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1100字
“后世之人,知我罪我,全在此一部《论语》。”
01、孝为先
一。为孝要“能养、能敬”:即满足父母物质需求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孝经》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器下能养。”
——《礼记·祭义》(引曾子语云)
【笺注】
▽尊亲:
一说为尊敬父母,二说为使亲尊,提高父母社会地位,为父母争光。
二。为孝要“能志”:即满足父母精神需求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笺注】
▽色难:
儒家有“色养”之说,即子女以自己的脸色表情孝养父母,使父母保持愉快的心情。
三。为孝要“能谏”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
【笺注】
▽几:微,引申为委婉
(①不得疾言厉色,而要和颜悦色,需要艺术
②谏而不听,奈之若何?一直谏下去,号泣而随之。)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
《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jpg
【笺注】
▽数:频繁
▽谏父母与谏君友之别:
君主关系、朋友关系事纯粹的社会关系,义合则合,不合则去;而父子关系既是社会关系又是血缘关系,以血缘相合。Q:假若一个人的父母都去www.simayi.net世了,那么是否存在行孝的问题呢?A:Yes。不仅因为他仍有祭祀的责任,而是他永远是他父母的儿子,他的种种言行对他父母的声誉仍然起作用。因而,从时间上说,行孝是一辈子的事;从境界上而言,行孝无止境。
02、仁至上(即爱人)
一。仁的对象
*爱父母即孝
*爱兄长即悌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爱社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二。仁的难易
*易
“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难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论语·述而》
【笺注】
说其难,是其境界难;说其不难,是向这个境界前进不难。因而,不能知其难而不进,也不能知其易而不屑,更不能误以为到达境界而停止前进,贵在坚持。
三。成仁的要求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笺注】
▽弘:大
▽毅:有毅力
器不弘,不足以负重;性不毅,不足以致远。
器弘而不毅,即便有一定成就而非远到之器,难以克终而臻大成。性器毅而器不弘,即便有一定成就而终非大器,狭隘鄙陋。
弘大坚毅,方能负重致远。
“君子去仁,丧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