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究竟写不写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的点评,我一度颇为踌躇。
一是,我猜,有些人读过了。许多人虽然知道此书,但并没阅读这部文学名著,或者没有认真细品精读。所以,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写这一篇书评,向文友们介绍、推荐此书。
写评犹豫的另一个原因是,面对这样一部名著“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不知道从哪落笔,如何谈起。就像老虎吃天无法下口。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评价这部伟大作品。因为,此书写得太好了,堪称完美无暇。要全面评介全书,恐怕水平不及,若局部或某些角度评析,又怕失之偏颇、挂一漏万。思来想去,便不敢说是评论此书。且权当是来
一番街头巷尾拉闲呱儿吧。
先从故事梗概说起。然后合一块,写写本书的几个方面特色。最后,统关全书介绍几个有关的写作方法问题。
一、故事梗概
《包法利夫人》丈夫查理•包法利,出身贫苦家庭,生性愚笨迟钝、迂腐懦弱,但老实厚道勤快,是个正经人。后来学医当上乡村医生。他夫人、女主人公爱玛是个小资女人。婚后看不上丈夫庸碌无能,仍然充满幻想,渴望着温柔英俊有才情的生活伴侣,追求浪漫奢侈优雅的贵族生活,成天幻想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后来机缘巧合,他遇到了意中情人,与人私通。甘愿堕落为他人情妇、玩物。最终负债累累,精神分裂服毒自杀。包法利夫人,是全书的主角。丈夫包法利并非主角,他只是夫人爱玛的陪衬、垫脚石。
全书共分三部。大约30万字。
第一部,父母为包法利找到一名大龄丑陋的富孀做老婆。她对丈夫处处监视、干涉控制,如偷拆信件、计较对病人的诊费等,并让丈夫时时顺着她,还要多说爱她。丈夫当然不爱她。不久,丈夫外出诊治遇到富农卢欧老爹的女儿爱玛,一个漂亮可爱的妙龄姑娘。他借以为卢欧治疗的时机,变着法子和爱玛相见。老婆得知后大吵大闹。后来,丈夫的母亲发现富孀并没有自称的大笔遗产,便和媳妇经常干仗,婆媳吵架的后果是,媳妇精神失常、病逝。卢欧老爹闻讯后,让他娶爱玛为妻。爱玛成了正式的包法利夫人。少女爱玛本来就对爱情十分渴望。婚后的夫人爱玛依然浪漫多情,总觉得查理不解风情。后来,被丈夫治愈的子爵邀请他们夫妇参加舞会,爱玛被子爵的高雅潇洒深深吸引,经过一夜纸醉金迷的相处,爱玛彻底迷进去了。
第二部,爱玛仍然幻想私情深陷痛苦。查理以为爱玛水土不服而患病,举家搬迁到永镇寺。在这里他们认识了药剂师郝麦和文书赖昂。爱玛为赖昂的博学素养和绅士风度所折服,当即爱上了他。但赖昂要去巴黎学法律,不久就和爱玛分手了。爱玛再次陷入无聊幻想与苦闷。不久,地主罗道尔夫找丈夫治病,结识了包法利夫人并想玩弄她。他是情场老手,粗野豪放心地龌龊。他毫不费力就得到了她,并让她痴迷于他。爱玛为这种浪漫的行为感到享乐而满足,越发看不上老实巴交、不懂浪漫的丈夫。便想抛弃丈夫和女儿,和罗道尔夫私奔。哪知道他根本不爱她,很快就抛弃了爱玛。爱玛备受打击精神抑郁,这时才有所悔悟,希望赎清自己的罪孽。这时,旧情人赖昂学成归来,在里昂的事务所实习。查理夫妇看戏时与其巧遇,本性难改的爱玛,再次续上前情不能自拔。
第三部,爱玛借口去里昂学钢琴,实则每周和赖昂幽会共度良宵。爱玛很享受苟合的乐趣并愈演愈烈。她不惜借高利贷,为情人消费等等。最终引火烧身还不起高额债务。高利贷者勒乐起诉法院,逼她还债。她最终无计可使,偷药剂师郝麦的砒霜服毒自杀。丈夫一直深爱着爱玛,但他不会表白,不会浪漫。当他发现爱玛的许多情书时,他并没嫉妒、痛恨赖昂和罗道尔夫,而是怪罪命运。他纯真质朴得可爱又可怜。爱玛是个爱幻想,贪慕虚荣,追求浪漫的女人。他俩完全是两路人。他若了解夫人的浪漫情感与风骚本性,防患未然或许结局会好些。正因为她这种心理需求和丈夫给她的现实婚姻,婚后生活没有浪漫、枯燥乏味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她无法安分守己不断出轨,追求她所谓的爱情梦幻,最终落得悲惨下场。丈夫因伤心过度、备受精神摧残不久病逝。房产被抵押拍卖,家破人亡。所以女儿寄人篱下,无家可归。
二、综合评价
作家福楼拜,艺术地记叙这个并不新鲜的桃色事件,触及到更深、广阔的社会与现实层面。爱玛的悲剧既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社会与时代的悲剧。作家并没对女主人作道德上的审查和判决,而是以雄辩的说服力印证了社会推卸不掉的责任。
爱玛本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但她偏偏要追求那种不属于她的生活。在她寻求爱情和幸福过程中,却沦为别人的玩物。实际是成为受害者。主观原因是由于她追求浪漫爱慕虚荣,热爱幻想耽于空想,不甘心过世俗的平淡的庶民生活,向往追求奢华的贵族上流社会生活。
后来,法院扣押包法利家的财产抵债,张贴布告宣布拍卖。包法利夫人被逼到绝境,家庭破产身败名裂时,她先后求助于两个情人,被情人推诿拒绝;又求助于税官,税官也袖手旁观;求助于公证人,公证人也落井下石,试图乘人之危霸占她。残酷的现实,将夫人逼得走投无路、只好自绝。这是客观、外界的原因。亦即深层的社会原因。夫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追求自己的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爱玛也是受害者,她是被情感骗子流氓欺骗了。她其实是在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奢侈的贵族生活。退一步,从本质上讲,这一点似乎也无可厚非。追求美好是人的天性。
爱玛从小所受教育,对她的思想意识的形成,也有较大影响或者说启蒙。作为富裕农家的女孩,从小在修道院里接受优越良好的正规教育。虽然修道院的生活让她厌倦,而那些才子佳人小说的浪漫刺激让她憧憬不已。这是浪漫的初始种子。给她的浪漫天性提供了支持与基础。长大以后,她一直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养尊处优闲得无聊,喜爱阅读言情或恋爱方面的小说,作家幽默地调侃说“她的手上沾满了故旧书上的灰尘”。这些书,其实是引导或者污染了她本来纯洁虽然也有些多情的心灵。这一点,既是个人原因,也有社会不良引导的现实客观因素。
福楼拜的立足点很高。他写作包法利夫人,目的主要不是表现她的感情生活与私通故事,而在于写她从纯真至堕落,又从堕落到毁灭的前因后果,个人因素和社会原因,亦即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所以,说到底,是为了表现、批判阴暗丑恶的社会现实。
福楼拜说过:“就在此刻,我可怜的包法利夫人,正在法国的12个村庄里受罪、哭泣。”此言也可看出,作家不仅仅是要塑造一个“堕落的女人”,而是在批判她背后的那个黑暗的社会,着力于表现一个时代;换言之,他不仅要呈现荒唐的“这一个”,更是想揭露丑恶、荒唐的现实社会。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福楼拜曾经如是说!福楼拜本人有很浓重的浪漫气质。他长年隐居乡野,试图远离当时的社会与现实生活。对于僵化腐朽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方式理念深恶痛绝。他至死都未能克服自身“出世”“遁世”的倾向。他有一句名言:“我所欣赏的观念,就是绝对的虚无。”他的生活观念既不切实际,也不合时宜。生活态度十分消极,几乎有些病态。他是个多少有点病态的完美主义者、幻想家、遁世者。你说他是逃避现实也好,在坚持、保持圣洁纯粹的自己也罢,都是与当代社会水火不相容的!而且,写作此书的过程中,他一直患有癫痫病。这是他逝世以后,外人才发现的,他在世时,只有他的家人知道这一点。可见,他有超级的自控力、毅力与超人的理智。一个癫痫患者,要完成这部空前绝后的划时代巨著,有多么不易!
福楼拜说自己就是爱玛,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其实是想将包法利夫人作为自己的某些方面的“代言人”,想站出来说话、想抨击这个腐烂的社会。因此,从夫人身上,从他深层的精神心理,从爱玛与社会现实的严重脱节、断然隔离与拒绝,从书中完全可以看出有作家本人的影子,或者思想寄托等。可以说,爱玛,不过是一个“站出来说话”的牺牲品!因为,在黑暗而强大的现实面前,任何一个“爱玛”,或者一个“福楼拜”,都是无力干预、扭转、改变的;在丑恶的现实面前,任何一个勇敢站出来反对、抨击现实,敢于挑战整个社会、或与社会博弈对垒的人,必然败北、必死无疑!
这也就是爱玛自杀的深层的必然性!也是福楼拜想要值此借以告诉我们的!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福楼拜几乎一点也没有“批判”包法利夫人。只是平静的、客观的、真实地记叙描写。只是像一个外科医生一样,用手术刀在冷静、理智地,其实也是冷酷地解剖这个社会。其实,在冷静得近乎冷酷的外表之下,作家对爱玛寄予了最为深切、最为真挚的珍爱、怜惜、悲悯与同情。还有一个证据为之佐证——
福楼拜的一个好朋友去拜访他,见他坐在门口痛哭流涕,哭得悲痛欲绝。朋友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包法利夫人死了。朋友弄清包法利夫人是谁以后,笑着说:你可以不让她死啊!福楼拜说:不,她非死不可,她已经无法再活下去。她必须死!说完之后又一个人继续哭去了。并且,这个故事与前述的“我可怜的包法利夫人,正在法国的12个村庄里受罪、哭泣”是完全一致的。
三、艺术手法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其实,此书最值得推崇、最大的成就,不在于内容和故事。而在于文体方面。此书在文体上的创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书的文体,不仅是无懈可击的,而且是完美的。
这样的故事,无论在生活中,还是文学、文艺作品里,都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为什么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在福楼拜笔下便一举成名,如此轰动,并且成为特别伟大的小说?而别人的这样的小说却默默无闻呢?关键在于写法上、怎么写。
福楼拜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要求作者退出小说,并亲自开始在写作实践中成功实现这一信条的作家。他希望叙事排除一切主观抒情,排除作者的声音,让故事事实展现它自己。福楼拜主张:“美就意味着真实,虽说真实的东西不一定都美,可是最美的东西,永远是真实的”,“丧失了真实性,也就丧失了艺术性。”他赋予观察、分析、理解以十分重要的意义。认为应该“透彻地理解现实,通过典型化的手段忠实地反映现实。”
他认为:文学作品的每个段落每个字句,都不应有作者观念的痕迹。正如莫泊桑所说:福楼拜总是在作品中“深深地隐藏自己,像木偶戏演员那样小心翼翼地遮掩着自己手中的提线,尽可能不让观众觉察出他的声音。”福楼拜在给乔治•桑的信中曾写到:“说到我对于艺术的理想,我认为就不该暴露自己,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大自然里露面一样。”
法国学者布吕纳指出:“在法国小说史里,《包法利夫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价值,它说明某些东西的结束和某些东西的开始。”这里指的是:浪漫主义技法的结束,现代小说、新小说的开始!米兰•昆德拉有一句名言:直到福楼拜的出现,小说的地位才终于赶上了诗歌。因为福楼拜的小说创作,特别是《包法利夫人》,大大提高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使之获得了与诗歌同样崇高的地位。
正是这些伟大的文学思想理念,成就了伟大的《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不高雅、没有“正能量”,反而有些低级庸俗的“黄色”故事?为什么那么多好故事、“好人好事”他不写?一点是,可能福楼拜本人比较喜欢这个故事。也说不定,他很是熟悉这个故事。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可能是故意要写作这样的一个故事。因为,他认为:小说的故事内容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写。正如福楼拜所言:他是用精致的语言笔法,记录普通的粗糙的故事。他有意识为文坛提供一个新文学样式的小说模板。
随便说一下此书的书名。个人感觉,此书名容易让人误会。通常,给人的感觉是“俗”,甚至有些庸俗。当初,我看到这个名字,一点也想不到是个世界名著,特别还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还记得当时的想法:一个妇道人家,可能只是些生活琐事,她应该只会演奏锅碗瓢盆交响乐。所以,差一点忽略不看,不买书。后来,偶然看到有关评论,比如左拉对此书的绝评,才知道此书原来那么有名气,那么伟大。
大家很熟悉,法国大文豪左拉曾经绝评此书:“《包法利夫人》问世后,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整个一场革命。现代小说的典范样式,分散在巴尔扎克的许多巨著中,似乎经过压缩,清清楚楚地在这部小说中得以呈现。新的艺术法典写出来了!《包法利夫人》清澈而完美,使其成为小说的最终典范。”
文学界对此书还有许多高评、美誉,如“现实主义的典范!”“自然主义的伟大杰作。”“史上最完美的艺术典范之一!”大文豪雨果高评道:“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此书通常被视为“新艺术的法典”“最完美的小说”。并直接影响到20世纪的乔伊斯、普鲁斯特等伟大作家。此书问世,标志着浪漫主义的终结,是西方现代小说奠基之作!
此书的诞生,福楼拜一夜之间成为与巴尔扎克,司汤达比肩的伟大小说家。也是因此,他被举世公认为最杰出的小说文体家(新写法、新样式)。
福楼拜(1821-1880),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推崇艺术和语言的完美。其创作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他行文有着某种音乐的节奏感,有空灵的活跃的流动之美。明快、轻灵、简洁凝炼,语言极为优美,特别精致、淡雅、诗意,堪称完美。人物刻画、场景描写经常是诗情画意、极为迷人,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他的叙事艺术和文体上的创新别具一格,前无古人。
他的作品总是精雕细刻、精心打磨。此书的初稿是1500页,他五年里每天写作12小时,无数次修改压缩,最后成书才不足400页。删除接近四分之三。可见,他对艺术的严谨与不懈的追求,对作品的认真态度近乎苛刻。
这与他极端重视语言修辞分不开。关于作品的修辞,他有一段名言大家都很熟悉,再次引用如下:“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为思索困难,就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
由此可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能够如此新颖、别致,精致、完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