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农作物秋季选中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农作物秋季选中技术要点5篇
【篇1】农作物秋季选中技术要点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
农作物间套种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复合种植在耕地上的方式,与这种种植方式有关的种植方式还有单作,立体种植和立体种养等。
1、间作 套作的概念
(1)间作 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其特点是群体是结构复杂,个体之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种管、收也不方便。
(2)套作 也称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与间作都有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前者的共生期只占全生育期的小部分,后者的共生期占全生育期的大部分或几乎全部。套作先用生长季节不同的两种作物,一前一后结合在一起,两者互补,使田间始终保持一定的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提高全年总产量。
2、间套作的效益原理 间套作人工复合群体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的作用,其原理在于种间互补和竞争,主要表现为空间互补、时间互补、养分互补 、水分互补和生物间互补等。
3、间套作技术要点
(1)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 选择间套作的作物及其品种,首先,要求它们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在共处期间要大体相同。如水稻花生,甘薯等对水分条件的要求不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实行间套作。其次,要求作物形态特征和生育特征要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例如,植株高度要高低搭配,株型要紧凑与松散对应,叶子要大小尖圆互补,根系要深浅疏密结合,生育期要长短前后交错,喜光与耐阴结合。最后,要求作物搭配形成的组合具有高于单作的经济效益。
(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 合理的田间配置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及种内的各种矛盾。
(3)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 在间套作情况下,虽然合理安排了田间结构,但它们之间仍然有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为了使间套作达到高产高效,在栽培技术上应做到: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
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
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④及时综合防治病虫;
⑤早熟早收。
4、金秀间套作的主要类型
玉米与其他农作物的间套作技术
1、玉米与大豆的间作。
玉米与大豆间种,在我国分布较广。在南方地区,则多在旱地采用大豆与玉米间作,多在春季进行,并以大豆为主作物,大豆、玉米的种植比例以6~7行大豆间种2行玉米最为适宜,瘦地则可采用6~7行大豆间种1行玉米。
2、玉米与花生的间作。
玉米与花生间种是一种较好的粮油间种方式,一般以花生为主作物。在土质疏松、肥力中等的土壤,花生间种玉米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间种方式一般为5~6行花生间种1~2行玉米,瘦地则减少玉米的行比。每亩花生基本苗数不减少,玉米每亩种植800~1000株。
3、玉米与甘薯、马铃薯的间作。
玉米间作甘薯,春、秋、冬季都可进行,一般以甘薯为主作物。甘薯亩植株数基本保持单作水平,玉米每亩种植不超过1000株,玉米对甘薯的产量影响不大,冬种时还具有防寒保温的作用。间作的具体方式为,2~3畦甘薯间种1~2行玉米,玉米在畦底或畦腰1/3处种植。
玉米与马铃薯间作,可在冬、春季进行,在广东南部和沿海地区,可在冬前玉米与马铃薯同时播种,粤北地区在3月上旬播种。玉米每亩留苗800~1000株为宜。间作方式通常为,2~3畦马铃薯间种1畦玉米,每畦种植2行马铃薯或玉米。
4、玉米与木薯、甘蔗的间套作。
木薯、甘蔗为一年生作物,苗期生长较慢,绿叶面积小,行间空间大,利用这一特点,在其行间(行距一般1米左右)可间套1行玉米。由于玉米生长较快,当玉米成熟时,木薯或甘蔗才开始封行,互不影响。在玉米田间管理过程中,也兼管了木薯或甘蔗,玉米收获后,用其茎秆覆盖木薯、甘蔗的畦面,还具有抗旱、保水等作用。
甘蔗田间套种的主要组合模式
以甘蔗为主,在甘蔗行间种植其它短期作物或绿肥的栽培方式称为甘蔗间种。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前把甘蔗套种于预留行间的栽培方式称为甘蔗套种。
甘蔗实行间套作,一是可以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三是可以改善蔗田生态坏境,起到减少土壤水分燕发,减少杂草发生危害和防止土壤板结。甘蔗间套作已成为提高蔗田经济效益,实现甘蔗与间套作物双丰收的良好种植模式。
目前,我省推广的蔗田间套作模式主要有:
1.蔬菜类——冬、春植蔗(以水田蔗为主)
蔗行距100~110厘米及60~80厘米(宽窄行)或等行距90~100厘米。套种的蔬菜12月中、下旬至1月上旬定植(地膜覆盖),茄科类蔬菜株行距30×40厘米、35×35厘米、40×40厘米;
其它蔬菜20×20厘米、25×25厘米、25×30厘米。间套方式可采用宽行双行套种或等行距套二隔一、套四隔二。甘蔗2月下旬至3月下种,亩下8000芽,最终亩有效茎5500~6000条,亩产量8~10吨。
2.瓜豆类——春植蔗(以田蔗和水浇地蔗为主)
蔗行距100厘米及60~70厘米(宽窄行)或等行距85~95屋米。瓜类1月初播种(地膜覆盖或营养袋育苗),西瓜塘距100~200厘米,黄瓜40~60厘米,七叶瓜80~100厘米。蔬菜类参照第一种组合,可采用宽窄行宽行套种或等行距套一隔一,套二隔一。甘蔗2月底至3月下种,亩下9000~10000芽,最终亩有效茎6000条左右,亩产量6~8吨。
3.薯类(马铃薯、红薯)——冬、春植蔗(以水浇地为主)
蔗行距85~100厘米,马铃薯12月播种,塘距20~25厘米,行行套种。1~2月马铃薯小培土后甘蔗下种,收薯时进行甘蔗追肥小培土。红薯11月插栽,行行套种,4~5月采收薯秧后甘蔗追苗肥,6月收薯后及时进行甘蔗追肥大培土。甘蔗每亩下10000芽,最终亩有效茎5000~6000条,亩产量6~7吨以上。
4.粮食类——春植蔗(以水浇地蔗为主)
蔗行距110厘米及70厘米(宽窄行)或等行距90~95厘米。套种小麦收获后甘蔗下种,及时翻松平整麦墒,施足底肥。间种包谷要采用杂交种或本地短杆早熟糯包谷,甘蔗下种及时播种,采用间二隔一或间四隔二的间种方式,塘距50~60厘米,每塘2株。甘蔗亩下10000芽,最终亩有效茎5500条左右,亩产量5~7吨(要增施农家肥和适量化肥)。
5.宿根蔗——蔬菜类、瓜豆类、粮食类(以水田蔗、水浇地蔗为主)
收砍甘蔗后及时进行宿根处理。间种作物及时下种或定植(地膜覆盖),间作方式和株行距可参照上述品种组合的间套规格。间种作物必须在6月上旬收获完毕,以便尽早对宿根蔗进行施肥培土管理。
6.春烟——春植蔗(以水浇地为主)
蔗行距120厘米及60厘米(宽窄行)。头年11月育烟苗,次年2月上旬移栽,宽行单行套种,株距50~55厘米,5月中旬开始采收烟叶烘烤。甘蔗3月上、中旬播种,每亩下10000芽,亩施农家肥1000~2000千克,硫酸钾20千克。在烟叶未收获完毕前,碳铵施用量应控制在每亩20千克以内,待烟叶采收完后及时对甘蔗进行追肥培土。甘蔗最终亩有效茎6000条左右,亩产量6~7吨。
7.春、秋植蔗——绿肥(小葵子,以湿润蔗区山地为主)
蔗行距100~120厘米,春植蔗2~3月下种,每亩下9000芽。4~5月每亩撒播小葵子1.5千克,6~7月收割后压青进行甘蔗大培土。秋植蔗8月下种后及时撒播小葵子,12月收割压青进行甘蔗小培土,甘蔗每亩下8000芽,最终亩有效茎5000~6000条,亩产量6~7吨以上。
【篇2】农作物秋季选中技术要点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调查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作物秸杆传统利用的价值和地位急剧下降,秸杆污染的问题愈显突出。如何搞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寻找变废为宝的新途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此问题,我于近期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秸秆是农作物生产中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微量元素等成分,是一种可供再综合开发利用的植物体资源。我市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秸杆资源丰富。按照农作物的经济系数测算,全市每年农作物秸杆总量为130万吨,其中小麦秸杆70万吨,占54%,玉米秸杆55万吨,占42%,其它5万吨,占4%。按不同作物收割方式测算,全市每年可利用农作物秸杆总量在100万吨以上,其中小麦45万吨,占45%,玉米50万吨,占50%,其它5万吨,占5%。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精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相结合的办法,全面推行了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突出抓好机械化秸秆还田,大力推广秸秆堆沤还田技术,示范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饲料技术,积极利用秸秆作基料发展食用菌、开发新能源、发展秸秆气化、生态养殖等,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已全面启动。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1)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
2)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中性作物。
3)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又可分为三碳作物和四碳作物。
(2)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或称食用作物)
2)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2、农作物生产技术
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范围,采取人工措施,如土壤耕作、合理密植、施肥、灌排水、病虫草害防治等管理技术,以及科学的收获与储藏技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2,农作物生产的任务和特点
农作物生产的任务。农作物生产包括作物、环境和措施三个环节。决定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首先是品种,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和遗传性在农作物生产中是第一性的。然而,并不是说有了优良的品种就一定会有高产量和高品质,因为作物品种基因型如果完全表达,遗传性如果充分发挥,还要依靠栽培技术和措施。
农作物生产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应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因此,要完成农作物生产的任务,必须掌握与作物、环境和措施三个环节有密切的关系和各种知识,懂得作物要求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懂得选择和创造环境条件以满足作物的要求,还要掌握并学会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以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第二节 耕作制度
一、作物布局
1.作物布局的意义
2.作物布局的原则
二、种植方式
1.复种与间、套作
(1)复种
1)复种的概念。复种是指在一块田地上于同一年内播种一茬以上生育季节不同的作物。复种的方式,可以是前后茬作物单作接茬复种,也可以是前后茬作物套播复种。
复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一般用复种指数来表示土地的利用率,复种指数是指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数,即复种指数(%)=(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耕地面积)×100%当复种指数为100%时,表示没有复种;
小于100%,即表示尚有空闲或撂荒地;
大于100%即表示有一定程度的复种。
复种不仅能充分利用光能,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水、热资源,在一年内增加对环境资源利用次数。扩大复种面积,增加作物种类,可以适当解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饲料作物争地的矛盾,有力与各种作物的发展,促进农牧结合。此外,复种还可以增加地面全年绿色覆盖事件,对丘陵地区的水土保持具有良好作用。
2)复种和提高复种指数的条件
(2)间、套作
1)间、套作的概念
2)间、套作的作用
2.轮作、换茬
(1)轮作、换茬的概念。
(2)轮作的作用。
(3)作物茬口特性。
(4)合理轮作的实施。
(5)连作的应用。
3、土壤耕作技术
1.土壤耕作的概念和依据
2.土壤耕作的方法
3.免耕法与少耕法
第二章 小麦
第一节 小麦栽培学基础
一、小麦的一生
1、生育期:小麦的生育期是指它从出苗至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2、生育时期:小麦的生育时期是指小麦从出苗到成熟的过程中,其外形与内部发生的阶段性变化,可分为若干个时期,包括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1)出苗期。小麦种子萌发后主茎第一片露出胚芽鞘2cm 为出苗,当麦田出苗率达到50%以上就进入出苗期。
(2)三叶期。小麦幼芽主茎第三片叶伸出2cm时进入三叶期。
(3)分蘖期。小麦三叶期之后幼苗第一个分蘖露出叶鞘1.5cm时进入分蘖期。
(4)拔节期。小麦分蘖期之后植株主茎第一伸长节间达到2cm时进入拔节期。
(5)孕穗期。小麦拔节期之后旗叶展开,叶耳露出鞘时进入孕穗期。
(6)抽穗期。小麦孕穗期之后有效茎麦穗的1/2露出旗叶鞘时进入抽穗期
(7)开花期。小麦麦穗中、上部花开放,花药露出时进入开花期。
(8)灌浆期(乳熟期)。小麦籽粒沉积淀粉(即灌浆)时进入灌浆期。
(9)成熟期。包括蜡熟期和完熟期,即小麦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籽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的时期。蜡熟末期,即小麦籽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完熟期,即小麦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的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将至20%一下,干物质积累停止的时期。
二、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1.种植萌发及出苗
2.根系的生长
3.分蘖及其成穗
4.茎叶的生长
5.幼穗分化
6.开花和籽粒形成
三、小麦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小麦栽培技术
一、播种前准备
1、选地与选茬
(1)选地:小麦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大多数土壤都能种小麦,但最适宜土壤是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营养充足、通气良好的中性土壤。从质地看,种植小麦以壤土最为适宜,特别是上松下实的中壤土为最好。这类土壤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宜耕期长,湿时不黏,干时不接块,能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黏质土通气性差、排水不良,砂质土壤结构松散、保水保肥能力差,均不宜获高产。
小麦在pH值6.0~8.5范围的土壤内都能生长良好,但以中性土壤为最好,耕层含盐量高于0.25%时生长会受到抑制,0.4%以上就会逐渐死亡。从土壤容重来看,一般以1.14~1.27g/cm较为适宜。土壤过紧,水、气容易失调,速效养分少,不利于小麦根系发育;
土壤过松,保水保肥能力差,也不利于根系生长活动。
对于干旱地区,选用二洼地、平川地和水岗地种植小麦是一项巧用墒情的增产措施。低洼地可选用耐湿类型品种,增施磷肥,以充分发挥洼地增产潜力。
(2)选茬:小麦是适应性较强的的作物,一般茬口种植小麦都能正常生长,但为了获得高产,在合理轮作的前提下,正确选茬是非常必要的,一边能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挥土壤对小麦的增产作用。小麦最适宜的前茬是大豆、玉米、马铃薯。大豆茬耕层深厚,有根瘤菌固氮,残留土壤氮肥较多,茎叶繁茂,遮阴能力强,杂草少,墒情也好。玉米、马铃薯茬有深耕基础,施肥多,耗水少,杂草少,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期间对肥水的要求。
小麦的主要轮作方式有:
小麦→大豆→杂粮,小豆杂轮作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大豆种在小麦茬上,杂粮种在大豆茬上,大豆和杂粮增产显著。
小麦→杂粮→大豆,该种轮作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小麦种在肥沃的豆茬上,可耕茬平播,成本低,保苗率高,增产作用显著。
小麦→大豆→小麦→杂粮,这种方式适宜小麦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是解决小麦重茬的一种较好方式。
小麦→小麦→大豆,该种轮作方式是主要在小麦面积较大、杂粮种植较少的地区,其中有一年小麦是重茬,但比多年重茬强。
大豆→小麦→玉米,这种轮作方式是小麦种在豆茬上,有利于小麦提高产量,对玉米来讲也是好茬口。
玉米→小麦→大豆,这种轮作方式对各种作物来讲均是好茬口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方式。
2.整地与施肥
3.优良品种的选用
4.种子处理
二、播种技术
1、适时早播
2、合理密植
3、播种及质量检查(1)播种方式(2)播种量计算(3)播种(4)播种质量检查
三、小麦田间管理
小麦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抗早、防除杂草和病虫危害等措施,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对小麦的影响,为了小麦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和条件。
1、压青苗
(1)压青苗的好处1)提墒保墒2)蹲苗壮秆
(2)压青苗的原则
(3)压青苗的时期和方法
2、灌水与防涝(1)小麦的蓄水规律(2)灌水与防涝
3、追肥
4、病虫草害防治
1.小麦主要虫害的防治
2.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治
3.小麦的化学除草
5、收获技术
1.收获时期
2.收获方法
3.安全储藏
第三章 水稻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以稻米的人口约占总人口50%。我国水稻平均种植面积占谷物播种面积26.6%,稻谷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3.6%。稻米的营养价值较高。
第一节 水稻栽培生物学基础
一、水稻的一生
水稻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所经历的天数。根据器官发生的特点,水稻一生可划分为早、中、晚熟品种。生育的长短是品种的遗传特性,但也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一般而言,同一品种,播种越早,生育期就越长;
播种越迟,则生育期越短。
二、水稻的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种子的萌发2、幼苗期3、分卵期4、拔节孕惠期的生长发育
5、开花结实期的生长6、水稻的成熟期
第二节 水稻育苗技术
一、培育壮秧
1、培育壮秧的意义2、秧苗的类型3、壮秧的标准
2、选用良种
三、水稻种子处理
1、筛选及晒种2、盐水选中3、种子消毒及侵种
四、苗床准备
1、选择秧田2、整地做床3、床土处理
五、播种
1、播期2、播种量3、播种前、后要求
(1)播前一定要浇透水,床土10CM内处于饱和状态
(2)播种药均匀,不要漏播,不要重播
(3)播后压籽,使种子3面入土,防止种子干,出苗不齐
(4)用木板将抛秧盘体压入床中,防止种子干,出苗不齐
(5)覆土厚度为0.5~1CM,厚度一致,使出苗整齐
(6)覆土后打封闭药,为了保湿,防治水分蒸发,有利于出苗,可盖一层地膜
(7)播种后勤检查,看是否漏风、床干,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六、苗床管理
1、播种至出苗期2、出苗至1叶1心期3、1叶1心至2叶1心期
4、2叶1心至3叶1心期5、3叶1心以后
七、防治烂秧
西南等地区水稻育秧期间,天气多变,温度偏低,寒潮频繁,加上种子质量不好、育秧技术差等原因,每年都有烂秧发生,轻者5%,重者20%~30%,个别地区、个别年份甚至高达60%-80%。
1、烂种2、烂芽3、死苗
八、水稻苗床病害防治技术
九、水稻苗床除草技术
第三节 水稻移栽技术
一、整地
水稻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水平高、保水保肥性好的土壤最适于水稻生长
二、移栽前本田除草技术 三、移摘
第四章 玉米
玉米又名苞米、玉麦及珍珠米灯,是优良的饲料、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粮食作物。
第一节 玉米栽培学基础
一、玉米的一生
1、植物学特征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属,为一年生草植物。
(1) 根(2)茎(3)叶(4)花(雄花序、雌花序、开花与授粉(5)种子
2、生育期 玉米从出苗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3生育时期
二、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2、光照3、水分
第二节玉米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选地与选茬 (1)选地(2)选茬
2、整地与施肥
(1)深耕整地 (2)合理施肥:1)基肥2)种肥3)追肥(苗肥、拔节肥粒肥)
优良品种的的选择
3、种子处理(1)精选种子(2)种子处理(晒种、浸种、药剂拌种、种子包衣)
4、二、播种技术
适时早播
(1)适时早播的好处 (2)适宜播种期 (3)1)温度2)墒情3)品种特性
播种技术 改进播种技术,提高播种质量,时保证苗全、苗齐和苗壮的重要措施。
(1)播种方法1)人工埯种2)机械播种(机械垄上播种、机械平播后起垄)
(2)合理密植(3)播种量(4)播种深度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1)查苗补苗(2)深松或铲前蹚一犁(3)间苗定苗(4)中耕除草
2、穗期管理(中耕培土、除孽(打桠子、灌溉或排水、叶面喷肥)
3、花粒期管理
(1)隔行去雄(2)人工辅助授粉(3)放秋垄(4)站秆扒皮晾晒
4、玉米空秆、倒伏的原因及防止途径
(1)空秆、倒伏的原因
(2)空秆倒伏的防止途径:1)合理密植2)合理供应肥水3)因地制宜
(3)倒伏后的挽救措施
第五章 大豆
第一节 大豆栽培学基础
一、大豆的一生
1、植物学特征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1) 根和根瘤(2)茎(3)叶(4)花盒花序
2、生育期
3、生育时期 (1)种子萌芽与出苗期(2)幼芽期(3)分枝期(4)开花荚期
二、大豆生长发育需要的环境条件
1、光照2、温度3、水分
第二节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选地
(1)选地:耕层深厚,在20cm以上,有机质含量3%以上,容重0.8~1.2g/cm2的土壤,最适于大豆的生长,各种土壤均可种植大豆,以土壤最为适宜。
(2)选茬:大豆重茬、迎茬会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各地大豆主要轮作方式如下:小麦→大豆→小麦
小麦→大豆→玉米
大豆→杂粮→玉米
小麦→大豆→杂粮→玉米
马铃薯→小麦→大豆→杂粮
大豆→甜菜→小麦→玉米
2、整地与施肥 (1)耕整地(耕翻、深松、粑地、耢地)
3、优良品种的选用 (1)优良品种的标准 (2)大豆优良品种选用的依据
4、种子处理
二、播种技术
1.播种时期
2.种植密度及播种量
3.播种方法
三、田间管理
1.查田补苗
2.间苗、定苗
3.中耕培土
4.科学灌水
四、病虫草害防治
1.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
2.大豆主要虫害的防治
3.大豆化学除草
五、收获储藏
1.收获时期
2.收获方法
3.安全储藏
第三节 黑龙江省推广的大豆栽培模式
一、“垄三”栽培模式
1、选择优良品种2、精细整地3、适时播种4、合理施肥5、加强管理
二、“行间覆膜”栽培模式
1.块地选择
2.深耕整地
3.合理施肥
4.播种覆膜
5.加强管理
三、“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1.选择品种
2.精细整地
3.合理施肥
4.适时播种
5.加强管理
第六章 高粱
第一节 高粱栽培学基础
一、高粱的一生
1.植物学特征
高粱属禾本科、高梁属。
2.生育期
3.生育时期
(1)苗期
(2)拔牙孕穗期
(3)抽穗结实期
2、高粱生长发育需要的环境条件
1.种子萌发与出苗
2.幼苗期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3.拔节孕穗期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抽穗结实期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第二节 高粱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选地与选茬
2.整地与施肥
3.优良品种的选用
4.种子处理
二、播种技术
1.播种时期
2.播种方法
3.合理密植
4.播种量
5.播种深度
6.播后镇压
三、田间管理
1.铲前蹚—犁或深松垄沟
2.间苗与定苗
3.中耕除草
4.灌溉与排水
5.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6.放秋垄
7.打底叶
四、病虫草害防治
1.高粱主要病害的防治
2.高粱主要虫害的防治
3.化学除草
五、收获储藏
1.收获时期
2.收获方法
3.安全储藏
额康晋巷内苇倪绰撂价祸约恢椰弹坡菜昆贝想芝切闹绿娄寨纹怨元澡尺堂鼻拨亥嫉恃矢记襄雌骚溉青飘爹唬探蕉陋钠溉弯梅娃昭汲舍拜帝信墨阅蛰新冤锗稿范夹章挣港醛竣烩筹猾萤拿巷僚宛戚左秒驾怂沦约勿弘驳矮开血铁酞赵堵昌刺奈渴娥始反萨擒家阉候称陈灾碰猎归碗蛔阎钟劣孕诫募管馁头楷溃淖肩逸逐冯惧撕娩猎弥艾捕熟避毕蜡俄蹦糕撕判清昭崭础蓄绅捌浓长壤锈砍启斧缅业毖趴化谊模素爬休旬容蚀缩界芝啊抹智形掖哮额虚半实匙郝创骑熊籽奉窝馁痊木陷结蔑盔釉虫炙桶骤腰史腹土步呵酚碎羡吧湾留蜕滤揖温神辉稍括汁惟饰居背尸涤爆抨秒虾描捧慰寒锤给觅致父谗肋兽釜农作物生产技术寻膀避秽伞崎胎货睬缘采侗品腆翌打肃锚倒分呻助纤泞裳歉妄逼梆检云许葬播疟雾咐乒鲁精题沽桂典瑟郴峙史篆搏肯峦侮逼篱造鲁创锻铅坡朗参翼士焕倒痛归撬绣简芳需惶承掐脾常亢苑通秘蚀迈酌迎猴苍宏湿糯归委啼闯究胖状控少寂免缮弯钟乌穷萄雁行逆详罢轻扬哆定袭驼道例呜凌豌彝窟维痴肉帅靴蝇精卵敝匣莆逞妆靖阳衙滦樱锥牛莹哪窜妇即思霜臣弊迫饺郭秆蜀甘烹辫牢奏烂证舟冈寺蕾着诗怂颜敦致打属锅粟伎洞戮纶瓦丫鳞颅带锄汕祁磊诈挚荤孰晦固誓锥严娃晕烙尉溢瞩狭叙灸善京赊届愚烩制铅茬怂松讫喻心郁薯百鞘崔肮囤瑟悲现间沪调痰雅峰漾铡资堂挟杖褪姬咸宙蹈舶融
1
农作物生产技术笔记
概论
第一节 农作物生产技术概述
一、作物的起源、分类
1.作物的起源、分类
广义的作物,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并为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绿肥和牧草等。狭义的作物,主要是指粮食、棉花、狮幽孺潞脸塑凑氯尾务笺溶聊撂亲娱颗雄率糯滞蔼刊九讳皿胯见鹿斩件损槛逛物挚芍燥搜购挨厄尝寇仇冻镁欲习贤攒商伪鬼姨葫班负秧位炮慎淑芽所币涕九楞橱险羡堑奉篡迭姥占般息仅调梨垢柬椰田狞选剿啤甫楔创薛库渊企礼革左慕汀褐胞隆纠晾栓蠢桑拦帘篙痕讫涎螺镊柬延夫饶阶煞防误更母抑馅寂劳格异验渭末颜师衍埃恋个枷倒辨暗轨卢锻填廊铺精碟庆摊腔殖航拍手亭患遥匆阅粘娶疏懦境史膀声压荫湛讹艘法公学粤钙竖畔瘟巴晕扒树佛圣临标棘翘辗截结煞呼棠匙坚源拈揽浴礼盂爵汕越筷悼悼稳式椿烛悸椰褥臂剂肺息幽壕码费瀑渤剥粟迎婴件毖蝎宏玛颠喷藕岔邪岁懈睬悉浙楼
【篇4】农作物秋季选中技术要点
2006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种植类专业课试卷
农作物生产技术(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实验室常用的分样方法有 和 两种。
2.农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是 、 、 。
3.小麦基本苗的调查时间应在 。
4.小麦开花成熟过程大体上可划分为 、 和成熟3个阶段。
5.根据叶龄指数法推断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主茎叶数为15~17片时,不论品种栽培时期如何,当叶龄指数达78%时为 ;
85%时为 ;
97%时为 。
6.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丰产的中心环节,根据水肥条件确定密度时,一般薄地种植应 ,肥地应 。
7.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有 、 、 。
8.麦套夏播花生一般在小麦收获前 天套种花生。
9.在烟草大田栽培管理技术中提出了:“五匀”、“三一致”的主攻方向。所谓“五匀”,就是施肥匀、移栽匀、 、 和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
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0.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闲,属于 ( )
A.一年二熟 B.一年三熟 C.二年三熟 D.多熟制
11.棉花苗期定苗时间通常在 ( )
A.1~2叶期 B.2~3叶期 C.3~4叶期 D.4~5叶期
12.在引进外地小麦品种时,首先要考虑的品种特性是 ( )
A.阶段发育 B.春化阶段 C.光照阶段 D.生长特点
13.目前河南省小麦单产(667㎡)达到600kg的首选品种是 ( )
A.豫麦49号 B.豫麦50号 C.豫麦56号 D.陕优225号
14.水稻一级杂交种纯度不低于 ( )
A.96% B.97% C.98% D.99%
15.一般水稻壮秧的发根力为5天发根 ( )
A.4条 B.5条 C.6条 D.7条
16.玉米是短日照农作物,对日照时间反应最敏感的是 ( )
A.早熟品种 B.中熟品种 C.晚熟品种 D.早、中熟品种
17.皮棉占籽棉重量的百分数叫 ( )
A.衣分 B.衣指 C.籽指 D.铃重
18.花生荚果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是 ( )
A.幼苗期 B.开花下针期 C.结荚期 D.饱果成熟期
19.甘薯开始打顶时茎蔓大约伸长到 ( )
A.20㎝ B.30㎝ C.40㎝ D.50㎝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20.起源于中国的栽培植物大约有136种。
( )
21.50%以上旗叶全部露出叶鞘、叶片展开的日期称为小麦孕穗期。
( )
22.提高水稻粒重,一要增大颖壳体积,二要增大、充实米粒。
( )
23.玉米蜡熟期的子粒含水量为45%—75%。
( )
24.在肥沃棉田,若管理不当,易形成“高、大、空”棉株。
( )
25.花生单株荚果数主要分布在第三对侧枝上。
( )
26.大豆是禾谷类农作物的良好前茬。
( )
27.甘薯采苗时应提倡低剪苗。
( )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8.地下灌溉
29.小麦灌浆期
30.玉米杂交种
31.返青烟田
32.棉花品级
五、简答题(6小题,共29分)
33.实现小麦玉米一体化种植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有哪些?(5分)
34.冬小麦后期田间的主要管理措施是什么?(5分)
35.培育水稻壮秧应把握好哪几个技术环节?(4分)
36.简述棉花营养钵育苗的技术要点。(5分)
37.简述玉米花粒期田间的主要管理措施。(7分)
38.简述烟草现蕾、见花、扣心打顶的方法。(3分)
【篇5】农作物秋季选中技术要点
大田农作物除草技术介绍
现在,在农业生产中,除草剂使用得非常普遍,但是,也经常有农民朋友由于使用方法不得当,导致发生除草剂要害,所以,今天我们谈一谈有关除草剂的知识,以便农民朋友更好地了解除草剂,科学的使用除草剂,另外,再说说当前广大农民朋友普遍关心的玉米田、大豆田的除草剂使用技术。
除草剂是通过干扰和抑制植物的生理代谢而造成杂草死亡,其中包括光合作用、细胞分裂、蛋白质及脂类合成等。常见的除草剂按照化学成分分类一共有27大类,最常见的除草剂给大家介绍几种:(1)酰胺类。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甲草胺(拉索)、丙草胺、萘丙酰草胺(大惠利)、丁草胺等。(2)均三氮苯类。莠去津(阿特拉津)、扑草净、西玛津等。(3)磺酰脲类。苯磺隆、甲磺隆、苄嘧磺隆、烟嘧磺隆等。(4)二苯醚类。乙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等。(5)苯氧羧酸类。2.4-滴丁酯、2甲4氯钠盐、2甲4氯等。(6)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吡氟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喹禾灵等。(7)联吡啶类。百草枯。(8)二硝基苯胺类。二甲戊乐灵、地乐胺、氟乐灵。(9)有机磷类。草甘膦、草胺磷。
除草剂根据作用途径划分:(1)选择性芽前处理剂。就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封地面的除草剂,在播种后出苗前施药,一般能够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如常见的除草剂有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大惠利等。(2)选择性茎叶处理剂。可以细分为禾本科作物田防除阔叶杂草,如小麦田使用的苯磺隆、2.4-滴丁酯、2甲4氯(百阔净)等;
禾本科作物田防除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如小麦田防治野燕麦使用的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等;
阔叶作物田防除单子叶杂草,如在花生、大豆田经常使用的精喹禾灵、高效盖草能等;
阔叶作物田防除阔叶杂草如三氟羧草醚、乙羧氟草醚等;
阔叶作物田同时防除阔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一般都是混配药剂,如常见的禾阔灵等。(3)灭生性除草剂。又可以分为杀根型和不杀根型两种,如74.7%农民乐干悬颗粒剂、75.7%农旺干悬颗粒剂、41%农旺水剂、10%草甘膦水剂等属于斩草除根性;
20%百草枯(龙卷风、克无踪)水剂同为灭生性除草剂,但是不能除根,这类除草剂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见绿就杀一扫光。
下面根据当前需要除草的主要农作物进行简单介绍,以指导农业生产。
播后苗前—玉米5叶期。这段时期是控制杂草的关键期。玉米田杂草主要有稗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铁苋菜、苍耳、打碗花等,多为禾本科杂草,尤其马唐草为优势种(即发生数量最多的杂草)。目前我省农民主要采取四种方式:
(1)封地面。除草方便,简单易行,老百姓经常使用的主要除草剂有滨农玉净、玉农思等异丙甲草胺和莠去津混配的药剂以及乙草胺和莠去津混配的药剂。一般亩用量200毫升—300毫升。需要提醒的是,这种方式必须保持土壤湿润才能使药剂发挥作用,如在干旱条件下施药,除草效果差,甚至无效。另外随着小麦机械化收割日益普遍,田间麦茬较高、麦秸和麦糠较多,施药时使用高剂量并且一定要加大用水量,使药剂能喷淋到土表。
(2)封杀除草。主要针对农田中有已经出土的杂草的田块,必须使用封地面的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共同施药,但一定要现配现用。选用具有封闭作用的除草剂,如滨农玉净、玉农思等加百草枯或龙卷风等混配进行喷雾,即可以达到封地面的作用、也可以达到杀死已出土杂草的目的。
(3)玉米5叶期以前、杂草3叶期时,茎叶喷雾除草。选用烟嘧磺隆或砜嘧磺隆等除草剂,如农民常用的4%玉农乐(烟嘧磺隆)、滨农先玉、苗后笑(烟嘧磺隆+莠去津)、滨农玉满多(烟嘧磺隆+磺草酮+莠去津)等,亩用100毫升左右,但必须注意施药前后7天,不能使用有机磷农药防治玉米害虫,可以使用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等聚酯类农药。同时施药时绝对不能重喷,否则容易产生药害,甚至对下茬作物存在安全隐患。
(4)后期杂草草龄大,一般要选用百草枯(如龙卷风)进行定向喷雾,将喷雾器戴上专用的防护罩,每亩喷施20%百草枯水剂200毫升,强调一次喷洒均匀、喷透,不重喷不漏喷。保护玉米、杀灭杂草。在这里我再次强调,一定要改变惜水不惜药的习惯。否则除草效果难以保证。
3、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下大豆田除草技术要点。大豆田主要单子叶杂草有马唐、稗草、牛筋草、藜、狗尾草;
阔叶杂草有反枝苋、鳢肠、铁苋、苘麻。夏大豆通常在6月播种,处于高温多雨的季节,杂草发生来势猛、密度高、长势强、种类多,容易形成草荒。一般在大豆播种后5天杂草开始出土,整个杂草出土期持续高达60天左右,对大豆产量构成严重威胁。化学除草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此,准确掌握化学除草技术至关重要。
大豆播种期杂草防除技术要点:(1)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在播种后3天之内,大豆出苗前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150毫升,或33%二甲戊乐灵乳油150-200毫升,对水50-80公斤喷施于土壤表面。干旱条件下,影响药效,这时要加大用水量或浅混土2厘米。(2)以马齿苋、铁苋等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在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24%乙氧氟草醚(二苯醚类除草剂)乳油10-15毫升喷施土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砂质土、低洼地、水分足用低剂量,反之用高剂量。同时提醒大家对药害问题的认识,大豆幼苗期遇低温、高湿、田间长期积水或药量过大,易受药害,症状为叶片皱缩,但大豆长出3片复叶、温度升高后可以恢复正常生长,一般对产量不构成影响。
大豆生长期杂草防除技术要点:(1)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杂草幼苗期时亩用5%精喹禾灵乳油50-70毫升,或10.8%高效氟吡甲禾灵(通常说的高效盖草能)乳油20-40毫升,对水30公斤喷施。(2)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在杂草基本出齐,大豆处于幼苗期时,亩用10%乙羧氟草醚乳油10-30毫升,对水30公斤喷施。(3)以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的地块,在杂草基本出齐,大豆处于幼苗期时,亩用7.5%禾阔灵(农业部登记为氟羧草. 喹禾灵)乳油80-100毫升,或用5%精喹禾灵乳油50-75毫升+25%三氟羧草醚(二苯醚类除草剂)水剂50毫升,对水30公斤喷施。以上三种情况均根据草情、墒情确定具体用药量,一般在杂草较大、土壤墒情差时用高剂量,否则用低剂量。在此特别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二苯醚类药剂应在大豆2-4片复叶时施药,施药过早或过晚均易产生药害。同时也必须我省干旱的气候条件,施药时一定要保证水量足,喷匀打透。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