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通道生姜栽培历史悠久,因其品质优越而畅销省内外。通过分析当前生产现状,探讨做大做强通道生姜的对策。
关键调:优势;现状;问题;对策
1通道生姜生产现状
1.1分布广而散
全县各乡镇都有不同规模的种植,年种植面积5000亩;一般亩产鲜姜1300-3000kg,年产鲜姜9000t。主要分布在陇城镇、坪坦乡、万佛镇等乡镇,尤其是陇城镇已初具规模,年种植生姜面积达4000多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0%。
1.2存在的问题
1.2.1病害多,品种退化
通道生姜种植时间悠久,由于没有对姜种进行品种提纯和严格选种、育种,导致品种退化,产量偏低,品质较差,商品率低,病害严重,有的因为发生姜瘟造成减产,严重的甚至失收,极大地影响生姜产业的发展。
1.2.1.1姜瘟病害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主要为青枯假单胞杆菌,是姜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26-31℃是最适宜发生,在20℃以下、35℃以上时病害受到抑制。生姜生长盛期遇到高温多雨、时晴时雨的天气时,易引起病害的流行。6月~9月为发病高峰,一般损失20%以上,严重的失收。
1.2.1.2病毒侵染
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细长、瘦弱,地下块茎细小,分枝能力差,一般减产40%,品质下降,严重的块茎比种姜还要小,失去利用价值。
1.2.2栽培管理粗放
传统的栽培模式主要表现是:一是姜种种植浅,因不能及时培土,姜块露出地表,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二是姜种太小,不利于生姜早生快发迅速搭好丰产架;三是密度太小,土地面积没有充分利用;四是施肥不科学,N、P、K素比例失调,偏施氮肥,容易诱发病虫为害。降低产量和品质;五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或没有使用对口农药。
1.2.3生姜贮藏保鲜、加工技术严重滞后
通道县是湖南省主产生姜县之一,由于县内没有一家生姜的加工、贮藏保鲜企业,只能作为初级产品、销往广东、广西和长沙、益阳、凤凰等地,没有产品定价权,任由商贩操弄,损害姜农利益,挫伤种植的积极性,阻碍了生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2.4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姜农收入不稳定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善,各种农产品滞销现象常见报端。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2011年到2014年连续四年鲜姜价格达4元/kg以上,2015年却跌到1.60元/kg,价格波动大,让许多姜农损失惨重,挫伤了种姜的积极性。
2优势
2.1交通区位优势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与广西、贵州两省光照强度减弱,应适时撤去荫棚,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3.2.5地膜覆盖对生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采用透明地膜、覆盖提早生姜出苗,加快生姜的生长速度,地膜覆盖栽培的生姜,与其它栽培方式相比较差异显著。透明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显著,比无膜覆盖增产26.97%,达到极显著差异。
3.3发展无公害或绿色生姜
以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为手段,追求产量最大化的生产方式,使得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同时工业无序的发展,引起生态环境恶性循环,最终危及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安全、营养、保健意识显著增强。对安全可靠“绿色蔬菜”的呼声越来越高。蔬菜消费将进一步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安全营养型、安全保健型食品,以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消费市场将日益扩大。充分利用通道县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顺应国际、国内消费者要求,发展绿色生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4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
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当前果蔬消费由传统方式向方便快捷、周年供应的方式转变。进行贮藏保鲜、加工、运输物流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缓解生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稳定收购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同时完善的信息系统为当地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预防产品的积压和卖难问题的出现。
3.5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要合理引导,大力扶持、培育科技型企业。以实现通道生姜生产就地加工转化、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强为目标,让本土品牌叫响全国。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攻关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研发与生产实际、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3.6有效整合民俗和农业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
从全局出发,坚持乡村旅游有计划、有步骤、阶段性、重点性发展,从而推进地域内乡村民俗旅游与现代农业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