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患者,30岁,农民。其因发现阴道肿块1年余,排尿困难1个月,肿块脱出阴道外15天,于2006年9月28日由他人扶入院就诊。患者就诊前1年发现有肿块脱出阴道外口,如成人拳头大小。初时在行走、劳动、增加腹压时块状物脱出,平卧休息时块状物可自行回纳入阴道,伴白带多,无腹痛、尿频、尿急、尿痛、里急后重。曾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子宫脱垂”,予其放置宫托治疗。放置宫托早期块状物在劳动时未脱出。后来,患者自觉包块逐渐增大伴腰酸背痛、下腹坠胀,经期加重。1个月来前述症状加重,伴尿频、排尿困难。15天前因排便困难,过度增加腹压后肿块再次脱出阴道外口,用手推送亦不能回纳入阴道,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粉红色黏液样,味臭。2006年9月28日因行动极为不便而到我院就诊。患者月经规律,经期5~7天,量稍多,伴血块,无不规则阴道流血。查体:体温38℃,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营养中等,痛苦面容,神志清楚,轻度贫血貌,步履维艰,行走困难。头颅五官端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调节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外阴口见用塑料袋子盛装的实质性巨大肿瘤,大小约21cm×20cm×18cm,质硬,表面光滑,充血,水肿,局部坏死、渗血、呈浅绿色,渗出液为脓血性,恶臭。肿瘤来自于宫颈下唇,蒂较粗,大小约4cm×3cm,而且水肿。宫颈充血、水肿、明显肥大,大小约6cm×6cm,宫口开可容1指松。阴道壁光滑,黏膜水肿、充血,分泌物为脓血性,子宫体大小正常。血常规:WBC 21.3×109/L,N 72%,HGb 98g/L。B超提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入院诊断:宫颈肌瘤并感染;轻度贫血。入院后给大剂量抗生素联合用药,局部冲洗上药,营养支持治疗。因肿瘤巨大,宫颈、阴道黏膜高度水肿,用手协助亦不能将包块推送入阴道内。入院第2天肿瘤坏死面积扩大,脓血性渗液较多。为了避免感染加重,决定行宫颈肌瘤切除术。术前2小时开始静滴大剂量抗生素,彻底清洗、消毒手术野,在局部麻醉下经阴道行宫颈肌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失血约10ml。切除肿瘤重1550g。术后抗炎、对症、营养支持治疗。住院8天治愈出院。术后病理报告:宫颈平滑肌瘤。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确切的病因不明了,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25%~50%子宫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②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子宫肌瘤是由单克隆平滑肌细胞增殖而成;多发性子宫肌瘤是由不同克隆细胞形成。③子宫肌瘤雌二醇含量较高,其促进子宫肌瘤增大,孕激素可刺激子宫肌瘤细胞核分裂,促进肌瘤生长,故子宫肌瘤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而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甚至萎缩。子宫肌瘤按其所在部位分为宫体肌瘤(92%)和宫颈肌瘤(8%)[1]。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三类: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子宫体肌瘤常为多个,也可以是单个;子宫肌瘤大小不一,大的如孕5~6月,有报导最大者如孕足月[2],小的仅米粒大。宫颈肌瘤较少见,可生长于子宫颈部的前唇、后唇或整个宫颈。
由此患者的经历可见,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诊疗技术水平,使广大群众早期得到治疗。同时,在边疆少数民族群众中也应加强卫生宣教工作,使其能增强根据病症投医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5.
2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639.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