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系统和完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
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但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语言素养是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丰富、扎实的语言实践活动。所谓的语言实践活动就是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展开语言实践活动最便捷、最重要、最主要的方式——阅读和写作。
在语文教学环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呢?我在教学中主要的做法:
一、致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决定语文学习成就的高度和广度。
我本学期开始,着手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创设。这三分钟的时间,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或者老师范读、领读课文,或者请学生有感情的范读,全班学生作评价、说感悟。引导学生们开口读——大声读——有感情的朗读,三步循循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朗读的水平。
二、致力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我们总在说:语文,越来越难教,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学生的语文反应能力越来越慢,一个句子读了很多遍,还是没有读出来什么。是学生差吗?不是学生差的,而是因为学生没有什么阅读储备量,没有阅读知识储备量,肯定是读不出什么的?据我调查,我接的这个班,60%的学生一学期没有看过一本质量上乘的课外阅读书籍,90%的学生没有坚持看书的习惯。也就是说,他们的语文知识仅仅只限于语文课本,这样的语文学习,成绩怎么起得来呢?好的了呢?
我开学之初,就在班级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每月精读一本书,每周开一节阅读交流课,每天阅读2节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推荐的课外书籍,以课本主题内容为核心,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故事性、可读性,如:曹文轩《草房子》、沈石溪《狼王梦》《第七条猎狗》等,深深吸引着这群学生们。在阅读交流课上,每个同学都能够围绕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读后感受。在这样的共读环境中和措施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开始走向阅读的道路。
三、致力于学生质疑思维的培养
俗话说:大疑大进,小疑小进,不疑不进。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局面,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和谐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课堂上要有那种“敢为天下先”的气势,敢于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只有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同老师、学生展开探讨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教学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
我在教学《用心灵去倾听》时,我提出:你们读完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谁”用心灵听什么呢?
生2:倾听,不都是用耳朵听吗?心怎么去听呢?
生3:题目为什么是“用心灵去倾听”呢?
这些问题,都直奔文本主旨。给我很大的惊喜,我们集体围绕这几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整节课讨论的声音不断,思维碰触出灿烂的火花。这就是质疑思辨的能力和好处。
四、致力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写作教学这一部分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我本学期以来有两点改变:
1、“生活式”写作
“生活式”写作,师生、生活三者之间的对话,围绕主题进行探讨式的对话,循循渐进。具体做法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理解主题——讲述主题后的故事——写出讲述出来的故事。即时“我笔抒我心。”关注学生的内心变化,让学生感受作文的乐趣,增强写作的趣味。
2、创设班级作文周刊
班级作文周刊,向全班学生征集稿件。稿件的主要形式:周记、大作文、自由作文、读后感、课堂小练笔。开设周刊的栏目:好句、好段、好文(A、B)。所有被选上的稿件,需要他们自己誊抄在作文纸上,写上署名,获得荣誉称号和奖励。订成周刊,在两个班级传阅,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欲望。
总之,语文素养的提升,阅读素养是核心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将是我们继续研讨的课题。只有海量的阅读思考,才能全面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的新时代力量。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