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福岛核电站正在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从3月12日15时36分福岛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以来,接二连三的机组爆炸、堆芯熔化险象环生,围绕在日本上空的核阴云迅速扩散成为全球核危机。3月18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得发慌啊。
吃什么防核?
碘片、碘盐、海带,真能防辐射?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顾乃谷教授指出,核反应堆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有两个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碘131和铯137。如果要进行防护的话,主要也是针对这两个核素采取适当的防护。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日本的核辐射不会对中国产生影响。
“大家抢购碘盐、碘片,这些都没必要。”顾乃谷说,从医学角度来看,碘131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上伤口进入人体。我们的甲状腺会将人体摄入的碘元素都集中到它那儿去,再用碘来合成人体必需的甲状腺激素。这样,放射性的碘131也就被富集到甲状腺里了。碘131进一步衰变所释放的β射线会造成甲状腺的损伤。如果是高剂量的接触,会导致急性的甲状腺炎;慢性和延迟效应则包括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生。苏联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日常生活中摄入的碘片、碘盐等,被称为“非放射性碘”,它是与放射性元素中的“放射性碘”相对的。之所以说服碘可以抗辐射,是因为当甲状腺充满了非放射性碘,后来的放射性碘就没有空间进入侵害人体了。这就是碘片可以起到预防作用的原理。
“大家可能觉得碘片这么好我们就大量地吃。我再解释一下,人甲状腺吸入碘都有一定的数量。过量的话,有害无益。因为过量的碘吸进去以后会造成甲状腺功能损伤等等。现在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要觉得我多吃碘就是防辐射的。”顾乃谷语重心长地提醒道。
“即使碘131漂到中国来了,我相信也还不用马上吃碘片。只有当辐射剂量达到100毫西弗的时候,才需要服用碘片。”顾乃谷还指出,服用碘片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最好在吸收放射性碘前24小时之内服用。“吃得早没用,吃得晚也没用。”
同时,他告诫大家,吃碘有一定的人群限制,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吃。对碘有过敏史的人,最近做过核医学的碘诊断医疗的患者,肾脏功能、心脏功能不好的人以及孕妇和哺乳妇女都要禁忌。“我们国家如果需要吃碘的话,政府肯定会告诉广大的民众,而且有指定的地点发放的。现在目前的状况完全没有必要惊慌。”
既然碘片是关键时刻才能采用,那么碘盐的效果如何呢?
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酸钾,在人体肠胃道和血液中转换成碘离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根据最新修改的国家标准,每千克加碘盐中应该含有20-30毫克的碘推荐健康人每日食盐摄入量是6克左右,中国人盐摄入普遍偏高,但最多也只是十几二十几克。距离能防辐射的等级还差得很远。更重要的是,盐吃多了也会致命!一个体重为70千克的成人,短时间内摄入70克食盐就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所以靠吃加碘盐来防辐射,压根是不可能的!
比吃加碘盐更不靠谱的说法是吃海带。根据测量,每千克鲜海带含碘最高量是2.4毫克。用上面提供的数据可以算出:要达到和吃130毫克碘片同样的效果,一个成人必须一次吃下41千克海带。这要是不撑死,也得吃得累死!
所以,补碘不能“防”核辐射,但可以减少对放射性碘的吸收。
中国,别慌
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总工戈立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福岛的核泄漏事件还没有对中国本土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我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对全国包括北京、上海、沈阳等41个城市的辐射环境进行监测,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正常水平。
“其实大家可能对放射性这个东西了解的不是很多,我们生活的环境里面到处都有放射性物质,只不过是在正常的环境里面存在的,都是天然的放射性物质。不管是空气里面或者是水里面,或者是土壤里面都有。而这次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我们叫做人工放射性物质。从我们检测的手段来说,无论是天然的放射性物质还是人工的放射性物质,我们基本的检测手段都有。可以说,上海市环保部门拥有的检测仪器基本上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只要这些污染物质在我们仪器检测线之上都可以发现,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另外,日本福岛核电厂事故绝对不会像苏联切尔诺贝利一样。福岛核电站是在地震以后停止运转的情况下发生爆炸,而切尔诺贝利是运转的时候发生爆炸,两者造成的后果非常不一样。当切尔诺贝利发生爆炸的时候,释放了大约8吨放射性物质。这8吨放射性物质向外扩散主要是在核电站周围的30公里,当时我们国家也进行了监测,发现对我们的影响微乎其微。从这个方面讲,目前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放射性物质对我们国家的影响非常非常小。”
上海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高级工程师傅易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组织专题会商分析认为:日本中北部区域在中低层大气中风向由西南风转西北风;高空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气流为主。因此,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影响区域为日本中部、北部及其以东的北太平洋区域,对我国没有影响。另外,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根据洋流特征及风浪预报分析,日本东部外海海流为偏东至东北流向和浪向。放射性污染物将随洋流及风浪向东北方向的北太平洋区域移动,对我国沿海无影响。”
上海束能辐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副研究员,上海市核学会理事、加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戚文元则从食品安全角度打消了人们对核辐射或者核污染食品的疑虑。
受了放射性照射的食品,几乎是没有影响的。“因为辐照食品我们生活当中碰到很多,包括大家经常碰到的调味品、中草药、保健品、航空食品都是辐照的,吃了几十年,做了五六十年的实验,没有说对人体有害的,所以这是安全的。”
另一方面假如沾污到食品上的有什么影响?“在大自然当中本身就存在放射性碘131,只不过含量不同,达到一定程度含量的话才会对人体有影响。假如吃进去的话,碘131半衰期很短,8天左右。也就是说经过8天强度就减弱一半,经过十个半衰期就消耗了。国际上也有个例子,因纽特人吃的食物链很奇怪,正好是碘131的食物链,因纽特人身体内碘131的数量一般是我们人的很多倍,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也就是说如果超过一两百倍的话也就是相当于因纽特人这样的。”
“如果真的影响到上海,碰到这样的蔬菜加强流动水洗,让流水冲洗一段时间,也基本上可以把放射性冲洗掉99.9%,也是安全的。另外一个是海洋生物,现在台湾、香港等地已经开始实行海洋生物的放射检验,如果我们有关检测部门严把这个关口的话,也不会流入到餐桌上影响人们的健康。”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