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京城,目光很难不被处处可见的琉璃建筑物所吸引,形形色色的琉璃砖、琉璃瓦、琉璃脊兽、琉璃螭吻、琉璃宝顶……无论构件大小,都光滑莹洁、美仑美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琉璃,就没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璀璨辉煌!
在中国古代皇家或贵族建筑群落中,大自帝王将相的宫苑殿宇、陵寝坛庙,小到地方权臣的宅院亭阁、影壁牌坊,只要是被尊崇、被列为高档规制的建筑物,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一定找得着琉璃构件。“琉璃”之名最早出现在西汉桓宽的《盐铁论》中,其中记道:“……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从诞生之日起,琉璃便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物中至善至美的典范,成为皇家贵族的御用产品。
京城内外,烧制琉璃
公元1263年,元朝皇帝忽必烈决定在北京兴建大都城的时候,朝廷便在京郊门头沟永定河畔兴建琉璃窑场。明代时由于大规模建造宫殿,琉璃烧制业飞速发展,朝廷又设置官署“琉璃局”,监管琉璃烧制,此地后来演化成今天的“琉璃渠”。
说琉璃,不得不提及北京城里的琉璃厂。琉璃厂大家都知道,那是老北京文化人的聚居地,而在此之前,它与琉璃有着密切的相关。由于营造宫殿需要大批琉璃构件,当年朝廷除了在门头沟琉璃渠村设有规模庞大的琉璃烧制厂,还在现今的和平门建有琉璃厂窑,并与琉璃渠村以“内厂”和“外厂”分别称之。传说当年清朝乾隆皇帝登上紫禁城角楼观景,见城西南浓烟滚滚,一条黑龙腾空而起,便问身边大臣:是否盗匪在放火滋事?大臣回答说黑烟为琉璃厂烧瓦所致。乾隆爷眉头一皱,不容分说马上口谕命其迁出。“内厂”迁移,毫无争议地选址门头沟琉璃渠村,并与当地的烧制厂合并,后来的琉璃厂就徒有其名了。
琉璃着色,贵族的特权
公元1652年,刚病故的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被削夺了封号,传说,他的罪状里有一条是:建筑越制。在他那座亲王府的绿屋顶上,镶着一道黄色的琉璃边。几块小小的黄色瓦片,成为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王爷谋逆的罪证。
琉璃缤纷的色彩来自其表面的釉料,然而,如何调制出纯净光艳的釉色是琉璃行内千百年不外传的独门之秘。人们看得见的只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奇妙变化。神秘的釉色,融合了中国人的色彩观念,使琉璃承载了更深远的含义。
按照中国古代的五行观念,青、赤、黄、
白、黑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一个方位——东、南、中、西、北。黄色居中,象征着中心和大地,被中国人认为是黄土的颜色,是等级最尊的色彩。帝王号称“天子”,普天之下,无人能及,他们把尊贵的黄色定为帝王专用。皇帝穿着黄色的龙袍,皇家的屋顶也覆盖着金黄的琉璃瓦,这一切都象征着宫廷是号令天下的中心,皇权的地位至高无上。绿色,是草木萌芽的颜色,象征温和的春天,在方位上对应东方,代表旭日东升。对于年幼的皇子皇孙来说顺利生长是最重要的,所以亲王们的府第便以绿色琉璃瓦覆顶。今天故宫西南的中山公园是当年的社稷坛,坛顶用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的土堆积而成,坛四周的矮墙顶也按五行中的颜色覆盖各种颜色的琉璃瓦,五种颜色代表着五个方位,象征着国家的疆土。
在漫长的宫殿修造过程中,琉璃颜色的使用形成了一套完整、森严的规制:皇宫以黄琉璃为主调,只有皇宫庙宇、皇室坛庙、皇家园林可用黄色;亲王、世子、郡王府只能用绿色,其它颜色的使用也各有定规。雍和宫原本是康熙皇帝第四位皇子雍亲王的府邸,宫内以绿琉璃瓦盖顶,这位皇子后来继承王位成为雍正皇帝,他把曾经的王府改成了行宫,因此,人们今天见到的雍和宫才盖着黄灿灿的琉璃瓦。
琉璃着色的规制不允许越雷池一步,如果亲王胆敢使用皇帝专用的黄色琉璃,无异于表明他心怀谋逆,有篡位之意,当然会引来祸患了。
独特土质铸就中国琉璃
琉璃制品是一种化学物质,是采用坩子土加助熔剂氧化铅经高温烧制而成。当年,朝廷选择门头沟琉璃渠村烧制琉璃,除了交通便捷之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这里有着能确保高质量琉璃产品的黑坩子土。
坩子土的学名叫“页岩”,其中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矽,介于地质层的土和煤之间,有较好的黏性与伸缩性,含铝成分多,是烧制琉璃构件最好的材料。元代以前,琉璃多用陶泥黏土、胶泥土制坯,颜色呈红色,坯胎粗松。自采用坩子土之后,烧出的琉璃制品坯胎色正,呈月白色,釉色艳丽,质地紧密度高,成大型而不开裂。
琉璃制作要严格按传统的抠、铲、捏、画、烧、装、挂、配、看、返等规程和标准,熟练应用绘画、雕塑、着色、烧制等几十种工序。第一次烧制叫“素烧”,是将经历了春雨浸泡、夏日曝晒、冬雪凝冻的质地良好的坩子土经粉碎、筛选、淘洗、配料、煉泥后,通过制坯、修整成型,再精雕、晾干、烘烤入窑。“素烧”的温度在摄氏1000~1150度之间;第二次是叫“彩烧”。经“素烧”之后的初级产品,将根据不同需求,用铅作助熔剂,以含铁、铜、锰和钴等做“着色剂”,并配以适量石英,然后在产品外表“施彩釉”。二次入窑彩烧的温度在摄氏600~910度之间。一件琉璃制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其生产过程长达40多天。
梁思成夫妻盛赞琉璃
琉璃制作程序繁复,色泽雍容华丽,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1935年,在中国建筑学大师兼建筑史学大家梁思成主编的《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集》中,曾这样评价琉璃:
“在欧洲建筑中,屋顶部分向来被认作一种无可奈何,却又不可避免的不美观部分。历来﹝欧洲的﹞建筑师对于屋顶,多是遮遮掩掩,仿佛取一种家丑不可外扬的态度。”
“中国人对于屋顶的态度却不然。我们不但不把它遮掩,而且特别标榜,骄傲的〔地〕、直率的〔地〕,将它全部托起,使成为建筑中最堂皇最惹人注目之一部。”
“除屋顶外,如门窗墙壁,以至影壁牌楼等等,亦常用琉璃建造。琉璃瓦之施用,遂成为中国建筑特征之一。”
也难怪,古建学家林徽因女士为夫君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1934年)所作的《绪论》中,言及色彩为中国建筑主要特征之时,会如此情深款款:
“琉璃……用于屋顶当始于北魏。明淸两代,应用尤广。这个……宝贵建筑材料,更使中国建筑放一异彩。本来轮廓已极优美的屋宇,再加以琉璃色彩的宏丽,那建筑的冠冕便几无瑕疵可指。”
编辑:芦涛 美编:李睿
TIPS:
公元1406年,明成祖兴建北京城和紫禁城。这是中国历代皇家建筑史上规模最大、历时14年完工的工程。紫禁城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总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紫禁城内以三殿为轴心的房屋多达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淡黄色琉璃瓦及其配件铺盖的屋顶,让紫禁城变成了建筑成群、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宫殿。放眼望去,满目金光灿灿,荟萃琉璃精华,是观赏琉璃的绝佳去处。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