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豆除草剂施用技术是大豆种植过程中进行草害防治的重要技术,也是当前大豆种植农户普遍应用的田间杂草处理方法。但随着除草剂的长期使用,抗药性问题、药害问题日渐凸显,基于此,本文从大豆杂草类型入手,就大豆除草剂的施用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提升除草剂使用质量与效率,促进除草剂应用优化发展。
关键词:大豆种植;除草剂;施用技术
大豆(学名:Glycine max (Linn.) Merr.)属豆科大豆属草本植物,花期6-7月,果期7-9月,其种子蕴含丰富的植物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各种氨基酸,营养价值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已有五千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淮平原、江汉平原等地区。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草害是影响大豆种植产量与质量的核心因素。因此,在当前提倡高质高效高安全生产的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大豆除草剂施用技术的研究,以提升除草剂应用科学性,保障大豆生产质量。
一、大豆杂草类型
大豆种植过程中,田间存在的杂草类型众多,根据杂草叶形以及除草剂防治重点进行划分,大豆田间杂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一,阔叶类杂草,如苘麻(灌木草本,具有叶圆心形、边缘细圆锯齿、茎枝被与花梗被柔毛、花黄色、种子肾形等特征)、鸭跖草(鸭跖草科鸭跖草属草本,具有雌雄同株、花苞佛焰苞状、聚花序、匍匐茎等特征)、龙葵(具有分枝多、叶子心型,近全缘,聚伞花序等特征)、雁来红(即苋菜,具有根茎粗壮,常分枝,菜身软滑等特征)、马齿苋(具有茎伏地铺散、叶互生似马齿状、花无梗、株无毛等特征)、苍耳(具有株高、茎上纵沟下圆柱、叶片卵形或心形,边缘呈不规则粗锯齿,7--10月开花结果等特征)。其二,禾本科类杂草,如狗尾草(具有植株高、秆直,叶鞘松弛,叶扁平,圆锥花序,紧密且为圆柱状等特征)、芦苇(具有根状茎发达、秆直立、圆锥花序、多分枝、有丝状柔毛等特征)、稗草(具有秆直立、基部膝曲、形似稻子、叶鞘松弛、颜色浅等特征)等。多数杂草生命力强,繁殖体丰富,且具备一定耐药性,如鸭跖草、苋菜、稗草等,对大豆生长具有重要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杂草类型种类多,且不同杂草生产时间不同,因此杂草对大豆生产的影响存在整个种植周期,如早期杂草有苣荬菜、苍耳等;中期杂草有狗尾巴草、苋菜、马齿苋等;晚期杂草有芦苇、苘麻等,需立足实际情况进行除草剂的科学施用。
二、大豆常用除草剂及其施用技术
由于我国具有悠久的大豆栽种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大豆草害具有较为充分的了解,除草剂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早,基于多年研究与技术推广,大豆除草剂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目前已登记的化学除草剂单剂超过三十五种,如乙草胺、高效吡氟氯禾灵、氟磺胺草醚、精恶唑禾草灵等。
在大豆除草剂施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症下药,科学用药。即对大豆区域内较为常见的杂草类型具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能够根据杂草类型以及杂草生长规律与特征进行适宜化学药剂的科学选择与施用。例如,在大豆田封行之前,大豆田杂草以单子叶杂草为主,如千金子、狗尾巴草、牛筋草等。对此,在苗前除草时,可选用酰胺类除草剂,如乙草胺、甲草胺、异丙甲草胺等进行杂草处理。在此过程中,为保证药膜的有效形成,需做精细化管理,以后退式除草剂喷洒方式施用除草剂。与此同时,除草剂施用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避免药物在阳光照射下挥发,除草剂施用时间控制早播种后三天之内,以降低其对大豆苗的影响。又如,当大豆成苗之后,由于大豆田杂草种类更为复杂,需依据大豆田除草需要进行除草剂混合应用或施用复合除草剂进行杂草处理。通常情况下,可利用触杀性除草剂进行草松、狼把草、马齿苋、莎草等杂草的处理;利用盖草灵进行稗草、马唐、野黍、狗尾草、千金子、早熟禾、白茅、芦苇等杂草处理;利用氟磺胺草醚处理阔叶杂草。值得注意的是氟磺胺草醚危险性较高,需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除草剂最适宜施用时间为大豆苗1~3片复叶时期,以晴好天气为主。
2.防控试验,药量调解。在应用除草剂进行大豆草害防治时,应做好试用工作,尤其是在应用新型除草剂时。即根据药剂说明书进行药量调整,并在小范围内试用,以保证除草剂施用的有效与安全。
3.长效除草剂谨慎施用。在根据大豆生长情况与除草需求进行除草剂科学施用时,除有效把握除草剂施用量、施用时间外,也需从防药害角度进行除草剂类型的把控,以避免除草剂应用不合理或不科学,出现豆苗死亡、大豆减产、大豆化学药剂残留等问题。尤其是在应用长效除草剂时,应科学安排后茬作物,利用種植玉米应选用一年没有应用过甲磺隆、氯嚓磺隆的大豆田;种植蔬菜时,应选择两年以上没有应用咪唑乙烟酸、普施特、氯嘧磺隆的大豆田。
三、大豆除草剂施用技术的防范措施
为提升大豆除草剂施用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准确性,实现除草剂药害的有效防控。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进行实践:其一,加强施药知识普及力度。相关部门在于媒体结构合作下,进行大豆除草剂施用技术宣传教育,以提升农户对除草剂使用方法、作用的认识与掌握;抓住新型农民培育机遇,通过相关知识讲座,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种植意识,提升农民田间管理能力;其二,加强大豆除草剂市场管理力度,避免违禁药物流入市场,对农户大豆种植产生不利影响;其三,加强除草剂施用技术创新力度,实现复合型除草剂、除草增效剂、安全性除草剂、生物源助剂的有效探索,提升大豆除草剂施用安全水平。与此同时,注重种植理念与种植模式的革新,通过轮作、间作等方法降低杂草对大豆生产的不利影响,以更好的提升大豆生产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草害是威胁大豆生产质量与效益的重要因素,应用化学除草剂是当前大豆种植过程中种植户使用较为广泛的草害防治手段。但由于大豆杂草类型众多,且部分杂草在化学除草剂长期应用下产生了耐药性,加之化学除草剂过多的应用易形成药害。对此,加强大豆除草剂施用技术研究,提升除草剂应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保证大豆产量的同时,提升大豆食用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朱馨可.大豆除草剂的施用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7(18):93-94.
[2]薛仁风,王英杰,金晓梅,等.几种除草剂对小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9):133-135.
[3]王传之.夏大豆除草剂的选择应用及药害防治要点[J].大豆科技,2016(03):12-15.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