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传统的翻译相比,职业化时代翻译主体、翻译过程和翻译对象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其特征表现为翻译活动的产业化、技术化、市场化和合作化。在剖析了职业化时代翻译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分析国内外主要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翻译质量评估应该立足于翻译行业发展的社会现实,评估范围应该扩大,把翻译过程及译员的评估包括进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动态多元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翻译职业化;质量评估;市场导向;动态多元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378产业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国内市场交流与融合步伐加快,翻译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形成了产业化的格局。翻译产业化表现为语言服务提供方、语言服务购买方、语言服务技术开发方、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语言服务行业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彼此推动、共同发展,形成了需求、供应、服务和支持的利益共同体①。翻译业务量快速增长, 根据CommonSense Advisory (简称CSA)最新调查显示,仅2011年全球语言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了314亿美元,预计2014年还会继续增长,将达到389亿美元。另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职业前景手册》报告显示,口笔译成为2013年增长最快、最安全的八大职业之一,而且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至少到2020年。
市场化
翻译作为沟通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桥梁,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其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当今世界巨大的翻译需求使其市场化成为现实。翻译不但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服务。作为一种产业,翻译活动必须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法则运行,以市场或客户的需要为最高准绳[2]。作为经济活动的翻译,效率、成本和利润或经济回报成为企业和译者考虑的首要因素。翻译活动更多地取决于目的和利益关系, 远远超出单纯的语言问题。职业译者是应客户(或译文提供者)的要求而提供有偿服务, 因此客户的利益高于一切, 译者在做决策选择时不会考虑原文的读者, 却需要考虑译文的用户 (读者), 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而调整译文。
。
二、国内外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回顾与问题分析人们对翻译本质的不同认识形成不同的翻译观,不同的翻译观产生不同的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和方法,导致不同的翻译质量概念和翻译评估方法。翻译质量评估研究是应用翻译研究的重要分支,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和翻译研究的日益深入,国内外学者对翻译质量评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国外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回顾与问题分析
国外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大批学者对翻译质量评估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评估模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朱莉安•豪斯的意义评估模式、卡瑟琳娜•莱斯的语篇类型评估模式以及马尔科姆•威廉姆斯的论辩评估模式。
1.意义评估模式
德国学者朱利安•豪斯的意义评估模式是翻译理论界第一个具有完整体系且经过验证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她认为,翻译质量评估的关键问题是对翻译本质的认识。翻译的本质就是意义从一种语言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不变;意义包括语义、语用和语篇三个层面;翻译就是用语义和语用对等的译语文本代替源语文本;其质量的判断,就是看译文在上面三层意义上是否与原文对等[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作为第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质量评估模式,意义评估模式具有历史的开拓性,但也存在明显不足[4]。首先是参数设置繁琐,操作性尚存不足。另外,豪斯主张的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关系无论如何也是难以实现的。由于语言及其使用的极其复杂性,很难实现两种语言之间意义转换的对等,只能是最大程度的趋近和相似。
2.语篇类型评估模式
卡瑟琳娜•莱斯将语篇划分为四大类型:内容型语篇、形式型语篇、感染型语篇和视听型语篇。四种语篇类型有不同特点,其译文应该有不同的翻译原则和评判标准。内容型语篇要考察其在内容层面上是否忠实原文,即是否准确地转述了原文的信息内容;形式型语篇重在考察译文是否用相同或相近的形式实现相同或相近的美学效果;感染型语篇着重考察译文是否对目标语读者产生了相同的美学效果;视听型语篇侧重分析译文是否和原文一样通过各类非语言手段,对听(观)众产生相同的效果[5]。
莱斯成功地把语言功能标准和语用功能标准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然而,该模式把语篇类型严格分为四类,那只是理想的纯粹研究设想。现实的写作情况是几乎很难找到完全属于某一类型的语篇,作者或多或少会在自己的作品中掺杂不同类型语篇的内容。因此很难完全按照某一具体语篇类型来考察译文质量。
3.论辩图式评估模式
马尔科姆•威廉姆斯从论辩的定义出发,在语篇的层面上提出翻译质量评估的最佳准则是文本的论辩图式 (Argument Schema),翻译质量的判断应主要取决于译文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文的论辩图式,从而形成了翻译质量评估的论辩图式理论模式[6]。
本模式以全新的视角考察译文质量,拓宽了翻译质量评估研究的视野。而且,它既对译文整体进行质量评估,又有具体测评指标,非常巧妙地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全面而不失具体,细微而兼顾大局,为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树立了典范[7]。然而,该模式依然存在具体操作层面的缺点及不足,即对翻译质量评估参数的赋值部分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立足翻译行业发展,扩大翻译质量评估范围,把对翻译过程评估和译员的评估包括进去
纵览国内外诸多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可以发现所有的翻译质量评估都把翻译视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对其评估就是对言语行为结果——译文的质量进行评判。然而,随着翻译职业化的迅速发展,翻译活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翻译活动参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一种经济活动,翻译演变成为客户提供语言转换服务的有偿经营行为。
翻译的本质发生重大转变,翻译质量观也随之变化。高质量的翻译就是满足客户需要,为产品创造高附加值,赚取语言红利的翻译。翻译过程不仅是发生在译者大脑“黑匣子”内部的语言认知过程,而是受市场需求导向、受供求关系约束的经营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员是生产力资源,合格的译员是高质量翻译产品的保障。对译员的认证考核必不可少。因此对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必须立足翻译行业的发展,把翻译管理过程评估和译员的认证评估包括进去。
(三)实现第三方评估方式,建立专门机构评估翻译质量,规范翻译市场
由于职业化时代的翻译市场化,翻译行业竞争激烈,职业译者要靠翻译的收入养家糊口,要考虑时间成本,因此不太可能追求精益求精的翻译质量。为了保护客户的利益,翻译质量评估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翻译行业的现实是翻译企业自己检验自己的产品质量。有的企业为了利润,甚至根本不进行质量把关,严重地损害了客户利益。我国的情况更为严重,由于缺乏规范的市场管理,翻译公司间频繁打价格战,恶性竞争。因为利润过于微薄,职业译员无暇顾及译品质量,胡乱翻译,有的甚至机译完成后,直接给客户。
为了规范翻译市场,确保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专门机构评估翻译质量,实现第三方评估方式,显得非常迫切。中国翻译协会在制定2012年工作要点时,明确提出要成立翻译质量评估工作部,充分发挥协会专家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咨询、鉴定和评审工作,为提升翻译质量做出贡献。
四、结语
翻译活动极为复杂,不同翻译观下的翻译体现出不同的翻译标准、翻译方法和策略,翻译质量评估呈现出动态多元的特点。正如翻译自动化使用者协会(TAUS)会长Jaap van der Meer 在第19届世界翻译大会上所说,当今的翻译界在谈及翻译质量时依然错误地坚持单一的质量标准,一种适合所有目的的翻译质量标准。然而,现实翻译市场对翻译的质量需要是多元的、分化的……翻译质量评估还会受到评估主体的影响,即便同一主体在不同时空场合对译文质量的评估也会不同。
在翻译行业繁荣发展的今天,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仍未达成共识,其研究亟须深入开展。翻译质量评估应和译学研究发展紧密结合,研究视野应该不断拓宽,例如从翻译文本评估延伸到过程评估、效果评估、翻译服务评估及译者评估等。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翻译及其质量评估,以市场为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索构建动态多元、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参考文献]
[1]谢天振.翻译:从书房到作坊—2009年国际翻译日主题解读[J].东方翻译,2009(2):4.
[1]黄忠廉.翻译本质论[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16.
[2]杨朝军.产业化视域下的翻译硕士培养模式[J].中国翻译,2012(1):24.
[3]JULIANE HOUSE.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 Model Revisited[M]. Tubingen: Gunter Narr Verlag, 1997:30.
[4]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构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4.
[5]KATHERINA REISS. Text Types, 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Z].In Andrew Chesterman(ed.),1989:109.
[6]MALCOLM WILLIAMS.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n Argumentation-Centered Approach [M]. Ottawa: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2004:27.
[7]武光军.“翻译质量评估:论辩理论模式”评介[J].外语研究,2006(4):74.
[8]范守义.模糊数学与译文评价[J].中国翻译,1987(4):2-9.
[9]穆雷.用模糊数学评价译文的进一步探讨[J]. 外国语, 1991(2): 66-69.
[10]徐盛桓.译文质量评估的数学模型[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90.
[11]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0.
[12]康雷鸣,张文慧.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2010(12): 148.
[13]何三宁.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 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156.
[14]何三宁,司显柱. 文本、文本类型与翻译质量评估[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4):99.
收稿日期:2013-11-2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应用翻译研究与翻译教育发展》
作者简介:杨清珍(1969—), 女,河北石家庄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应用翻译研究。
①http:///ch/tran/2013-05/03/content_.htm
【责任编辑 郭玲】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