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与傅斯年》读后感
《陈寅恪与傅斯年》讲述了陈寅恪和傅斯年这两位史学大师的生平故事。陈寅恪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陈寅恪十三岁时就第一次到海外留学,在日本留学了四年,后来又再一次赴日留学。由于对日本人的轻视感到不满,陈寅恪决定转到欧美学习。傅斯年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因为受到政府的阻碍而无法出国留学,后来靠一位资本家的帮助才得以出国。陈寅恪和傅斯年最早是在北京相会,而第二次见面是在德国的柏林。陈寅恪在留学时学会了多种古今语言,并且对古文字学有着很深的造诣。
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留学生活后,陈寅恪和傅斯年都回到了中国。并度过了一段安稳的时期,都成为了有名的学者,但是,随着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并攻陷北平后,在北平的大学生和教授都不得不南迁。陈寅恪逃亡到长沙,而傅斯年也随着中央研究院迁到内地以躲避日军。随着日军大举进犯,两人又逃到昆明。
日军一时无法攻入昆明,于是对昆明大肆轰炸,毁坏建筑无数。此时正在昆明的师生每天都要赶在日军轰炸之前跑进防空洞,使学业无法完成。陈寅恪由于身体原因,很难在空袭中逃生,于是傅斯年就不顾自身安危,天天把陈寅恪扶进防空洞。由于在昆明无法生存下去,迁到昆明的大学师生又准备转移到四川李庄,傅斯年也随之转移,而陈寅恪也到了香港。
那时的香港已被日军占领。本来陈寅恪可以搭乘中国政府派出的飞机逃离香港,但是飞机被掌权的孔家强占,陈寅恪被挡在了机场外。随着物资极度短缺,陈寅恪一家的生活变得极为困难,食物几乎断绝。最终,陈寅恪只好带着家属冒死冲出香港,来到了桂林。陈寅恪原打算去李庄和其他师生相会,但是他的身体已不允许他再长途跋涉。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陈寅恪的左眼也丧失了视力,从此完全失明,而此时他的身体也已经极为衰弱。
傅斯年在抗战胜利后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校长,傅斯年开除了那些在抗战时期为日本创建的伪北京大学工作的教授。他认为这些为日本工作的人都背叛了祖国,所以应该受到惩罚。尽管那些被列入汉奸名单的人坚持诡辩,傅斯年依然坚持他的观点。
傅斯年还做了另一件有名的大事,即打倒了孔祥熙和宋子文这两大贪官。孔祥熙当权时,不仅自己大量贪污国家财产,还让自己的亲属逍遥法外,强占国家资源。傅斯年痛恨这个大贪官,于是想方设法地搜寻孔祥熙逍遥法外的证据。当时政府中的一些正直的官员看见傅斯年要打倒孔祥熙,纷纷为他提供孔祥熙贪污的证据。孔祥熙在傅斯年的打击下已经摇摇欲坠,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给傅斯年助威,孔祥熙终于招架不住,不可避免地倒台了。
接替孔祥熙的是另一个贪官宋子文。傅斯年刚开始还对宋子文寄予厚望,但不久他就看清了宋子文的本质,开始打击宋子文。他先是斥责了宋子文的行为,然后又连续写了三篇反对宋子文的文章。人们也开始大力支持傅斯年。宋子文看到情况不妙,辞掉了职位,连滚带爬地溜走了。
随着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全面倒台,国民党决定退守台湾岛。傅斯年也被“抢救”到台湾,而陈寅恪则留在了大陆。傅斯年到台湾后成为了台湾大学校长。几年后,在一次会议中,傅斯年由于高血压昏迷不醒,最后在台湾去世。留在大陆的陈寅恪的情况也没有好转。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许多教授遭到了迫害,陈寅恪也被要求在家进行思想改造,被禁止再教书,陈寅恪只能靠著书生活。后来,陈寅恪的家被洗劫一空,一代大师陈寅恪在家中与世长辞。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这两位大师的精神。陈寅恪在残酷的抗战期间,依然坚持探究新知,写出了很多书。不管条件有多么艰苦,不管身上患有多么严重的疾病,他总是没有停下研究的步伐。即使在晚年受尽迫害,卧病在床,他依然坚持著作。傅斯年则敢于为正义挺身而出。当他看到一个日本学者声称东北、西藏和内蒙古在历史上不属于中国后,他顿时感到无比愤怒,写了一本《东北史纲》来证明东北是中国的领土。当他看到孔祥熙和宋子文这两个大贪官逍遥法外后,他就勇敢地向他们“开炮”,揪出了他们犯下的无数罪行,把他们逼下了台。这两位大师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陈寅恪和傅斯年一生都遇到了数不清的障碍,其中既有战争也有迫害。我希望未来的学者们能不再成为战争受害者,也不再受政治运动的侵扰,能有一个安全的研究环境,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