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特性分析(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个人特性分析3篇
【篇一】个人特性分析
一. 根据数据绘制离心泵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目的: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实现离心泵的合理调节。
1.准备工作:
数据资料;
坐标纸;
直尺;
曲线板;
铅笔;
橡皮
2. 操作步骤:
(1)按比例在坐标纸上绘制横、纵坐标,横坐标表示流量;
纵坐标表示扬程H、轴功率N、泵功率η。
(2)绘制特性Q-H曲线:
1)将流量和扬程对应的数据点画在坐标纸上
2)将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3)绘制绘制特性Q-N曲线:
1)将流量和功率对应的数据点画在坐标纸上
2)将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4)绘制绘制特性Q-η曲线:
1)将流量和效率对应的数据点画在坐标纸上
2)将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5)绘制绘制特性Q- NPSHr曲线:
1)将流量和必需的气蚀余量对应的数据点画在坐标纸上
2)将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6)在曲线图上标注曲线名称:
Q-H曲线
Q-N曲线
Q-η曲线
Q-NPSHr曲线
(7)在曲线图上标出最佳工况点(效率η最大的点)
(8)完善图名,清洁图面(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9)回收工具,清理现场。
3.注意事项:
(1)坐标末端必须标出箭头
(2)连线必须是平滑曲线,不能是直线。
二.离心泵相关知识的介绍
1.主要部件:
1)包括叶轮和泵轴的旋转部件
2)由泵壳、填料函和轴承组成的静止部件
2.工作原理:
液体随叶轮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自叶轮中心被甩向外周并获得了能量,使流向叶轮外周的液体的静压强提高,流速增大。液体离开叶轮进入蜗壳,因蜗壳内流道逐渐扩大而使流体速度减慢,液体的部分动能转换成静压能。于是,具有较高压强的液体从泵的排出口进入排出管路,被输送到所需的管路系统。
图(1)离心泵结构示意图
3.主要性能参数
(1)流量(Q):离心泵在单位时间送到管路系统的液体体积,常用单位为L/s或m3/h;
(2) 压头(H) :离心泵对单位重量的液体所能提供的有效能量,其单位为m;
(3) 效率(η) :由原动机提供给泵轴的能量不能全部为液体所获得,通常用效率来反映能量损失;
(4) 轴功率(N):
这概念是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的。特性要因图又因为是石川馨博士于1952年所发明,所以又称[石川图]。其主要目的是阐明因果关系,也称[因果图];
又因为它的形状与鱼骨相似,故又常被称呼为[鱼骨图]。
二.特性要因图
1.原因追求型:以列出可能会影响过程(或流程)的相关因子,以便进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并以此图形表示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2.对策追求型: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目的在于追求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结果应如何达成的对策。故以特性要因图表示期望效果(特性)与对策(要因)间的关系。
三.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
1.确定特性:在未绘制之前,首先应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性是什么?一般来说,特性可以体现为零件规格、帐款回收率、产品不合格率、客户抱怨、设备停机率、报废率等与质量有关或是以和成本有关的人事费、行政费、材料费等。
2.绘制骨架:首先在纸张或其他用具(如白板)右方划一 “□”填上决定的特性,然后自左而右划出一条较粗的干线,并在线的右端与“□”接合处,划一向右的箭头。
图示:
3.大略记载各类原因:确定特性之后,就开始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将各原因用简单的字句,分别记在大骨上的“□”加上箭头分枝,以斜度约60°划向干线,划时应留意较干线稍微细一些。各大要因记载可由4M+1E:人员(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ed)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类着手寻找。
4.依据大要因, 再分出中要因:细分出中要因的中骨线(同样为60∘划线)应比大骨线细,中要因的选定约3—5个为宜,绘制时应将有因果关系的要因归纳在同一骨线内。
5.运用中要因同样的绘制方式,可将更详细的小要因讨论出来。
6.圈出最重要的原因:造成一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可以通过收集数据或自由讨论的方式,比较它对特性的影响程度,以 “Ο”或 “□”圈选出来,以作进一步讨论或采取对策。
7.记载所依据的相关内容:当特性要因图绘制完成后,别忘了填上下列内容。
(1)制作目的。
(2)制作日期。
(3)制作者。
(4)参与人员。
四.绘制时应注意的事项
1.特性应注明[为什么][什么]才会容易激发联想。
2.特性的决定不能使用看起来含混不清或抽象的主题。
3.收集多数人的意见,多多益善,可运用脑力激荡原则。运用时应注意下列原则:
(1)意见愈多愈好。
(2)禁止批评他人的构想及意见。
(3)欢迎自由奔放的构想。
(4)可顺着他人的创意及意见,发展自己的创意。
4.层别区分(要因别、机械别、工序别、机种别…)。
5.无因果关系的,不予归类。
6.多加利用过去收集的资料。
7.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结果提出对策,其方法可依5W2H原则执行:
(1)WHY (为何必要)?
(2)WHAT (目的何在)?
(3)WHERE (在何处做)?
(4)WHEN (何时去做)?
(5)WHO (由谁来做)?
(6)HOW (方法如何)?
(7)HOW MUCH (费用多少)?
8.以事实为依据。
9.依据特性别分别制作不同的特性要因图。
五.特性要因图的应用:
特性要因图不止在发掘原因而已,还可据此整理问题,找出最重要的问题点,并依循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特性要因图的用途极广,在管理工程、事务处理上都可使用,其用途可依目的分类:
1.改善分析用;
2.制定标准用;
3.管理用;
4.质量管理方法导入及培训用;
5.配合其他手法活用,更能得到效果,如:查检表、柏拉图等。
六.范例
例1:不正确的绘制方式。
(1)原因应标在箭头尾端,不应在箭头上方或下方。
(正确) ←──××× 错误 或
(2)未将重大要因圈出。
例2:正确的绘制方式。
(1)
制作目的:为什么制程不合格多
日期:1995.07.15
制作者:陈文鹏 / 何石磊
(2)
目的:为何基板焊接不合格率偏高。
制程:制造三课
日期:1995.07.15
制作:吕荣昌.金育仁.石燕参.王振卿.李振声
七、挑选重要影响要因
(1)与会人员应用脑力激荡手法,热烈讨论,依据大要因发掘出中、小要因,列在中骨、小骨线上,再由其中挑选出重要的影响要因,以 “□”记号圈出,以供进一步检讨用。
(2)依据圈选出的5项问题,再深入检讨根本原因以提出相应对策长期改善,并指定专责人员不定期追踪改善成果。如可行可再由5项问题中讨论出影响度最高的1~2项,进行对策型(鱼骨图反转)特性要因图的讨论,提出对策以供执行。
(3)请记住在图完成后,将目的、过程、日期及制作者等项填入图表右下方。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