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50例PCI患者临床治疗及心理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前、后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并与单用疏血通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7d,14d,21d时的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治疗PCI疗效显著。
关键词:依达拉奉;疏血通;进展性脑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34-01
进展性脑梗死(PCI)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48小时内仍不断进展,直到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约占脑梗死的26~43%[1],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如何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对于改善其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PCI50例,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其中男性男32例,女18例;年龄38-81岁,平均63.81±7.8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对照组(疏血通),组间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用疏血通8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合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两组均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予以相应治疗和防治并发症,有脑水肿时加用脱水剂。
1.3 疗效判定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2],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量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21d进行ESS和BI指数评分,根据治疗21d时的ESS增分率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S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14d、21d时E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7d、14d、21d时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14d、21dBI均较治疗后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进展性脑梗死由于起病急,进展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慌、烦躁、易怒等心理,这可能也与某些神经递质通路受损或某些部位血液减少所致皮层功能损害有关[2]。要用神经医学专业知识引导患者,使其认识到PCI是可治性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柔和的语言给患者精神上安慰,与患者建立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 健康教育 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促进疾病恢复及防止疾病复发[3]。急性期应以用药知识为主,恢复期则以康复锻炼、预防疾病复发为主。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文化背景不同,选择书面材料、录像、示范讲解、个别指导等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讲解疾病的发生、转归及恢复期的注意事项,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4 讨论
相关学者研究认为清除自由基、挽救缺血半暗带是PCI治疗的关键。依达拉奉是一种小分子的自由基清除剂,其血脑屏障穿透率据估算约为60%,静脉给药之后可以清除大脑内的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具有自由基清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和延迟神经细胞的死亡。心理护理是治疗PCI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心理治疗是患者认识疾病、战胜自我、取得配合,促使疾病康复的重要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和心理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有效的早期康复锻炼和心理护理对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结构功能代偿和重组能产生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
[2] 祝晓娟·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9):2301.
[3] 谢财忠,陈光,杨芳·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血管患者的经颅超声和脑电图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26-429.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