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今天是周五,因为班上的美术课老师临时出差。我领到了学校的代课单。当我出现在教室门口的一刹那,预料之中的情形再次上演——
“啊?不是美术课吗?”
“哎!又要上语文了!”
……
接下来,是长久的叹息。几乎每个孩子脸上,都写着两个字——无奈!
于是,我快速的思考,该怎么上好这节意料之外的随堂课。
“讲评刚刚完成的单元习作?”孩子们分明不想与语文课沾边!“临时让孩子漫无目的的随便画点什么?”似乎也觉得不妥!经过短暂的思索,这节课有了下边的精彩——
【片段一】
我来到讲台,故意用轻柔的声音说:“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还是上美术课。”
“耶!”孩子们欢呼起来。继而,是满脸的疑惑。大家都睁大眼神望着我。
“是的,我们来上一节特殊的美术课。”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画连环画。
此刻,有的孩子还是一头雾水,少数人,似乎已经若有所悟。我也没再兜圈子。直奔主题——
“同学们,你们看过连环画吗?”
“看过。”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
“说说看,你对连环画有哪些认识?”
“连环画都很有趣。”“连环画一般用几幅图或者更多的图,给我们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连环画中,人们说的话,都是用一个星形或者云朵把说的话框起来,放在这个人嘴巴旁边”……
看着孩子们的热闹劲儿,我也有了更多的激情。
我说:“对,我们今天就来做这件有趣的事情。首先,请看老师写的几句话”——转过身,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有这么一片美丽的大森林,这里……这天,天气晴朗……”
转过身,我满怀期待的对孩子们说:“看,老师要描述的这幅图很不完整,谁能展开想象,帮老师说一说?”
这时,孩子们可来劲儿啦!他们说得头头是道,诸如描写森林的“郁郁葱葱”,描写草地的“鲜花遍地”,表现天气的“太阳公公深情地望着大地。”这些优美的词句,如涓涓细流,从孩子们口中随意流出,我满意地笑了。紧接着,我话锋一转,“刚才你们用语言描述了这么美的一幅画,能不能用一幅图把它们画出来?”
孩子们纷纷动笔,几分钟。一副简笔画就产生了。
【片段二】
趁孩子们画画的间隙,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第二段不完整的文字——
“大象起得最早,他伸了伸懒腰,大声地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开个运动会吧!’别的动物都说……大象提议:‘我的力气最大,我们来比举重吧!’……”
班上的小精灵XX最先举手,“老师,我能把这段话讲完整。”
于是,她开始娓娓道来。
受到启发,别的孩子都展开想象,完整的描述了一幅自己头脑中的图画。这一刻,我再也看不到孩子们在平常口语交际课上的羞涩和逃避。
然后,我又让孩子们拿起笔,为自己头脑中的故事,配上第二幅简笔画。
……
“孩子们,画到这里,请想想看,森林里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这次运动会?”“他们各有什么拿手的本领?”“或许他们都只看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只想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你能为故事设想一个完美的结局吗?”
孩子们各抒己见,一个个简短而完整的童话故事,就这么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了。
下课铃响起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在课外为自己心里的故事,配上完整的图画。并约定,在下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交流。
【后边的精彩】
下午,我和孩子们再次相聚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
首先,我挑选几个孩子,让他们带着作品来到讲台。我打开多媒体,让他们依次把自己的连环画放在上边,通过展台,展示给大家看。
“哇,画得真好!”“真漂亮!”“她把拄着拐杖的山羊伯伯的神态都画出来了!……”
在同伴的赞美声中,台上的孩子更加自豪了。
在一番肯定之后,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午我们是为自己创编的故事配插图。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画,给大家完整地讲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注意尽量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把你这个故事中每一个主角的动作啊,神态啊,语言啊,都讲得栩栩如生。如果你们能用上几个比喻句,拟人句之类的,那我就更佩服你了!”
在我的指导下,台上的孩子几乎都根据自己的连环画,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台下的孩子,听得认真,评得中肯。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幅图的看图作文教学,在悄然无痕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课后,我布置孩子们写一个高质量的周记,主题就是《一次有趣的动物运动会》。
【反思】
上完这两节课,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反思这两节课,为什么这么“有味儿”?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为何这么浓厚?以下几点,很值得以后借鉴。
(一)高效“有味儿”的教学应从孩子兴趣入手
因为临时出差,代课的任务,往往成了语数老师的专利。很多时候,我们语数老师都会抓住这来之不易的“宝贵时间”,对孩子们进行作业辅导,查漏补缺。殊不知,几乎所有孩子,对这样的教育都是怨声载道。当我们在讲台上唾沫横飞,眉飞色舞的时候,台下的孩子,有几个的思维在跟着老师游走呢?于是,在这节课上,我仍然让孩子们画画,还是画从没接触过的连环画。所以,孩子们一下子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尽管后边的学习,还有一些难度,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却非常的高,效果也出人意料的好。
(二)高效“有味儿”的教学应悄然无痕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是有效教学不变的法则。要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个学习环节,作为执教者,我们就应该努力淡化做作的痕迹。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活动,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做什么的活动。就像这个课例中,如果孩子们一开始就知道老师要让他们自己来编写一段话,再为这段话配插图,最后,还要根据几幅图来说话、作文。我估计,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荡然无存吧?
(三)高效“有味儿”的教学因生成而灵动
我无意于去刻意思考这是一次成功的“习作课”,还是一次成功却又另类的“美术课”,抑或,是一次所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但我总在想,生活即教材。当我们刻意去为美术课而备教学内容,为某次习作教学,而备这次习作教学的方式方法的时候;当我们忽视了学科整合的随意生成的时候;当我们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昙花一现”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的时候;当我们漠视了某堂课上、某个环节中、甚至是某个孩子不经意的一个美丽的错误的时候,我们的课堂,就不再是孩子的课堂了。忽略了这些生成的精彩,我们的教学,将不再灵动!所以,善待教学生活中临时的生成因素,巧妙捕捉适合孩子的教学内容,睿智的开展“有味儿”的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必将高效而精彩!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百安小学,重庆 )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