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背景、办学主体以及课程设置等的比较,认识中世纪大学的本质特征,解读中国近代大学发端与发展的逻辑。这有助于我们深刻反思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大学需要在融合中世纪大学的经典理念,重拾传统的“书院精神”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象牙之塔”,实现其自身的超越。
关键词:中国近代大学;中世纪大学;中国高等教育;“书院精神”;经典理念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437.
[4][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M].王建妮,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Hastings Rashdall. The Universitys of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38—40.
[7]吴立保.大学校长与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8]Hastings Rashdall, The Universitys of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M].北京:中華书局,1981:359.
[1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2]徐继宁.中世纪大学与现代大学的职能比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77—83.
[13]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兼论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J].高等教育研究,2006(5):89—93.
[14][美]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71.
[15]董云川.寻找迷失的象牙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4.
[16]胡适.书院制史略·胡适文集(卷十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63.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