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心神不宁,说不出所以然。我也曾认真仔细思考,思考的结果是对于人生有点迷茫。也许我这样说你会觉得我太矫情,但我真的是认真的。
不得不想到哲学,从前总认为那是些没什么用的东西,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多,越发觉得哲学是人类的根基,动摇不得。“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真的值得每个人深思。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为什么要活着?要怎样活着?……一系列的问题,感觉我都快要成哲学家了。但愚钝的我找不到答案,身边的人也无法沟通,于是我试着从书中去找寻答案,多读书,就是为了开阔眼界。
常听说,现在的社会太浮躁,是的,我们行色匆匆,见面顾不得说上两句话,却在社交网络上过分积极。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切都来得太快太突然,容不得你休息片刻。身边不好的消息不绝于耳,某某出了事,某某母亲身患绝症,某某不幸离世……那些小时候陪着我长大的人们,一个个离世的消息让我不禁打了一个冷战,原来生命竟是这般脆弱,那些活生生的人,那鲜活的记忆,一瞬间便不复存在,然而没有了他们的世界依然正常运作,好像他们从不曾来过一样。没有谁是了不起的,没有谁是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离开谁这个地球都照样转动。那么,来与不来?意义又在哪里呢?
于是我害怕,害怕有一天我也将离开,可是我又不敢想。我猜没有几个人会竟然幻想与死神的约会吧?但这毕竟是每个人要面临的问题啊,无非早晚。
很庆幸,之前去朋友家玩刚好看见阳台上放了一本书——《活着》。咦!好像在哪里听说过,好像说是挺好的值得一看。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朋友讲到《活着》虽然是日本人写的,但是里面的思想根基都是源于中国的古代思想,他还跟我提到了“宇宙法则”……听得我很感兴趣,于是就把书借回来读。
的确,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很需要这样一本书为我指点迷津,书中,稻盛和夫所讲的理论其实都是我们知道的无外乎的那些老生常谈的内容。所以,不要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简单一些,再简单一些。越来老生常谈的东西越是值得人深思。书中的很多观点我很认同,比如说“每一天都极度认真”,我们总是畅想将来,将来我要怎样怎样,却忘了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的将来都是基于今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曾经这是我的信条,何时我竟把它忘记,悔也悔也。往事不堪回首,都因过去不够努力,不够拼搏。
书中说“把珍贵的人生过得碌碌无为,是对生命的糟蹋。”是的,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是在浪费生命。这样的人生,很多人在这样过,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过一天算一天,这其中也包括我。
还好还好,读了《活着》,或许我的思想会变一变。其实仔细想想,2022年对于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的我第一次参加招教就成功了,虽然背后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是都值了。我是幸运的,孩子两岁了,我没有自甘堕落,没有随波逐流,也许这次成功上岸就会改变我的一生,最起码以后在孩子面前,我会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在别人眼里,我应该是幸福的吧,家庭孩子都有了,如今事业也有了,教师,多么稳定多么令人向往的职业啊,对于女人来说,当教师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吧。但我认为,这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很多人认为一旦上岸,从此衣食无忧,不需努力,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基本的温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想,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最初那个强烈反对当教师的我,饶了好大一圈,最后还是绕回了原点。所以,就当是命运的安排吧,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干,努力干,花心思干,不要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努力成为一个教育家。我知道,这条路还有很长很长,也布满了荆棘,但是我愿意去尝试,一点一滴,用自己的努力慢慢来,不着急,能做多少是多少。
书上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我说,既然来到这个世上,何不好好享受一番,认真去度过生命里的每一天。我们无法预知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扩宽它的宽度。认真去对待,去欣赏这个世界,去努力为这个世界做点贡献,不一定很大,一己之力即可,最起码不要去伤害别人。
人,还是要多读书的,尤其是像我这样长得丑的,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去读书吧,听听不同的声音,除去心中杂念,也是很好的选择。我不想承认我是马上要步入30岁行列的人,就假如我能够活90岁的话,人生也过去三分之一了,还剩下三分之二,容不得我浪费了,青春转瞬即逝,不再回头。如果说过去的20多年有什么后悔的事情没?有!第一,读书太少;第二,竟然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要弥补自己,最起码多读书,让自己的大脑充实起来。
恩,胡言乱语之后心情好多了。读一读,写一写,胸中不再压抑,甚是畅快。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