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针对马钢(合肥)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环保搬迁项目,文章分析了马钢铁路运输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以提高企业的铁路运输能力和系统保障能力,对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保搬迁;铁路运输;站场改造
1 前言
2012年11月,国家发改委核准了马钢(合肥)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环保搬迁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在安徽省粗钢年总产能缩减85万吨前提下实施,建设地点为安徽省合肥市和马鞍山市。马钢(合肥)公司淘汰190万吨炼铁、200万吨炼钢产能,原有冶炼和热轧生产能力搬迁至马钢本部,在合肥市建设冷轧及钢材深加工基地,形成年产255万吨钢材深加工能力。马钢本部淘汰90万吨炼铁、140万吨炼钢产能,实施结构调整,形成年产铁1355万吨、钢1500万吨、钢材1408万吨的生产规模。
本着总量控制、环保搬迁、淘汰落后、结构调整和提高竞争力的原则,促进马钢本部各分厂实现合理分工和布局优化调整。马钢本部淘汰现有小高炉、转炉设施,新增大型的原料场、烧结机、焦炉、高炉、转炉、连铸、热轧主体设施及相应配套的制氧机、能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等生产辅助设施。因此,需对马钢现有工厂站及运输线路进行必要的优化改造,以满足新建项目对铁路运输的需求。
2 铁路运输现状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钢)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侧,东临宁芜公路和宁芜铁路,西临长江。宁芜公路和厂区道路相接,厂内铁路则与宁芜铁路的马鞍山站接轨。马鞍山站北距南京尧化门编组站68km,南距芜湖化鱼山编组站47km。
马钢现有南北两个厂区。南区是马钢本部较老的一个厂区,现有主要生产设施包括第一炼铁总厂、第二炼铁总厂、煤焦化公司一分厂、第一钢轧总厂、第三钢轧总厂、车轮分公司、热电总厂一分厂、电炉厂等和相应配套的辅助生产设施。北区是马钢本部较新的一个厂区,现有主要生产设施包括港务原料总厂、第三炼铁总厂、煤焦化公司二分厂、第二钢轧总厂、第四钢轧总厂、热电总厂二分厂等和相应配套的辅助生产设施。
马钢铁运公司承担了马钢的铁路运输任务,为了满足公司主体厂矿对铁路运输的需求,铁运公司在南区设有一铁站、江边站、一厂站、高炉站、三钢站、焦化站、向山站,在北区设有二铁站(包括二铁北站)、二厂站(包括二厂技术站和630作业区)、港口站、成品站、高炉铁水站等站场。在一厂站交接口作业区与铁路局马鞍山站接轨,交接、编组设在马钢本部工厂站。
工厂站共有调车线(含到发线)14股。信号设备为微机联锁电气集中。主要承担的运输作业:一是路局到达车辆的解体和集结作业;二是马钢本部发出车辆(空重)的集结和上站作业;三是内部厂区间交换车辆的解体、编组和集结等作业。
厂内铁路站场基本能满足厂区内的车辆解编、走行、倒调等铁路运输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站线线路有效长度短、货位少、铁水运输与普通货物交叉运输作业,不但影响相应车场的解编能力,而且给安全行车带来事故隐患。
3 改造内容
马钢(合肥)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环保搬迁项目,淘汰马钢本部南区第一炼铁总厂、北区第二钢轧总厂的产能,在北区新增料场、2座7.63m焦炉、400m2烧结机、4000m3高炉、300t转炉、板坯连铸机及1580mm热轧薄板设施,厂区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便于公司物料平衡及南北两个厂区的物流交换,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建成后北区将具备年产钢800万吨的规模,铁路运输是公司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新增铁路运量见表1。
内部铁路站场主要承担马钢局车到达的进一步解体、分流、对位卸车、空重车流的交接;局发车辆的对位装车、发送、集结;厂内车辆的装卸车对位、空重车流交接、解体、编组、集结等。港口站主要承担洗精煤、高炉水渣和喷煤的运输作业,高炉铁水站主要承担高炉铁水的运输作业,成品站承担热轧冷轧产品运输,二厂站630作业区主要为球团厂服务,二铁北站承担北区局到局发任务。为确保北区和公司整体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对现有港口站、高炉铁水站、二铁北站等进行改造。
3.1 港口站
港口站现有17股道,东西向布置,2台翻车机分布在东西两头,主要服务于港务原料总厂、煤焦化公司二分厂、三铁总厂。公司自产和局到含铁原料等通过西头翻车机、受料坑进入料场;局到的洗精煤通过东头翻车机进入煤场,加上动力煤、高炉喷煤、高炉水渣等,目前总计运量约809吨/年。新增高炉、焦炉、烧结机设施后,港口站铁路运输量发生较大变化,总计约1078吨/年,净增加269吨/年。
因场地位置所限,增加站场股道数已没有可能,只能调整站场布置,对东西咽喉优化处理,开行长列、直达列车,缩短车辆周转时间。改造站场西咽喉翻车机,使之满足新增洗精煤的卸车需求,含铁原料改用其它方式运输;优化咽喉及站线,将站场中间的4股道改造能满足55辆车的到发线(有效长≥830m),满足长列、直达列车到达、发送作业要求;同时增加港口区站场东咽喉牵出线,有效长≥500m。
改造后,能满足新增焦炉300万吨原料炼焦煤的运输,满足无改编直达列车运输,改善现有站场解编作业条件。
3.2 高炉铁水站
高炉铁水站现有5股道,南北向布置,主要服务于三铁总厂2座高炉。三铁总厂新增1座高炉后,年铁路运量增加320万吨。
为满足新建高炉铁水至四钢轧总厂炼钢车间运输要求,需要对高炉铁水站北咽喉进行改造,增加4条铁水装车线,2条空罐停放线,1条空罐停放备用线,以及相关渡线,为避免与现有高炉铁水运输干扰,增加800t轨道衡1台,减少南咽喉压力,减少铁水运输距离。
改造后,能保证炉下铁水罐车取重对空作业顺利进行,使空、重罐的配送及时到位。
3.3 二铁北站
二铁北站位于马鞍山站北侧,现有7股站线,有效长平均约为200m,南北向布置,是马钢北区的厂前编组站,主要承担路局到达北区的车流的分解和外发车流的集结,以及南北厂区间交换车辆的编组和集结作业,作业非常繁忙,无法满足车流的分解和外发车流的集结。因此,需要对二铁北站进行局部改造,将东侧2股道向北延长,使其有效长达到850米(容车55辆),满足芜湖方向路局直通列车进厂需要。
改造后,将交接口部分交接线能力向南北延伸,缓解了马鞍山站和工厂站的解编作业的压力,满足芜湖方向路局直通列车能直达马钢需要,提高交接口运输能力。
3.4 成品站
成品站现有7股道,南北向布置,南与二铁北站相接,西与二厂站630作业区、港口站贯通,主要为四钢轧总厂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的运输服务。为了解决港口站、二铁北站存车线路少,无位置扩建等矛盾,在成品站西侧新建6股道,作为两站空重车辆周转停放线用。
改造后,可以缓冲马钢交接口与北区物流结集和调运压力,缓解港口站线路少,扩建难,车流量大等矛盾。
4 运输管理思路
4.1 实行区域集中调度,设立区域调度监督控制系统。这样可减少行政和管理人员,减少机车配置数量,提高运输效率,相应也提高了站场能力。
4.2 对铁水站实行铁水智能调度监督控制系统,提高铁水运输调度效率和保产能力。
4.3 对道口实行无人化管理,道口信号与信号电气集中连锁。
4.4 在铁水站南咽喉和港口站东咽喉设立交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减少对铁路咽喉作业的干扰。
4.5 对有些必不可少的作业点,合并或与主体厂作业点合建,减少对总图位置的占用,有利于绿化和美观,也减少能源消耗。
5 结束语
钢铁企业物流成本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占用和发展战略。依据项目主体车间的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测算货物运量,尽早谋划铁路运输设施的配置,发挥铁路运输环保高能耗低的特点,提高企业的铁路运输能力和系统保障能力,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田茂勋.冶金企业铁路运输组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
[2]傅永新,彭学诗,等.钢铁厂总图运输设计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3]王秋平.工业铁路站场及枢纽[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范昌梅(1966-),女,安徽庐江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总图运输设计及管理工作。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