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公元2012年3月15日,农历二月二十三。台湾海峡平潭海域笼罩在一片雾海之中。天色阴霾,浪涛滚滚。21时30分,一艘新加坡籍3100标箱集装箱船“BARELI”(布拉里)轮由上海港前往福建江阴港途中,航行至南横岛兴化湾1号灯浮附近水域,不慎触礁搁浅,导致船体严重倾斜,破损断裂。
“布拉里”轮总长220.4米,型宽32.3米,型深18.7米,总吨位吨,空载自重吨。船搁坐在礁石区,呈现“艏艉朝下、中间朝上”严重中拱并向右倾斜状态,船艏低垂陷入水中,第一舱、第二舱装载的集装箱东倒西歪;而第三舱则已经被礁石撕裂,还殃及到第四舱,甲板层的集装箱四分五裂;第五舱、第六舱以及驾驶台生活区高高在上,支点就是礁石,与船艏形成了“跷跷板”。触礁同时造成严重货损,装载在甲板上的集装箱倾倒入海,集装箱或漂移,或沉没,滞留在货舱内的集装箱浸泡海水中。
十万火急!
“布拉里”轮触礁搁浅事件震惊了北京——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高度关注着事态的发展。肩负华东三省一市海上抢险打捞重任的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海上执法机构——福建海事局紧急与船东交涉。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迅速派出在辖区待命的“东海救113”轮前往救助,成功将24名遇险船员全部救起。福建省政府、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福建海事局、福州海事局等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有力措施。
上海杨树浦路1426号三楼——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值班室,灯火通明。工程船队领导迅速集结到这里,进入一级待命。3月16日凌晨2时,“布拉里”轮失事4个半小时后,值班员接到局紧急通知,立即指令“大力号”船员进入临战状态。值班船员分头通知在家船员,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在编的54名船员全部迅速会聚到船上。当天上午8时,“大力号”离开外高桥码头踏上了南下征程。
与此同时,上海打捞局召开了抢险专题会议,局长沈灏出席,副局长王雷主持会议,资深救捞专家叶似虬、工程船队队长张洪林以及高级工程师徐志成等纷纷为抢险工程献计献策。抢捞“布拉里”轮列入上海打捞局议事日程,成为“一号工程”。会上,沈局长宣布:成立抢险打捞“布拉里”轮工程项目部,由副局长王雷担任项目经理,救捞专家、工程船队队长张洪林担任项目副经理,救捞专家、高级工程师徐志成担任项目总工程师。下设现场指挥组,由业务处处长孙彪任总指挥,救捞骨干陶宝龙、徐栋鸣任副总指挥,岸基与后勤支持由郑超、张宝国和陈瑞喜负责。会议初步确定了抢险打捞工程的框架:第一阶段主要是清除水面溢油、抽取舱内剩油以及卸载货物,第二阶段是链锯船体分段、后段打捞起浮转移,第三阶段是前半段船体爆破解体以及残骸打捞清理。
“布拉里”轮救捞工程堪称是中国救捞史册上海上“大兵团”作战的成功典范,是集水面清污、水下抽油、货物卸载、船体链锯分段、爆破解体、残骸打捞清除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海上抢险打捞工程,必将载入史册。上海打捞局先后出动了“大力号”、“联合正力”、“德意”轮、“华安”轮、“沪救18号”以及在当地租用的浮吊船、驳船、拖轮等,现场施工作业船最多时可达到24艘。现场组织、指挥、协调有方,再一次显示了国家专业海上救捞队伍抢险打捞雄厚的功底和实力。与“大力号”并肩作战的还有“联合正力”号,在对船前半段进行爆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潜水力量功不可没,工程船队潜水队小分队紧急出动,潜水员40余人次参战,合计作业时间5000小时以上。工程前期,潜水员多次下潜探摸,为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工程中、后期,潜水员水下吊运集装箱、水下排障、水下布药,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副局长王雷、局业务处处长孙彪、工程船队队长张洪林、资深救捞专家徐志成坐镇现场,也正是项目部以及现场指挥组的主动作为,主动出击,运用科学缜密的救捞方案,确保了整个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创造了“七个第一”:救捞史上吊运失事集装箱船箱位数第一,链锯分段沉船船体最大、最牢固结构体链锯第一,单次水下爆破用药量第一,系统尝试采用现代化导爆管引爆第一,浮吊船海上联合抢险作业数(5艘)第一,复杂水域24小时倒班潜水第一,抢险打捞史上浮吊、拖轮、卸载规模总数第一。
“布拉里”轮救捞工程凝聚了全体现场施工人员的集体智慧,是现代化装备下救捞队伍才干、魄力、合力的结晶。
一、临危受命:“海上巨人”出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叶——1980年正月,繁忙的上海港迎来了一位引人注目的新伙伴,她就是被航运界誉为“海上巨人”——“大力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浮吊船之一。“大力号”船长100米,宽38米,型深9米,排水量吨,由甲板、底舱两大部分组成。上设直径为20米的大吊盘一座,可作三百六十度旋转。吊盘上设有一根长47米、升高时可达79.7米的长吊臂(超过上海国际饭店的高度)。吊臂顶端备有5只吊钩,其中主钩2只,每只可吊重1250吨,副钩2只,每只吊重200吨,小钩1只,吊力为20吨。甲板总面积有8000平方米,足有一个标准篮球场大小,正中则是直升机停机坪;前后两端,共有八台30吨绞缆机和二台锚机,并有九吨大锚9只和可抓11立方的巨型抓斗1只。底舱部分,则分为机舱、仓库和生活设施三部分。机舱内有先进仪器进行监视操纵,并设有自动报警系统;机舱动力部分,则有1000马力的主机2台;发电机4台,总发电量为3000千瓦,以供吊装和生活用电。仓库方面,则有容量较大的水舱和冰库。“大力号”续航力可达一个月以上,每小时航速6海里,能适应多变的海上气候,一般在七、八级风浪中还能继续作业,在十级风浪中航行,船体摇摆仅三至四度左右。1980年6月中旬,福建平潭牛山岛外震惊中外的打捞“阿波丸”工程正进入高潮。引进不久的“大力号”开赴工地投入施工作业,仅两个月时间,共抓捞锡锭等物109吨,并成功吊起了沉船船艏,揭开了“阿波丸”之谜。
“大力号”是救捞系统海上抢险救捞的一张“王牌”。三十多年来,走南闯北,活跃在国内沿海的港口、码头、海域,完成了诸如宝钢引桥抢险、渤海湾“大舜”轮打捞、黄浦江“银锄”号抢险打捞、“达飞利波拉”(“CMA CGM LIBRA”)抢险救助、智利国航瑞马“CCNI RIMAC”抢险以及安提瓜和巴布达籍集装箱船“JADE”号抢险等诸多重大工程,谱写了一曲曲无往不胜的救捞战歌。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