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草鱼是唯一一个投饲喂养的种类,从鱼种到成鱼上市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青饲料、少量豆类及其制品等,因而在养殖过程中须掌握草鱼的营养需求、饲料选购及投料等技术。
关键词:脂类;粗灰分;粉碎度;矿物质
中图分类号:S965.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16-1
1 饲料的化学成分、作用及草鱼的营养需求
1.1 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含氮化合物。蛋白质是维持生命和供促进机体生长、提供能量的最主要营养物质,及构成酶及激素等物质。草鱼对蛋白质的需求在鱼苗期(或养殖前期)为32%,鱼种(或养殖中期)为 25%-27%,成鱼、亲鱼期(或养成期)为21%-25%。丰富的蛋白质对鱼类的生长是关键的,但并非越高越好,每种鱼类都有一个最适合的需求量,过高会因吸收不完全造成浪费,且在构成饲料时会因选择高价原料使饲料造价升高,养殖成本随之升高。
1.2 脂类 脂肪和类脂及它们的衍生物的总称。草鱼对脂肪的需求量是3%-7%。在饲料使用过程中须注意的是油脂的氧化及酸败,产生醛、酮等对鱼类有毒的物质,使鱼类产生厌食现象,降低饲料转化率,还会使鱼类产生“瘦脊病”,即鱼体消瘦,尤其是背部两侧瘦削,肌肉坏死,肝脏细胞萎缩。在某些添加量过较高、放置时间长的饲料更易产生脂肪氧化。蚕蛹由于脂肪含量高也容易产生变质。
1.3 维生素 维持鱼类健康、促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对维持鱼体的代谢过程和生理机能,有极为重要且不能被其他营养物质所替代的作用。据研究,至少有15种维生素是鱼类所必须的包括:脂溶性的维生素 A、D、E、K;水溶性的维生素 B1、B2、B3、B5、B6、B12、生物素、叶酸、维生素 C、胆碱、肌醇。
1.4 矿物质 又称无机盐,是鱼类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有的还是酶系统的催化剂,具有维持机体渗透压、酸碱平衡等生理功用。鱼类所需的矿物质分两类,常量元素包括钙、镁、钾、钠、磷、硫、氯;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锰、铜、碘、钴、硒等20多种。鱼类能从水中吸收少量无机盐,但某些元素如磷,由食物供给,因此必须在饲料中添加矿物质。
1.5 粗纤维纤维素 由吡喃葡萄糖分子构成的直链聚合物,并不能被鱼类很好的利用,草鱼料中纤维素限制在15%以下。
1.6 粗灰分 饲料或原料经高温灼烧后残留的物质,主要是氧化物、无机盐以及混入饲料中的砂、土等物质。粗灰分并不能是衡量饲料质量好坏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越低越好,过高则有掺混砂土及原料不佳之嫌。
1.7 水分 衡量饲料干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分高的饲料其干物质含量少,可被鱼类利用的物质少;水分过低的则在加工过程中有过热现象,营养物质变性,影响吸收。
1.8 钙、磷 厂家矿物质添加的主要品种,亦是针对鱼类不易吸收钙、磷的特点而添加的。各个厂家的添加量无统一标准,一般钙为0.5%-0.7%,磷为0.8%-1.1%。
2 饲料的优劣评价及选购
2.1 饲料的物理性状 草鱼料以颗粒沉料为主,饲料在水中能否被鱼全部摄食并吸收完全,其物理性状十分重要。
2.1.1 粒径和长度 草鱼处于不同生长阶段口径不一样,选择合适大小的饲料才能被草鱼摄食。过大虽能被草鱼摄食,但在肠内不易溶解消化,影响吸收。
2.1.2 硬度 饲料过硬或过大均不易被消化吸收。各厂对硬度控制并无统一的标准,一些厂家在出厂前进行硬度测试,回馈到生产线以改良制程,将硬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1.3 粉碎度 饲料原料的粉碎度越细,鱼类的吸收越好。一般厂家的粉碎度要求60目通过率为 70%以上。
2.1.4 耐水性 耐水性是饲料在水中保持原形的能力,耐水性好,原料不易脱落散失,不会造成浪费。检测耐水性好坏可将饲料泡于清水中,检查颗粒硬心时间、原料脱落程度和水的混浊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草鱼料耐水性硬心时间最好能保持在30分钟以上。
2.2 饲料的营养指标 选购时依照标注的企标考虑有利和不利指标。有利指标常用的是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在合理的价格下选择高含量的,脂肪则是在一定范围内如3%-7%;不利指标有粗灰分和粗纤维,尽可能选择含量低的。
2.3 饲料标签 合法的厂家在每袋饲料上均有标签,选择合法厂家生产的饲料才有稳定保证的质量。
2.4 生产日期 保质期一般是三个月内或是更短。购买或使用须在保质期内,不买过期产品,这对饲料的新鲜度、防止霉变虫害有保障。
3 饲料投喂技术
3.1 投量 投喂量的确定主要由投饲率表确定每天的投料量,草鱼不同生长阶段,投饲率不同。鱼体越小生长速度越快,投饲率要求较高;鱼体越大生长速度减慢,投饲率应适当降低。根据生产经验总结出草鱼投饲率(饲料重占鱼总重的百分比)为250g以下为4%-8%,250-500g为3%-4%,500-1000g为2.5%-3%,1000g以上为2.5%。
3.2 投喂方式和次数
3.2.1 投喂方式 最常用的是直接投入水中让鱼直接摄食,但缺点是不能确定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和能否完全摄食。如有条件可采用投料机投喂,按慢-快-慢的原则,即开始慢引诱鱼前来摄食,待大量鱼集中到投料机前迅速投喂,鱼差不多散去时减慢速度让个体小的摄食。保证均匀投喂,鱼体格较为均匀。
3.2.2 投喂次数 一般在上午10-11时和15-16时两次投喂。初春前和晚冬后,天气较凉,鱼摄食量减少,可由每天投喂两次改为投喂一次。
3.2.3 投喂量与环境的关系 很多环境因素会影响鱼类的摄食,最能影响的是水温和溶氧量。在20-30℃随温度升高鱼的摄食量增加,高温和低温下则有相反规律;充足的溶氧是保证鱼摄食良好的前提条件。因此一些特殊条件下如高温、低温、阴天缺氧避免过量投喂,少投或不投料,水温低于10℃停止投喂。适当的停料亦能促进鱼类生长的。
3.3 投喂时间 不要在 17 时以后投喂。因鱼类饱食后耗氧量会急剧增加,而这时鱼塘已基本无造氧功能,可能造成鱼类出现早浮头,而鱼类在缺氧情况下,食物未经流水作业化就被排出体外,造成浪费,也就是增加成本了。
作者简介:涂传金(1977-),男,就职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蛟桥镇农林服务中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