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改造包含保护与再利用这样两层含义,
它是指旧建筑为适应新的功能需要而进行的,
对建筑体量、结构、外观
及室内设计等方面的改造与调整。
改造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建筑肌体的加固、修缮,
二是改建、增建,
三是已有肌体在新建筑中的循环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建筑的话题变得愈加广泛,建筑保护利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新的保护理念不仅影响着当代人对历史、文化,社会的态度和看法,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建筑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当建筑崭新的外衣在岁月流逝中逐渐退去光鲜的色彩,最初的功能设计开始变得不合时宜。如何对既有旧建筑保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科学对待,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案例的形式,再现建筑保护之道。在旧有建筑基础上进行“改造再利用”的新建筑方式及其思维模式,不仅需要理论的探索,更需要实践的验证。
建筑从一开始就是以一种理性的的姿态展现在大众面前,尽管从工业革命之后,建筑理论的研究打破了过去几千年里的古典审美法则,建筑材料和工艺也取得了极其迅猛的发展。
建筑改造包含保护与再利用这样两层含义,它是指旧建筑为适应新的功能需要而进行的,对建筑体量、结构、外观及室内设计等方面的改造与调整。改造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建筑肌体的加固、修缮,二是改建、增建,三是已有肌体在新建筑中的循环利用。
建筑改造的目的在于为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服务。建筑的增建及室内的改造如今已逐渐成为古旧建筑改造中的重点,其主要是从空间、材料、光线及设施等方面进行,实现对旧建筑功能的质换。
建筑师用充满现代美学意味的表现手段,表现出建筑简洁的形体特征。钢筋、玻璃、混凝等现代材料被大量运用到古旧建筑中,使建筑新旧两方面的对比更加突出,丰富了建筑所要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是采取再现和调和的观念。通过现代的手法,利用当代的材料,让人们联想起旧建筑原有的空间,保持原有的气氛。
必须承认的是,高明的建筑师让这不同的两方面的观念得到完美的协调。不管是哪种观念,都尊重乐历史和现有的环境。另外,这两种观念也在同一设计的不同方面分别被加以运用,从而得到完美的效果。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的一般手法是空间的重构与功能的置换。旧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通常会大大减弱,功能的置换是旧建筑再利用中最常见的形式。空间重构主要是通过对内部空间的改造、对材料的更新以及对内部空间气氛的调整来实现,通过这些调整,满足旧建筑在功能上的新的更多要求。
每个时代的建筑都会留有深刻的人文烙印,这些印记流露着丰富的内涵,以及古朴与凝重的历史氛围,这是人们所珍视的历史价值的重要部分。建筑师通过重构,巧妙地将历史的记忆整合到新空间秩序中,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体现古旧建筑的价值。
毫无疑问,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往往会改变或者调整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当新的功能被赋予历史建筑的时候,空间的重组是必要的,但是这并不能代表要把“新”建筑设计成传统形式,新功能与旧形式应始终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唯有如此,“新”建筑在保存了历史真实性的同时,又在功能上营造出独特的情景空间。
建筑在建成使用和解体的过程中,都会消耗掉必要的能源,污染环境,如果建筑的“拆”、“建”过程频繁重复,对生态破坏的后果将会加倍。因此,对既有建筑的再利用,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并在其寿命周期内不断地更新使用,降低拆除重建的几率,也是一种环保的方式。从生态角度看,将过去“资源一建筑一废物”的物质单向流动转化为“资源一建筑一循环使用建筑,是一种生态环保的好办法。循环再利用建材”的物质闭路循环过程,可以有效减轻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节约土地,这中方式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建筑领域内的具体体现。作为有效抑制“大拆大建”、缓解生态和文化危机的一种手段,既有建筑再利用对人类社会整体生态环境有着宏观意义,是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之一。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