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学实验中装置气密性检查、某些定性研究、定量测定和连续实验中均涉及气体压强差的应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也能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气体压强;气密性检查;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广泛实施,基础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课程综合化设置。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交叉,在学科渗透教学中培养学生理科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已成趋势。近年来,化学中渗透物理学思维的试题屡见不鲜,其中有关气体压强的问题更加普遍。纵观历届中考试题,总结以下几种类型,借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
二、类型及解析
1.气密性检查型
在进行气体的相关实验时,都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试题中也经常会让学生描述如何检查气密性的操作及相关现象,学生往往因缺乏理解而解答不到位甚至词不达意。针对此现象,可以尝试让学生从最简单的装置入手,给他们实际操作的机会,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加以理解。
例如,图1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操作常称之为“手焐法”: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手掌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的一端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操作过程学生早已熟记于心,然而,学生是真正地理解了,还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有道是“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妨先让他们亲自动手,然后再提出问题:①为什么要先将导管放入水中?②手焐的目的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学生得出将导管置于水中的目的是将气体密封,“手焐”则是使气体升温而产生压强变化,通过压强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可对装置气密性情况作出判断。
若是如图2,带有长颈漏斗的气体发生装置,该怎样检查气密性?理论上也可以先关闭导管口的活塞,将装置“倒立”,漏斗口置于水中采取“手焐法”来检查,但存在由于漏斗口大而现象不明显且操作不便的不足而被舍弃。此时,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方式使气体密封?在图1装置的启发下,学生提出可以往装置中注水,直至漏斗下端形成“液封”,然后关闭阀门,此时气体处于密封状态。继续向长颈漏斗中注水,如果气密性良好,则由于装置内外存在稳定的压强差,漏斗内液面不会下降,这种检查方法称为“注水法”。当然,也可以在导管口连接注射器,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塞来改变压强,观察漏斗直管内液柱升降变化来判断。图3装置与图2类似,具体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液体滴下,片刻后,若观察到液体下滴的速度逐渐变慢,直到无法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称之为“滴液法”。
经过以上实验和交流讨论,学生就不难理解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有效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典型试题1.下列装置中,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的是:(AD)
判断理由:A中由于分液漏斗上方与烧瓶间有一橡皮管相连,使烧瓶中气体压强与分液漏斗上方气体压强始终相等,虽然气体处于密封状态,但无法改变气体的压强,故不添加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D中由于两只洗气瓶内气体都无法处于密封状态,故也不可检查气密性。
典型试题2.在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中,根据现象判断出漏气的是:(D)
判断理由:D中右侧气体虽然看似处于密封状态,但根据液面始终保持水平说明上下移动过程中气体压强保持恒定,因而可判断该装置漏气。
2.定性实验型
化学实验中有些现象,可以通过气体压强的变化得以放大,以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物质的性质。譬如:在图4和图5装置中,都连接了气球,如果使气球膨胀,那么该使用什么样的药品组合?面对此问题,学生容易混淆。此时,可设计分组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两种情况下的“膨胀”原因是否相同?
【探究问题1】根据如图4装置,思考让气球膨胀的药品组合
【归纳总结】:该装置中气球连接在容器外部,若要使其膨胀,则必须要求容器中气压增大,药品的类型可以是能反应生成气体的组合,如: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b.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生成氧气;c.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探究问题2】根据如图5装置,思考让气球膨胀的四种方案
【归纳总结】与问题1不同,该装置中气球连接在容器内部,若要使其膨胀,则必须要求容器中气压减小,药品的类型可以是气体被液体吸收的组合,如:a.酸性气体被碱溶液吸收;b.碱性气体被酸溶液吸收;c.溶解度大的气体被水吸收。
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对气体压强的影响,设计如下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3】根据如图6装置,思考让U型管液面发生变化的物质
【归纳总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通过探究,总结出气体压强增大既可以是生成气体也可以是放出热量,反之气体压强减小既可以是消耗气体也可以是吸收热量。在探究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考虑问题的综合素养,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实质,增强对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
典型试题3.利用图7装置可以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操作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膨胀,后收缩。
写出导致气球变化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利用NaOH吸收了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气压减小,大气压把气球压大,再滴加稀盐酸时,生成的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使瓶内压强恢复,气球恢复原状。
3.定量测定型
化学中一些定量测定也利用到气体压强变化,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气体体积测定等。气体体积测定通常采用排液量气法,利用气体的压强将液体压入计量仪器中,装置一般由洗气瓶和量筒组合而成,如图9。也可利用量气管装置,如图10。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读数时需让气体与外界大气压保持一致,如果反应中放热或吸热的话,应当待恢复室温才能读数,如图8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需将气体冷却至室温才能读数。若用量气管测定气体体积时,读数时还应将左右两侧液面高度调至相平。
当然,对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收集时,可以在水面上加一些有机溶剂,使气体不与水接触,比如测定氨气的体积,由于氨气不易溶于汽油,接触不到水,通入的氨气将水从右管排出,可以测其体积,如图11。
典型试题4.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再根据体积换算为质量,最后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图12(Ⅰ)为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装置,(Ⅱ)用于测量CO2的体积。
(1)写出图(I)中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铁架台,③试管;
(2)检查图(I)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形成液封,在乳膠管上夹弹簧夹再加适量水,静置一段时间后,若长颈漏斗液面与试管内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检查图(Ⅱ)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在乳胶管上夹上弹簧夹,向量气管加适量水,提高量气管,一段时间后,若量气管内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3)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防止CO2溶于水。
(4)向下移动量气管,使反应后两边液面相平(填操作方法)可使反应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解析:本题实验装置实际上是图2和图10的组合,在检查气密性时要注意将两装置连接处的乳胶管夹紧,使左侧装置处于密封状态。而最后读数时由于量气管内液面高与左侧储气管,所以让左右液面相平的办法是向下移动量气管。
总之,利用气体压强差进行的化学实验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及时总结,只有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弄清本质,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综合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程萍,龙淇,李广洲.化学多米诺实验[J].化学教学,2000(4):14-15.
[2]王涛,莘赞梅.化学实验中气体压强问题[J].化学教育,2009(1):51-52.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