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班主任研究》读后感1700字
正如在以前提到过的:理论是经验的高度提炼。论文《班主任研究的知识创生与积淀状态报告——以2022年至2022年研究时限为例》共四部分,每一部分都蕴含丰富,每一句都耐人寻味,令人浮想联翩。
论文的第一部分是《班级与班主任岗位的本体性研究》,首先介绍了国际比较背景下的不同结论,有三种类型:取消论、回归论、特色论;接着指出班主任研究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当代需要,要关注中国教育改革的特殊性;然后呈现了班级和班主任制的意蕴;最后从多重维度回应“班主任是谁”的问题。
我一直在思考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最重要的应该是什么?当我反复琢磨文中的这些话语:“班主任不同于家长、社会人士,需要从教育的立场来解读学生、策划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此,无论是对教育改革走向的领悟,还是对当代学生发展问题的诊断,都需要有大视野、大爱心、大境界、大自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性就在班主任的全部丰富性之中,就在其全部的工作中。”
我不由联想到之前阅读美国泰勒·本沙哈尔的一本书《幸福的方法》。书中谈到心理学家唐纳德·W·温尼科特做过一个研究: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要比不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更富有研究力。当孩子们在母亲身边的一定范围内活动时,他们的创造力是很惊人的,也可称为“创造力圈”。在这个圈内,孩子们勇于去尝试,跌倒了自己可以爬起来,原因是他们知道那个永远无条件爱他们的人就在身旁。
作为班主任,我们是否可以给予学生无条件的爱,既给学生建造一个“创造力圈”,也给自己打造一个“幸福圈”呢?我认为,完全可以实现的。无条件的爱是爱学生内在生命本身,而不是外在的表象。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任何一个孩子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生命体,本质是善良的,是活泼可爱的,是真挚美好的。当学生成绩落后时,当学生上课不专心时,当学生作业不认真时,当学生违反班规校纪时……总之,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我们进行积极归因,认为那不是学生的本意,而是学生或认知不对,或习惯不好,或能力不足,或方法不当。然后,我们努力寻求办法去帮助学生,拨开遮蔽学生心灵的迷雾,让学生开窍,醒悟,行动起来,积极改变。无条件的爱不是一味的牺牲,而是助人即助己。当学生犯错误时,不生气不急躁,原谅学生即解放了自己,当放下情绪的包袱,教育智慧自然纷至沓来。教学相长,教育学生学会感受爱、表达爱与回报爱,帮助学生成长,同时教师提升了自我的境界,增强了自身的能力。
班主任的大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更是一种教育爱。教育爱更讲方向性,直指个人的成长与民族未来的结合;更讲科学性与规律性,循序渐进,追求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结合,注重动机、过程和结果的结合;更讲公平,面向所有学生,尤其关爱“后进生”;具有非情境性,更稳定。具有教育爱的班主任眼中,错误是一种资源,问题是一种机会,时时皆教育时机,处处是教育资源。
记得刚新接这个海贝班,学生在一次公益环保活动前自愿分组,宜同学、霏同学、蔡同学三位女生因为学习成绩落后、或长得太胖、或性格小气,遭到同学排斥,没有小组愿意她们加入。自尊心强的她们又不想让我帮忙说服同学,于是我鼓励她们自行成立一组,我加入她们的小组。她们很开心,推选组长,取小组名称为“彩虹小组”,口号为“彩虹彩虹、雨后彩虹”。就这样,学生如愿参加寒假公益环保活动。在活动那天,我全程跟着彩虹小队拾取垃圾,鼓励她们成功地感召了三个陌生人参加环保活动,她们非常激动和自豪。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宜同学申报担任讲桌管理员,积极主动帮老师整理讲桌和收放物品;霏同学在“你好,寒假!”“你好,暑假!”假期研究活动中连续发起“梦想之晨”活动,调动了全班同学阅读分享的兴趣和积极性;蔡同学勇敢地战胜自卑心理,开始参加运动会接力赛项目,在赛场上奔跑欢呼,享受运动的快乐。三个女生越来越自信,不约而同地在辩论社团中侃侃而谈,在学习上也突飞猛进,家长和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自悟,本属佛学禅宗的要义质疑,包括开悟、顿悟和渐悟。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积攒了很多体验,通过理论文章的梳理和点拨,有时渐渐领悟,有时恍然大悟,总之,水到自然渠成。无条件的爱给学生建造一个“创造力圈”,也给自己打造一个“幸福圈”,让班主任的幸福像花儿一样!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