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关于水产动物营养原理和水产饲料学的专业必修课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编写合适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注重师资队伍培养等几方面的课程教学探讨。
关键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163-02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水产养殖大国,2016年海水养殖产量1963.16万吨,淡水养殖产量3179.26万吨,水产养殖产量居于世界之首。我国也是饲料生产和使用大国,2016年饲料总产量突破2亿吨,占世界总产量20%以上。2016年水产饲料总产量约2000万吨,水产饲料行业已发展成了我国饲料工业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是支撑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是联系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纽带,是关系到城乡居民水产品供应的民生产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关于水产动物营养原理和水产饲料学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讲述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能量对水产动物的生理功用及水产动物对营养素的需求量、水产动物的摄食与消化生理、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用、饲料原料的种类、特点、选用注意事项及其加工贮存方法,饲料配方的设计和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等。其最终目的是阐明各类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特性及如何用适宜的饲料满足水产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解决水产动物的营养供给问题。饲料占水产养殖生产成本的50%—80%,是水产动物养殖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掌握现代水产养殖生产和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提供帮助。上海海洋大学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国内最早开设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的高校之一。早在1986年,为适应水产养殖生产发展的需要,王道尊教授为淡水渔业和海水养殖专业本科生开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上海海洋大学后续新增加的动物科学、观赏水族和水生动物医学等专业也把该课程列为专业核心课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也是一门需紧跟行业和专业发展不断探索求新的课程。本文总结了教学团队近几年课程教学方面的探索。
一、编写特色教材,构建先进教学体系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合适的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之前选用的《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教材是1994年初农业部组织编写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通用教材。这部教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和营养需求、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等,是水产营养与饲料方面比较权威的通用教材。该教材的出版和使用对水产养殖专业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和科研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动物营养学知识及饲料检测的方法也不断更新,要使授课内容跟上新时期水产行业发展的需要,就必需修订出版新教材。“动物营养学”教研室老师在陈乃松教授组织下积极参与麦康森院士修订主编的新版《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材的编写,并结合水产养殖的新发展和饲料行业的新特色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在总结水族科学专业“动物营养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动物营养学”教研室的老师们广泛查阅国内外观赏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相关文献,集体编著教材《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该教材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有关观赏水族动物着色的内容,并在饲料原料、饲料加工等方面突出了与普通水产饲料的不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鲜明水族科学特色。在授课过程中,逐步筛选增加我校及国内外当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最新及实用科技成果和实际生产中积累的经验,最终形成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具有实用性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体系。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如何。借助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如果仅仅采用板书、讲述、描述、引导和启发等传统教学方法或者过多依赖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均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再把自己定位为灌注知识的注射器,而时刻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不片面追求课程容量,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提供一个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试着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而不是把学生当作一般的观众。在课堂讲授中,我们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首先,在板书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文本、动画、图形和声音等媒体结合在一起,动态、形象地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讲授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时,选择播放这些理论应用于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的视频,把学生引导到如真的境地,学以致用,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在实践工作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在每章节授课结束后引入一定数量的案例教学和布置一些网络查阅的课后作业,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努力将课程讲授好之外,我们还充分地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答疑时间,尽量多和学生交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三、理论结合实践,注重能力培养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均较强的课程,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可取得互相促进的效果。为了使课程教学密切联系水产养殖饲料生产的现状。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陈乃松教授,带领团队老师定期到水产养殖基地或饲料生产单位实践,密切关注水产养殖和饲料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深入相关企业进行专门调研,直面水产和饲料行业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养殖单位和饲料企业一线生产的案例,教师在教学时能把理论和教材知识的阐述与生产实践及国外最新研究进展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践生产中案例分析,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在实践中学习到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新知识,加强了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根据实验室条件,让部分学生结合教学团队老师的科研方向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较早参与科研活动,了解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性实验设計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为蓬勃发展的水产养殖行业提供复合型应用性高素质创新人才。
四、注重师资队伍培养
加强课程建设必须具备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教学队伍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近年来,为满足《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建设的需要,学校有计划地从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引进了多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形成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团队。水产养殖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急需双师型师资,响应学校和学院大力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鼓励教学团队的教师去生产单位锻炼,丰富实践经验,提高任课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授课过程中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并促使其独立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迅速提高。学校还通过分批选派教师去基层生产单位挂职或海外开展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水平,逐渐形成了乐于奉献、积极探索、服务实践、勇于创新、科研型教学且具有较好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从师资力量上保证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