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市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由于泥泥狗所内含的文化意蕴与农业文明有高度的契合,因而获得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现代文明中,民众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的转变让泥泥狗的传承和发展陷入了困境。走出困境必须寻找泥泥狗文化意蕴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
[关键词]泥泥狗;文化意蕴;农业文明;现代文明
淮阳,因地处河南省的淮河之北而得名,古称宛丘、陈州,是“人祖”伏羲的旧都。伏羲之墓即太昊陵,俗称“人祖爷庙”位于淮阳之北。因太昊陵的存在,民间自发形成了太昊陵庙会。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淮阳周边几十个县的民众都是这个盛大而漫长庙会的参与者。在庙会上出售的泥泥狗是最有特色的地方特产。泥泥狗是对庙会上所有泥玩具的总称。在农业文明时代,这种玩具因造型奇特,色彩艳丽,音质清亮而深受农家孩子们的喜爱。香客们几乎都会买一些送给孩子们。随着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迈进,人们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泥泥狗也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一、关于泥泥狗的简介
人才困境
泥泥狗制作后继无人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老一批艺人在慢慢死去,而年轻人也不愿再从事这个行当。年轻人有了越来越多的职业选择,相对于花费更少劳动时间并且有更高收入行业,制作销售泥泥狗已经不再是有竞争力的职业。考虑到物价的上升以及各种开销的增加,捏制泥泥狗甚至已经不能养家糊口。淮阳老艺人说,现在去打工比在家里做泥泥狗挣钱多多了,做泥泥狗,从挖泥捶泥,到捏制晾干,染色点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挣到钱,现在人们不愁吃穿,捏泥泥狗又脏又累,费时费工,一般人不喜欢干。正是因为泥泥狗制作周期长,投入人力多,而销售利润低,才让年轻人不愿意选择这个职业。现在一些老艺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人从事泥泥狗的制作销售。淮阳有个老艺人的孙子对捏泥泥狗很喜欢,也很有天赋。但是老艺人认为读书更为重要,更有前途,不让孙子学。从事泥泥狗捏制的人越来越少。
(三)产品困境
产品的困境在于泥泥狗本身存在创新悖论。泥泥狗的造型经过漫长岁月已经基本固定。用淮阳人的话说,这些造型都有老模子。泥泥狗艺人只能根据老模子捏制造泥泥狗。艺人个人的创作空间仅仅在于捏制手法上,而总体造型不能变。正如一个老艺人所说,“这些都是人祖爷和人祖奶奶造的人和狗,有老模子代代相传,谁也不能改,改了就不是人祖捏造的人和狗了。”固定的造型加上传统的观念决定了泥泥狗产品的创新空间基本不存在。因为产品创新之后,泥泥狗的精神内核已经没有了,泥泥狗的价值不但没有因创新而增加反而降低了。此外,泥泥狗还具有易褪色,易损坏的产品缺陷。这让泥泥狗一直是低端的手工艺品的代表,很难升级为高附加值的礼品和旅游纪念品。
四、寻找泥泥狗文化意蕴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
经过农业文明时期的传承和发展,泥泥狗创造了一个民俗文化的巅峰,被专家誉为“真图腾”和“活化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要让这一瑰宝在现代文明时期传承下去,必须走出目前面临的困境。前面分析了泥泥狗与农业文明的契合点。正是二者的契合成就了泥泥狗在农业文明时代的辉煌。泥泥狗要在现代文明中传承必须找到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
(一)充分彰显祈福求祥的文化意蕴
农业文明时代,泥泥狗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其所承载的生殖崇拜内涵。在现代文明中,人们已经改变了多子多福的思想,加上科学的普及,已经失去了对生殖的崇拜。生殖崇拜已经无法成为泥泥狗的卖点。泥泥狗蕴含的祈福求祥文化在任何时代都能得到世俗力量的支持。人们对幸福、平安、祥和的追求是贯穿时代的,是超越空间的。如果深入挖掘泥泥狗的祈福求祥价值,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使泥泥狗在现在文明得到新的滋养。
(二)深入挖掘图腾文化的神秘意义
泥泥狗的图腾文化价值也值得挖掘。好奇心一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物质丰裕的现代文明中,人们有更为充分的时间去满足探寻感兴趣的东西。图腾这个上古时期的文化符号发散的神秘光芒给了人足够的想象空间,犹如一个复杂的谜语,吸引人思考探究。泥泥狗作为“真图腾”承载了太多上古时期图腾文化信息,需要现代人去发现,去解读。图腾文化赋予了泥泥狗一种虚幻而神秘的特质。这种由浓郁图腾气息所散发的虚幻神秘感让现代人能激发现代人对泥泥狗的浓厚兴趣。这是泥泥狗在现代文明重获新生又一方式。
五、结语
河南淮阳泥泥狗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然而随着农业文明的慢慢远去,泥泥狗的生存土壤也日渐贫瘠。在现代文明中,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发生了巨大改变,淮阳泥泥狗在現代文明中也日渐式微,面临着市场困境、人才困境和产品困境。鉴于泥泥狗重要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如果泥泥狗真的在现代文明中消失,那将是华夏文明的重大损失。笔者提出,要让淮阳泥泥狗在现代文明中继承和发展,必须淡化泥泥狗的生殖崇拜内涵,充分彰显泥泥狗祈福求祥的文化内涵,强调其图腾文化价值。如才,泥泥狗才能在现代文明中获得肥沃的生存土壤,赢得新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黄晴.淮阳“泥泥狗”的文化内涵解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54-57.
[2]赵娟.保护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生产力——从淮阳泥泥狗谈起[J].美术观察,2009(7):20-21.
[3]王岸.远古的文化信使——淮阳泥泥狗[J].美与时代(中),2013(7):60-61.
[4]赵腊梅.淮阳“泥泥狗”的制作工艺考察[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4):144-147.
[5]桑林.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困境与尴尬——以河南淮阳泥泥狗为例[J].装饰,2011(2):122-124.
[6]尉富国.伏羲陵庙会考察与旅游开发论略[J].沧桑,2009(6):45-46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