门申报“十强茶叶企业”。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