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男孩叛逆期的正确引导方法 如何应对孩子青春期,青春期叛逆期正确教育方式方法,供大家参考。
摘要: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叛逆,经常跟家长对着干,这让很多父母苦恼不已。到底是孩子太叛逆,还是家长太固执?作为父母,真的了解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在想什么吗?本文对叛逆期孩子的特征和问题,对叛逆期心理和行为进行详细解读,让叛逆期孩子的家长了解叛逆期的孩子的特征和心理,找到正确教育方式方法。
关键:青春期 叛逆期正确教育方式方法
跨入青春期的大门,意味着孩子开始步入人生最美丽的春天。青春期最挂满珠的花蕾,有几许清纯几许羞涩;
青春期更是通往美好未来的关键期,有几许美丽几许风险。在这条路上,既有明媚的阳光,也有灰暗的阴霾;
既有绽放的鲜花,也有暗藏的荆棘.......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面对孩子的青春期,家长很多时候会手足无措。那么,我们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叛逆,应该怎么做?
一、青春期有些孩子会遇到以下这些问题:
1、叛逆,脾气暴躁,没法沟通
2、不服管教,逆反心理很严重
3、厌学,旷课,跟家长老师对着干
4、沉迷手机,抵触学校,成绩下滑
5、性格偏执,听不进意见,虚荣心强
6、早恋、离家出走等等
二、青春期的转变
他们进入青春期经历了剧烈生理变化及带来的社会和心理影响。
我们先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转变,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有,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
(一)青春期是什么,有哪些转变:
1.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人们把青春期与儿童期加以明显区分,区分的界限是性的成熟。对于男性来说,性成熟的标志是遗精;
女性是初潮,即是第一次来月经。以性成熟为核心的生理方面的发展,使少年有了与儿童明显不同的社会心理特征。但少年不同于成人,他们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便还没有完全独立。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在日常生活方面还要依赖父母。他们还没有成为完全责任能力人,介于儿童和成人过渡阶段的地位,这时他们产生了许多特殊的心理卫生问题。
2.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
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育完成的时期有。快速生长发育,被称为青春期急速成长现象。与此同时,性机能和第二性征也发育成熟。一切都表明已开始向性成熟期过渡。由于身体及性的发育,对少年的心理特征及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卫生问题。
3.青春是一个变化时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少年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在发展过程中会出什么情况或问题则不可预测。
4.青春是一个反抗时期
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人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
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青少年对父母、学校及社会生活的其他要求、规范的抗拒态度和行为;
从而引起一些不利于他们适应社会的心理卫生问题。
5.青春期是一个负重时期
从他们所要应付的各问题来看,青春也是一个负担很重的时期
有。逐渐担负一部分成人担负的工作,环境可能会不断把一些由成人来办理的事项交给他们去办理,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但这些负担是他们成熟所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增加负担,日后就不可能成熟。他们要应付由身体发充成熟引起的各种变及问题,及付自己的反抗倾向的同时,还要极力维持和保护个人与社会的正常关系。此外,异性兴趣、异性交往、繁重的学习任务也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负担,有时候还成为主要矛盾。
6.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区别
男女生的性别意识随着身体的变化开始出现了。男孩女孩开向成年人过渡了。在年有的变中,生殖器最终发育成熟,意味着男女具备生殖能力。
男女两性在身心特征性差异主要包括三类。第一性征,首先是男女内外生殖器官主面,男子有阴囊、阴茎、女子有阴唇、阴道、卵巢等;
第二性征,男子有喉结,胡须、遗精,女子有乳房、宽大的骨盆、月经等;
第三性征,气质、性格上的差异,也就是心理上的差异。
7.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因素
青春期身体中脑垂体、荷尔蒙和性腺变化,性成熟受大脑控制,大脑在身体发育到一定时期产生脑垂体,脑垂体就向性腺发出指令,让它们开始工作。性腺由于性别的不同而不同,男孩子的性腺是睾丸,女孩的性腺是卵巢。荷尔蒙是一种在血液中运行的化学物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激素。女孩脑部的荷尔蒙借着血液循环到达卵巢,卵巢这时也形成一种荷尔蒙,即雌性激素,雌性激素遍传到身体的各部分,引起许多青春期的变化。男孩的睾丸也能制造出男性的特有的荷尔蒙==雄性激素,这类些激素引起了性的变化,使身体外形更男人。
(二)迎来青春期的叛逆期、反抗期等
1.思维的改变
度过了儿童期,成长为小少年,11岁左右时,会迎来青春也叫叛逆期、反抗期等,这一时期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它决定着以后的人生方向,也称为人的“第二次诞生”。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感。开始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开解,开始思考我是个看怎样的人等问题,并开始自我审视。
十几岁的青少年会突然开始思考一些假设性的问题,开始认真考虑诸如真理和正义这样抽象的问题。思维方面发生变化。大脑容积在青少年早期到青少年中期一直持续增长,到了晚期,则开始减少,这种变化意味着青春的认知重组可能涉及突触剪。所以,虽然青少年期的大脑变化在剧烈程度上比不上生命早期的变化,但只有当青少年的大脑经历了重组和精细调整以后,他们所表现出的认知方面的进步才能成为可能。千万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形式运算思维阶段,他们能通过假设想象表征现实世界,他们可能开始质疑一切,在现实世界中感受到的逻辑上的不一致和缺陷越多,他们就变得越迷茫,起容易受挫,基至会对执行者(如父母、老师)表露出叛逆性的愤怒,认为他们应该对这些缺憾负有责任。皮亚杰把青少年对理想义的痴迷看作完全正常的新近获得抽象推理能力发展的结果,并认为形式运算是“代沟”产生的根本原因。形式运算为青少年带来痛苦经历的另一个方面是随着形式运算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苏醒。十几岁的孩子通常会认为周围的人关心他们的感受和行动,就像他们对待自己那样。
2.青春期的孩子学习能力爆发期
青春期不只是身体加速期,更是孩子学习能力的爆发期。青春期
孩子的记忆力不仅明显高于小学生,也高于大学生,甚至超出成人短时的记忆容量。青春期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逐渐成熟,思维的改善在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分离,更快速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注意力在12岁以上达到顶峰。脑部在青春期得到了前年未有的发育,注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注意力是重要的基本学习能力之一,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学习效率高,学习轻松成绩好;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学习负担重,学习困难,成绩不好。
在青春期,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觉性有了明显的增强。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青春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学习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想象力。在青春期,让这些能力都处于高峰期。因此,如果趁青春期努力学习,学习能力会得到快速增强,学习成绩一定有很大的提高。
(三)青春期孩子心灵转变
青春期的孩子正一场精神的洗礼,不只身体发生着世大的变化,
心理上也开始成熟,想要改变自己。他们开始评价自己眼中的别人,并思索别人眼中的自己。自尊感正在慢慢形成,更希望自己能够留给其他人一个良好的印象。青春孩子太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我们现实社会很复杂,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许多负面因素随时都有可能渗入青春期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痛苦一生,再如何亡羊补牢也可能无济于事。
1.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断乳期
青春期孩子正在面临的一个问题--身体成熟与精神依赖的矛盾。生理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冲击着心理直的发展。身体上的快速成熟使孩子产生了成人感,因此便认为自己的思想的也属于成人,希望周围的人把自己当成人来平等对待,渴望父母、老师给予成人般信任与尊重,开始变得“要面子”,依然处于一种半成熟状态,这就出现了一种矛盾,即自认为心理水平与实际心理水平的差距,这就身体上的成熟感与心理上的半成熟状态的矛盾,这种冲突无可避免。成人感使得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变得强烈。
孩子身体和心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父母就需要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成熟感,多与孩子沟通,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给予孩子成人般的尊重感,同时又要帮助孩子完成心理上的独立,使其心理能量逐渐增大。才能正确地帮助孩子度过心理断乳期。
2.青春期的忧伤向谁说
(1)悄悄来临的动荡
中学生正年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正是茁壮成长的年华,可是有不少同学却觉得“烦透了”“没劲了”。常常感到心情压抑、苦闷、不舒畅,用学生们自己的话来说:“不爽!”这些负面情绪有种种表现形式,大多属不良的心理。好多做父母、老师的都觉得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难琢磨,刚才兴高彩烈的,怎么一会就不稳定,怎么一会儿就“晴转多云”,甚至“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了呢?确实,情绪的强烈和不稳定,正是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普遍存在的现象。不是故意,也不是有“病”或者“犯神经”,而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
这时孩子面临三方面压和挑战:第一方面,身体正在急剧发育;
第二方面,学习上的任务很重;
第三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外部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人际交往也逐渐增加,需要处理的问题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2)青春期情感干扰
青春期孩子的情感受到干扰的特点:
第一,独立性增加。随着少男少女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不再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
排,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二,情绪两极化。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会一时成功而激动不已,
也会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第三,心理加“锁”。进入青春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
甚至拒绝父母的关心和爱抚。
第四,心理向成熟过渡。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漫长而痛苦
的,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第五,行为易冲动。青春期的青少年的大脑中,控制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行赤易冲动的原因。
*嫉恨比自己好的人。口头禅是:“他有什么了不起?”
*感到自己没有人关心。口头禅是:“就是没人真正关心我!”
*总是自我否定。口头禅是:“我就是知道我不行!”
*只有梦想,没有行动。口头禅是:“我以后会……”
*对任何事情都没有真正的兴趣。口头禅是:“没有意思!”
(3)走向情感的独立
负面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忧郁、暴躁、狭隘、嫉妒、惊恐、残暴、敏感、自卑。当出现负面心理时只有自己面对它、战胜它。面对挫折微笑,不再在乎别人说什么,但愿意接受朋友的建议。
要了解坏心情的原因:烦恼、自卑、敌对、暴躁、紧张、懒散等,弄清些原因是因为自己造成的。不要自责、自卑,而要自信、自强。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坏心情中,马上提醒自己,让自己处于临战状态,对自己说:“我准备好了,来吧!我能战胜你!”用活动摆脱坏心情。去打球、游泳、登山、打扫。唱歌、弹琴、整理房间、阅读(可就读名人传记,吸取战胜困难的营养)等,要明白,坐在家时发呆,什么也解决不了。
三、怎样走出教育误区
用“可怜天下父母”形容现在的家长,家长为了孩子无论是在金钱还是在精力上,都是不遗余力。然而,现如今天一些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强加给孩子,从而容易起教育的误区。
(一)父母在进行如下错误的教育方式:
1. 说教唠叨
2. 打骂指责
3. 压制教育
4. 无条件宠爱溺爱
5. 只注重成绩忽略人格的培养
6. 情感忽视
其实是我们教育孩子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方式方法。仅仅凭借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感觉来教育,会让孩子问题也更多。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在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我们的孩子与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日益紧张,更谈何教育引导,一切对孩子的教育引导的前题下是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下进行。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远的将来,你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该如何应对呢?
四、如何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方式
(一)走进孩子的内心
其实走进孩子的内心并不难,要通过正确的方式、语言、表情等,才能与孩子进持良好的沟通,而不是和孩子产生对立。
1.做孩子永远的朋友,永远的父母
父母没有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平等并有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那么怎样了解孩子?
第一,了解孩子的健康和发育。
第二,了解孩子的智力水平。
第三,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四,了解孩子的爱好。
(二)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父母应该把老师、朋友、亲人这三种角色相融合,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忽视对心灵和情感的关爱,给
孩子亲切、平等的时候不忘记教育的责任。父母不但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经常与他沟通,更要做孩子的榜样。父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给孩子做好榜样。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等,更要对孩子的思想、品质、个性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改掉缺点,引导孩子修身养性,做到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发奋努力,走上健康而快乐的人生之途。
(三)四种类型的教育方式,我们是哪种?
专制型教养方式:一种限制性的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成
人为孩子设定许多规则,期望孩子严格遵守,依靠权力而不是道理使孩子服从。
权威型教养方式:一种灵活、民主的教养方式,温暖、接受性的
父母给予孩子指导和控制,同时在决定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履行义务时,给予孩子发言权。
放任型教养方式:采用此种教养方式的父母的几乎不对孩子提出
要求,几乎不控制孩子的行为。
不作为型教养方式:一种冷漠(或有敌意的)且过度放任的教养方
式,父母似乎既不关心孩子,也不关心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将这三种教养风格与处于每种教养风格下的青少年阶段,在权威型父母下成长的孩子相对来说自信、具有高自尊、非常好的社会技能,强的道德或亲社会关怀,高学业成就。专制型父母的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技能都一般或低于一般水平。而放任型父母的孩子低自制能力和学业成就,比权威型和专制型父母培养的青少年更容易吸毒。
(四)孩子内心的孤独
父母的关心变成了唠叨,老师在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
就连平时挻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攻谁说。这种孤独感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加上中国城市化的加迅,平房减少高楼的增多,由于楼房的封闭性,人们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独生子较多,父母出一安全考虑不孩子之间深度交往。
作为父母,不能仅仅提供物质上的东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世界。无论工作多忙,都应该抽空陪陪孩子,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哪怕孩子不愿意说,也多对孩子说些关心的话语,他也会感受到父母的对自己的关怀和爱,而不到于陷入到孤独的泥沼之中。如果孩子长时间寺陷入孤独,就可能造成性格上的缺陷,甚至患上抑郁症。
(五)引导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
1. 走近自己的情绪
感受是不份好坏的,感受就是感受。如果你倾听自己的情绪并
理解它们的含义,那么你就可以设法处理它们,它们的强度也会弱化。但是,如果你忽略情绪所要表达的东西,那么这些情绪会积累,最终你可能会通过破坏性的行为将之表达出来。
2.情绪调整的关键四要素
管理你的情绪,意思是不要说出日后让你后悔的话、做出让你
后悔的事。管理你的情绪就是让你自己平静下来,用冷静的头脑评估态势,采取合情理的行动,它基本包括围绕你的行为的四个组成部分:
*表达自己
*照顾自己
*容纳失败
*保持积极
(六)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用智慧来陪伴。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得到尊重,给予自由的空间,并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注意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大胆的和孩子谈敏感的话题。
“我这是为你好”,每当家长想要孩子做一些他们不想去做的事,总是使出这样一个“撒手锏”,让孩子不忍拒绝父母的要求。但事实上,孩子不感兴趣的事情,非要强迫孩子去做,即使他听从了家长的建议在做,心里也会有极强的反抗和意见,对于事性本身也多无益处。专家建议,切不可打着“爱”的旗号去强迫孩子,如果真的为孩子好,就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情感。
五、尊重孩子
(一) 给孩子留空间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社会化加强,开始感觉到自我存在,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需要拓展自己的空间了。这时父母却常常忽略了孩子的这种变化,依然延续着惯性,把孩子置于自己的个人空间之内,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矛盾冲突。
1. 不越界,和平相处
父母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同样孩子也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因为个人空间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具有许多必不可少的功用,使个体能从中受益。首先,个人空间的存在可以使个体完善自我保护,也就是保护自己不受物理刺激或情绪的威胁,更好地适应环境。
个人空间还有一个就是沟通的功能。孩子在青春期或多或少会有逆反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认为父母过
于管束、过于压制。父母都爱自己孩子,但闯入孩子刚刚为自己争得的空间,其结果可想而知。
个人空间的一大特点就是私密性,个人可以在私密的空间中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爱护子女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由于方法的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去点缀、打扫,给他们的心灵充分舒展的场所,使他们既能体验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又能有自己独立的意识,这样才能让孩子像雏鹰一样健康地成长,最终有能力翱翔蓝天。
时间明确化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玩手机的标准,比如每天玩游戏不能超过
30分钟,玩游戏必须在高质量完成作业后等。这样的标准相比于过去家长跟孩子说玩手机要适当、每天时间不能太长,更具体更明确,而目标越具体明确越容易操作。同时清楚说明完成约定能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将失去什么。
著: [第九版] 作者.David R.Shaffer书名[发展心理学].(邹泓,译者).出版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者,出版年. 2019年5月1-600页码.
[2] 专(译)著: [第1版] 作者.杜启龙书名[陪孩子这青春期:父母送给青春期孩子的长成礼物].(,译者).出版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者,出版年. 2017年2月 1-329页码.
[3] 专(译)著: [第1版] 作者.朱莉·卡塔拉诺 亚伦·卡明 书名[情绪管理].
(李兰杰,李亮,译者).出版地: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者,出版年. 2020年8月1-319页码.
[4] 专(译)著: [第1版] 作者.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 书名[如倾听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安燕玲,译者).出版地: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者,出版年. 2012年12月 1-320页码.
[5] 专(译)著: [第1版] 作者.李玫瑾书名[心理抚养].(,译者).出版地: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者,出版年. 2021年6月 1-306页码.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