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为60%~80%,而有约20%~40%患者成为难治性白血病,在成为难治性白血病的患者中,与其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有相关性。据报道AML伴有CD56+/CD16+成为难治性白血病的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尚不清晰。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8例AMLCD16+CD56+临床特征、LDH的变化、免疫学表型及染色体核型特征及预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2009年1月至2011年6 月我院收治的119例非M3型AML患者中,AMLCD56+/CD16+38例,AMLCD56—CD16—81例。按FAB分型标准进行分型。
1.2 细胞遗传学检查及免疫表型判定
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流式免疫表型阳性标准: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表达>20%为阳性,cMPO 和 cCD79>10%为阳性。
1.3 治疗方法
当WBC>100×109/L者采用白细胞单采术去除白细胞,部分患者给予了羟基脲治疗,诱导方案:标准剂量DA或IA方案,缓解后强化巩固阶段给予DA、MAE、HD-Arac及HAE方案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对计数、记量资料分别进行χ2、t、fisher"s精确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非M3型AMLCD56+/CD16+与AMLCD56—CD16—之间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AMLCD56+/CD16+组中,有22例伴肝、脾、淋巴结肿大,AMLCD56—CD16—81组中有30例伴肝脾淋巴结肿大,P=0.032;LDH水平在两组间分别为956.68±842.75、498.83±455.77,P=0.04。初诊时两组在HB、WBC、PLT及血液外周血幼稚细胞和骨髓幼稚细胞值无明显区别,详细情况见表1。
2.2 非M3型AMLCD56+/CD16+在FAB分型中的分布
34例单表达CD56,1例单表达CD16,3例共表达CD56、CD16。分别分布于M1、M2、M4、及M5,其详细情况见表2。
2.3 非M3型AMLCD56+/CD16+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
38例非M3型AMLCD56+/CD16+有22例出现了核型异常,81例非M3型AMLCD56—CD16—有23例核型异常,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AMLCD56+/CD16+较 AMLCD56—CD16—中多见+4、+8、+21异常,P=0.003;两者在染色体核型异常比率相比较P=0.002,均有统计学差异。详细情况见表3。
2.4 非M3型AMLCD56+/CD16+、AMLCD56—CD16—缓解率和复发率
经标准DA/IA方案化疗两疗程后,AMLCD56+/CD16+两疗程CR率44.7%;AMLCD56—CD16—两疗程CR率73%,统计学有明显差别。随访至2011年8月,AMLCD56+/CD16+组观察到8例复发,复发率21.53% ,AMLCD56—CD16—观察到9例复发,复发率11.11%,两组相比,AMLCD56+/ CD16+组复发率更高,然而P=0.148,无统计学差异。非M3型AMLCD56+/CD16+缓解期中位时间4.5个月、预计中位生存时间10.2个月,与AMLCD56—CD16—相比较,P值分别为0.032、0.047,有统计学差异。详细情况见表4。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常出现抗原的系列交叉表达及跨阶段表达,近十几年来,关于AML伴随CD56表达的研究逐渐增多。
CD56别名Leu-19、NKH1或神经粘附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表达于NK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亚型、脑和神经-肌肉接头及多种肿瘤细胞上。Freud AG等。
综上所述,AMLCD56+/CD16+ 多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LDH水平升高、染色体核型异常较常见,缓解率较低,复发率较高,预后较AMLCD56—CD16—差。在巩固治疗中给予大剂量的化疗和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Freud AG, Caligiuri MA.Human natural killer cell development[J].Immunol Rev,2006, 214:56-72.
[2]Jae H.Park,Cyrus V.Hedvat,Martin S.Tallman.Blood consult: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the t:202-206.
[4]Di Bona E1,Sartori R,Zambello R,et a1.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CD56 antigen expression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J].Haematologica,2002,87(3):250.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