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收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结肠镜诊疗,对本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观察结肠镜在肠梗阻诊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组50例患者,检查发现直肠或结肠癌25例,肠套叠15例,粘连性肠梗阻8例,其余2例患者由于耐受性较差未能顺利完成诊疗。结论:结肠镜应用于肠梗阻诊断和治疗,不但可以对病因进行准确反映,还能起到辅助性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肠镜;肠梗阻;诊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23-0105-01
肠梗阻的在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造成梗阻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包括肠套叠、肠扭转、肿瘤、肠息肉和肠粘连等,根据病因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对肠梗阻的发病原因进行及早和准确的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对结肠镜在肠梗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6岁;入院时发病时间6~72小时,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排气排便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腹部X线检查及钡餐检查提示为肠梗阻。所有患者行结肠镜诊疗,临床资料完整。
1.2 方法 本组50例患者人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具体措施包括补液、持续胃肠减压、恢复水电解质平衡和高位低压清洁灌肠等基础治疗,并全部在入院72小时内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检查前首先进行高位低压清洁灌肠进行肠道准备;本组患者均采用PENTAX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检查采用拉钩法,循腔进镜,尽量减少气体注入,遇到阻力时不能强制进镜,操作要力保轻柔,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感及心理压力,进镜直到发现病灶区或到达回盲瓣,常规送检。
2 结果
本组50例肠梗阻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耐受性差未能顺利完成检查,1例为77岁合并糖尿病患者,1例为73岁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转用钡灌肠方法进行检查确定为粪便嵌顿;其余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肠梗阻结肠镜检查,检查发现直肠或结肠癌25例,肠套叠15例。粘连性肠梗阻8例。本组患者检查中进镜成功,未出现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肿瘤性肠梗阻患者25例,均在解除梗阻7~14天内进行肿瘤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肠漏和感染等并发症;肠套叠患者15例,均在内镜观察下复位成功;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和2例粪便嵌顿患者均行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急腹症,其发病因素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传统治疗中,由于技术限制,不能进行有效的全结肠清洁准备,采用结肠镜检查的难度较大,一般采用腹部X线检查和钡灌肠来进行检查。但传统检查方法受到发病时间、梗阻部位、腹水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的误差,钡灌肠的患者接受度较低,且不能对病变的性质进行反映。当前,结肠镜的设备和操作技术不断成熟,已成为下消化道相关疾病诊断的通用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直观、可进行组织学检查等诸多优点,可以对肠梗阻的部位和性质进行全面诊断,在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对降低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本组研究中发现,5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为肿瘤性肠梗阻,占50%,比例最高,与其他研究中反应的结果相似,表明肿瘤是导致肠梗阻最为常见的原因。近年来,由于直肠或结肠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大多急性发作入院,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配合结肠镜检查,可以对肿瘤性肠梗阻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且了解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等,为手术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由于肠梗阻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以往由于误诊或判断失误,手术治疗的准确率较差,对一些耐受性差或只需保守治疗的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结肠镜对肠梗阻进行检查,不但可以起到有效的诊断作用,还可以对肠套叠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等起到辅助的治疗作用,缓解甚至消除临床症状,免去患者手术治疗的痛苦和负担。本组研究中,肠套叠患者15例,均在内镜观察下复位成功;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和2例粪便嵌顿患者均行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结肠镜在肠梗阻诊疗中进行应用,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还可以起到有效的辅助治疗作用,对肠梗阻病因和位置等进行明确诊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指导,提高整体诊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