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总结 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总结我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按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子的总体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效益优先,大力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总结 ,供大家参考。
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总结
我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按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子的总体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效益优先,大力推广绿色提质增效技术,不断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生产规模稳步扩大,生产效益逐步提升。现将本年度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开展新技术试验攻关,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针对生产中应用的生物菌剂/菌肥种类多、效果不明确等问题,开展生物菌剂施用技术试验,选用生物纳米有机硒、光合细菌菌剂、庞博谷生物菌剂、木醋酵素液、EM原露、五丰微生物肥、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等10类生物菌剂/菌肥,在鲜食番茄、樱桃番茄、-3-
串采番茄、甜瓜等作物上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纳米有机硒,能够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喷施光合细菌菌剂能有效提高植株抗病性,延长果实保鲜时间,喷施木醋酵素液,能够降低鲜食番茄裂果率,替代人工点花,降低劳动强度。二是积极开展生物降解膜、保水剂等绿色提质增效技术试验应用。试验应用生物降解膜,能够根据生产需求精确调控降解时间,降解时间与设定时间小于20天,在微生物作用下,聚合物氧化分解,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降低设施土壤污染。试验应用土壤保水剂,能够反复释水、保水,有效改善土壤水分与养分供应,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四)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模式,生产效益显著提升
发展订单生产、合作共建基地,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良性发展。开拓创新,加大新媒体营销力度,创新营销模式,开展优质特色蔬菜产品“云推介”,线上模式红火,销售效益显著。积极引进知名企业考察,组织专场对接会,加快我市优质蔬菜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高端市场。深入推进社会化综合服务,建设韭菜、香菜、西兰花、番茄等外销蔬菜生产基地8个1万亩,带动全市5万亩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五)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一是开展“设施蔬菜培训”,培训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农户100余人。明确了当地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主要发生种类,实地指导了蔬菜绿色防控大处方技术应用,有效提高了农户蔬菜诊断和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二是“请进来,走出去”,积极组织县区开展技术培训与观摩,组织市县区农技中心技术骨干、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负责人赴北京市开展蔬菜工厂化生-4-
产技术培训,,全年开展区内外培训5期,培训315人次,先后邀请农蔬菜领域专家,从温室设计与标准化建造、绿色提质增效技术、蔬菜绿色防控、土壤质量修复、工厂化生产管理等方面授课,开拓了视野,转变了生产观念,有效提高了蔬菜产业技术人员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设施蔬菜在提质增效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老旧设施采光和保温性能差,连年种植土壤盐渍化程度高,有机质含量低,易发生,生产效益不稳定,菜农生产积极性不高,新型结构日光温室性能优良,但建造成本较高,菜农投入有限,基础设施建设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二是缺乏订单生产理念,固有传统种植模式与新技术、新设备不相匹配,绿色提质增效技术效果发挥不明显。三是部分县区优势特色蔬菜产业规模较小,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能力弱,社会化服务程度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基层蔬菜农技推广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老龄化严重,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新技术更新较慢,与新阶段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四、下阶段重点工作
一是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加强资源化利用、绿色防控、品质提升等绿色生产技术与模式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二是加强设施农业农机农艺融合,以规模化设施园区为核心,聚焦适宜日光温室、大中拱棚生产应用的产前、产中、产后轻简化设备研发与应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三是不断提升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5-
提高设施标准化建造、集约化育苗、秸秆还田、精准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到位率,保证技术成效,提高生产效益。
-6-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