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为提高生防芽孢杆菌的发酵水平,利用响应面法对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579进行固相发酵条件优化,以建立一套适合生防芽孢杆菌的固相发酵技术体系。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发酵产量影响显著的重要因素,然后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菌体产量值区域,通过Box-Behnken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实践验证。结果表明:对发酵产量影响显著的3个重要因素为牛肉膏、玉米粉和可溶性淀粉,当其浓度分别为15.1、10.3 g/kg和9.14 g/kg时,发酵水平达到最高,为1.93×1011cfu/g,比液相发酵水平提高了15倍;经验证该模型准确可靠。
关键词:生防芽孢杆菌;固相发酵;响应面法
中图分类号:S482.2+9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麦麸、豆渣作为固体发酵基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生防芽孢杆菌的固相发酵工艺,提高发酵水平,以建立一套适合生防芽孢杆菌的固体发酵技术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579,由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粮经病害研究室提供。生防芽孢杆菌TB1301、TB1336、TB1340、TB1363,由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病生防研究室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对土传病害:4081-4085.
[2] 陈志谊,高太东,严大富,等.枯草芽孢杆菌B-916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J].中国生物防治,1997,13(2):75-78.
[3] 程亮,游春平,肖爱萍.拮抗细菌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5):732-737.
[4] 周晓梅,刘强,王瑛璐.拮抗菌生物防治农作物病害的研究进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36(1):36-39.
[5] 陈中义,张杰,黄大昉.植物病害生防芽孢杆菌抗菌机制与遗传改良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3,33(2):97-103.
[6] 陈志谊,刘永锋,陆凡.水稻纹枯病生防菌Bs-916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J].植物保护学报,2004(4):230-234.
[7] Emmert E A B, Handelaman J. Biocontrol of plant disease: a (Gram-) positive perspective[J]. FEMS Microbiol Letters,1999,171:1-9.
[8] 李晶,杨谦.生防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06-111.
[9] 俞俊棠.新编生物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0]徐福建,陈洪章,李佐虎.固态发酵工程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2002,22(1):44-48.
[11]孙冰冰,段红英,李伟,等.辣椒疫霉菌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测定[J].山东科学,2014,27(3):23-29.
[12]杜连祥,路福平.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68-73.
[13]王雪莲,王敏,骆健美,等.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B579最佳培养基响应面法优化[J].江苏农业学报,2009,25(1):212-215.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