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详细介绍了大连地区桑白蚧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大樱桃;温室;栽培
大连是中国甜樱桃发源地和主产区之一,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老残果园改造、设施农业的兴起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甜樱桃生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露地栽培、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达2.8万hm2。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病虫害逐渐成为大连大樱桃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中,桑白蚧的发生和危害正逐年加重,而果农对桑白蚧的发生规律掌握不清,防治措施使用不当,为害得不到有效控制,轻则树体衰弱,重则死枝死树,直接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经过2年的试验、观察,总结出大连地区桑白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如下:
1 发生规律
大连地区桑白蚧1年发生2代,均以第2代受精雌虫于枝干被害部位越冬。次年3月中旬前后,大樱桃树液流动后开始吸食为害,虫体迅速膨大。越冬代成虫4月底~5月初为产卵盛期, 5月上中旬为末期。产完卵的雌虫干缩死亡,卵期8~12天,呈粉红色至橘红色。5月下旬~6月上旬出现第1代若虫,至6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继续产卵于介壳下。7月末~8月上旬出现2代若虫,至8月下旬开始羽化,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交尾后雄虫死亡,雌虫继续危害至10月上旬后进入越冬状态。
2 危害特点
桑白蚧以为害核果果树类为主,主要以若虫或雌成虫群集在枝干上刺吸汁液。发生严重时,主干及整株枝条都布满了介壳,相互重叠在一起,造成凸凹不平的灰白色蜡质物[1]。从而造成树皮层被吸食干缩,切断了树体生长发育所需养分的输送途径,导致树体发育不良,代谢受阻,枝梢萎蔫,叶片轻薄,甚至整株枯死[2-3]。
3 防治措施
根据大连地区桑白蚧的发生规律,必须抓住最佳防治时机,由于桑白蚧的介壳蜡质,渗透性差,一般的药剂很难进入介壳内,所以,防治桑白蚧的关键时期是在其卵期和初孵若虫尚未形成介壳时进行药剂防治,同时结合农业和生物等防治手段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3.1 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果树抗虫能力。结合整形修剪,把带虫枝条集中烧毁,对大枝和主干上的介壳可于早春用硬毛刷刷除,大大减少虫口数量。
3.2 药剂防治
3.2.1 休眠期的防治。树体萌动前,全园喷布1.2°Be石硫合剂(自熬),对越冬雌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也可兼治其他病虫害。
3.2.2 生长期防治。在各代若虫孵化后尚未形成介壳前,即5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8月初,喷布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40%好力克1500倍液或速蚧克1000~1200倍喷雾。(收稿:2013-05-15)
参考文献:
[1]禹明甫,杨留成,吕义坡,等.6 种杀虫剂防治桃桑白蚧田间药效试验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31):9969-9970.
[2]师光禄,刘贤谦,李捷.桃园桑盾蚧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规律的研究[J].林业科学集刊,1993(1):245-247.
[3]孙永泰.桃树桑白蚧[J].北京园艺,2003(3):81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