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
《教育教学要因人而异》之感:我对“写自己爱写的作文”感受较深。写作文不同于其他知识,教会学习方法就行了,还需要言之有物,有了切身的体会,才能有感而发。至于墙上掉漆一事,岑开同学遭到同学们的误会,有口难言,是感受最深的人,最需要申辩,而张老师的引导非常及时,《张老师我想对你说》恰恰符合岑开同学彼时的心理。但如果用这个题目要求所有学生去写,那么写出来的结果就另当别论了,因为没有真情实感,所以会言之无物。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写作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是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文也可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为试卷背后成长的人负责》之感: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每天拼命工作的目的不应该是仅仅为了学生们能考个好成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老师不为分数而教,学生不为考试而学。做为语文老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生不是看戏的观众》之感:老师不要当演员去唱独角戏,要让学生做主角,让学生做“舞台”的主人,让他们去尽情地参与“表演”,只有亲自参与了才会感到兴奋与开心,才能有更多的体会和收获。(三年前的六一联欢晚会上,参与表演的我们,当时不也是兴奋无比吗?老师要做幕后的导演,而这个导演又不是绝对地主导全局,要允许“舞台”上的生成。
《让丑小鸭成为白天鹅》心得:看了此文,我想说:给学生一个微笑,他会高兴好几天;给学生一句称赞的话语,他会倍感自信;给学生一份奖品,他会当作宝贝珍藏起来;给学生一个拥抱,他会把你当妈妈……让我们用亲切的言行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吧!
《把潜能转变为显能》心得:此文的深处,藏着三个字:成就感!一直处于没有成就感的状态中,学生就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收获和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有兴趣去做某件事,有了兴趣,离进步还远吗?
《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心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起来的。叶老要求自己的孩子每天读书、讲收获、写心得,但不限内容,个人认为特别值得学习。一个人在面对各种境况时的勇气与信心,不仅仅来自于师长或朋友们的鼓励,更来自于这日常看似不起眼的点点滴滴(每天的读、讲、写)。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吧!
《学会与人相处》心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别人,而不是自以为是,才能与人友好相处。当与人相处不睦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过错,而不是一味地去责怪别人。总之,个人认为与人相处之道就是: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要斤斤计较,要宽宏大量。
《重要的是学会拉一把》心得:一节成功的课堂,不是老师设计的环节有多么完美、课堂流程进行得多么顺利,而在于:1、学生参与了多少,有多少学生参与了。2、课堂上有没有新的生成。《吃西瓜》一课,可以效仿,不为写作文而写作文,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体验吃西瓜的整个过程,又有老师适时地“拉一把”,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怎会不生动有趣?
《学会宽容、尊重和引导》心得:“剪金鱼尾巴的风波”一文告诉我们:教育素材无处不在。如果不是因为宽容,老师和曾侃必会“两败具伤”;如果不是因为宽容,怎会有这么好的写作素材?如果不是因为宽容,怎会有文章在刊物上发表?
《教师的责任朋友的心态》心得:我这里有一比:教学就好比是放风筝,老师就是那握线的人。风筝不会自己飞上天,需要握线的人引导它们去飞,这就需要掌握好一个度,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向上提线,什么时候又该向下压线。风筝放出去了,但是手里的线不能丢,要随时掌握风筝的去向,风筝飞得过低有可能坠地,飞得过高会看不见,所以要想使风筝飞得适中,关键在于握线的人要发挥作用(老师不发挥作用,起不到教育的效果)。风筝只有在有风的时候才会飞上天,无风的时候永远也飞不起来(所以不要逼迫学生抄作业)。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