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时代背景和历史情境,比较俞剑华与傅抱石在画学研究诸方面的成就,并具体结合他们在编撰画史、画论中的体裁体例、论述风格、表现形式等内容,发掘其潜在联系和内在差异,同时探究深层因素及合理阐释,系统总结俞剑华与傅抱石画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异同、特点、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俞剑华;傅抱石;画学研究;比较;中国画
一、引言:俞剑华和傅抱石画学研究比较的基点
从目前的史料来看,俞剑华和傅抱石并无特别的交谊,甚至表面来看,俞剑华是杰出的美术史论家,而傅抱石是卓越的大画家,二人在艺术成就和学术领域取得的成果和贡献并不在同一范畴内,因而缺乏可比性。而通过深层考察我们会发现,俞剑华与傅抱石具有丰富的内在联系和研究共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俞剑华和傅抱石同为近代历史文化名人,特别是他们都对中国20世纪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美术研究领域,俞剑华、傅抱石都是“通才”:除了二人各自在中国画学领域开一代风气之先,俞剑华对西洋绘画史、书法、图案、考古学、透视学、历史、文学等人文,艺术学科广泛涉猎,著作等身;傅抱石亦在图案工艺、木刻有所钻研,而美术史论、篆刻的研究水平更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只是为画名所掩。修养全面、研究精深、见解独到、各有擅长是俞、傅共同的特点,因而他们均可被尊为艺坛的“一代宗师”。
(二)俞剑华和傅抱石在长期的艺术活动过程中与江苏南京都有极其深厚的联系,并在此地域各自形成了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学术成就。例如,民国时期的俞剑华主要活动在江浙等地,建国后扎根南京艺术学院,并在此编著了大量经典美术史论著作,并为南艺美术史论的学科建设、治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形成的研究风格和学术梯队被称为“俞剑华学派”。而傅抱石从民国时期亦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成为江苏画坛的领军人物。江苏省国画院以傅抱石为核心成就了一批影响全国的江苏画坛大家,他们被称之为“新金陵画派”。可以说,俞、傅均是南京文化艺术的标志性人物,其产生的深刻影响延续至今。
(三)俞剑华和傅抱石分别在中国画的理论层面和创作层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而这些成就都可以纳入中国画学的范畴内加以考察。同时应该看到,俞剑华在对中国画学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紧密相连的;而傅抱石早期是从美术理论切入,高屋建瓴的探究中国画学的传承流脉,为其后在绘画实践上的创新提供深厚的学理支持和艺术素养。可以说俞、傅二人对中国画学的研究都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的不同取向,他们的画学研究成果殊异,但路径与方法却有相通之处,颇值得后人反思和借鉴。
(四)作为老一辈艺术家,俞剑华和傅抱石艺术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大体相当,也就是说,在相似的历史情境下,俞、傅二人对中国画面临的诸问题需要用各自的立场、观念、方式作出回应、解决,以致在俞、傅二人的中国画学成果中都可找到相对应的著作、文章。本文试图重建历史场景,把这种对应的画学研究成果置入文化情境中比较,发掘俞、傅画学研究的潜在联系和内在差异,并寻求合理的阐释和深层的认识。这种考察无疑对揭示中国画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在中国画学研究范畴内对俞剑华和傅抱石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切实可行的比较。当然,对俞剑华和傅抱石的画学研究的比较并不能单纯的罗列表面现象和文献资料,而最终目的就是要透过对双方材料的对比、解读来分析中国画学在20世纪上半叶发展的普遍趋向和特殊形态,并对中国画学研究的方法论加以整体把握和全面总结。鉴于此,本文的考察重点在俞、傅二人民国时代的画学研究成果,进而梳理、勾勒二人画学思想的基本轮廓,特别针对他们画学研究方法的不同理念、现实应用、具体操作等环节详查细考,着眼于近代中国画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解放后受到政治气氛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俞、傅画学观念和方法都有引入政治化的唯物主义,套用阶级分析法的尝试,以至他们的画学研究有趋同化的表现,而不能完全崭露其独立意识和学术个性,因此本文对俞、傅已有成果修订、再版至解放后的著作亦看作他们早期的研究思路和基本立场,带有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的画学研究暂且不论。
二、俞剑华、傅抱石画学研究的历史情境
近代中国画学肇始于20世纪初。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它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文艺理论及美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它对研究、理解中国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画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形态和科学体系既有数千年延续不断的丰厚的传统画学积累为其底蕴,同时又有在历经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激烈变动过程中,主动或被动的吸纳了域外的广泛的精神文化成果。历史的变革与文化的冲突构建起一个区别以往的新的范畴、概念、话语乃至范式的画学体系,为中国画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审美趣味、实践路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方案。历史的机缘巧合造就了俞剑华和傅抱石担负起中国画学变革、创新的重任,而他们依靠自己的天才和勤奋书写了中国画学研究新的篇章。考察俞剑华和傅抱石的中国画学研究,必然不能脱离历史背景和社会情势,而近代中国学术发展的新趋向和中国画在20世纪命运多舛的境遇必然对俞、傅的中国画学研究的立场、观念、方法产生直接而现实的作用和制约。归纳起来,能够对傅、俞画学研究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新史学”与进化论影响下的美术史观
20世纪初,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家、民族生存环境,革新传统史学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其代表人物为梁启超。1901年一1902年,梁启超发表的《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可以看作梁启超所鼓吹的“史学革命”的标志。从具体内容来看,梁启超将史学的发展与民族主义的兴盛、文明的进步直接联系起来,批判“君史”,倡导“民史”,阐发人类历史进化发展规律,以归纳逻辑和因果关系作为治史原则,注重人类的整体史,以及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联。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19世纪末西方史学和以进化论为主的社会学不断传人中国,为史家观察社会历史提供新的思想武器,也为他们史学救国开启新的思路。总体归纳“新史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