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陈兆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就让我从参加的一次活动说起吧.今年四月,我去苏州参加全国中语会苏鲁豫皖教学研究中心年会,有幸听了一位来自山东的语文老师的一堂课.当时课堂设在一家剧场的舞台,台下是参加会议或观摩的老师,台上是上课的老师和学生.为保证音响效果,这位老师手持一只话筒.与其他几位讲课教师不同的是
,她从不去翻看课本,备课笔记,在讲台前,课桌间自由走动,时而配乐朗读,时而即兴板书,时而激发学生想象,时而启发思考,从容地与学生交流,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娴熟自如,师生配合得那样和谐,完美,给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听课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想了很多很多.
当迈向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我做为一名立身于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深感无限的自豪,又觉责任的重大.我校提出的"素质教育,科教兴国,争创全国示范性重点高中"这一串烙满时代教育印记的鲜明口号,回响在我们耳际,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要让贫瘠的土地上长出绚丽的鲜花,结出累累的硕果,要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我们首先必须做到的是:立足于讲台,开拓教室的空间,用新鲜的活水浇灌求知的心灵,用灵动的智慧的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乐".
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塑造灵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我们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事业华章乐彩的立体大舞台.为什么我们有时满腔热忱地走进课堂,但有的学生听课却是提不起精神,恹恹思睡 为什么我们有时花大力气备课,教课,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效果依然不理想 为什么我们把自以为好的东西塞给学生,毫无保留,学生的能力却依然平平 这其中固然可以找到多种原因,但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恐怕是我们所教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还没能和学生心中的弦对准音调,没有能在学生心中弹奏.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如果我们不研究学生对语文课的要求,不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迹呢
前人说得好: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框框里跳出来,不要担心讲解有什么遗漏,摒弃面面俱到的做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取舍,剪辑教学内容,就会感到春风拂面,别有洞天.比如景物描写,是许多散文的共同
点,如果篇篇必讲,泛泛而谈,从初中到高中老是重复一个声调,学生怎么会不腻烦呢.如果我们指出景物描写的个性:有的勾勒,有的工笔;有的动静交融,有的疏密有致;有的如水彩,恬淡明丽;有的如油画,浓墨重彩,光感质地清晰.学生就会感到兴奋,感到新鲜,感到求知的愉悦.
让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散发魅力,是优化教学模式的突破口.我们要突破文路,教路,学生学路一条线的传统课堂模式,不断注入活水,使教学常教常新.有些课文按顺序展开,我们不妨来个倒教顺理,中间开花,一下子将文章的精华提炼出来.有些文章篇幅太长,我们不妨迅速切入中心,辐射全文,做
到纲举目张,又何必慢吞细咽,浪费时间呢
让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将美育的因子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乐学,乐美,得知识受陶冶,是未来课堂教学的一个崭新命题.语文教学用的是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读的是丰富多彩的美文佳作,在艺术渗透,多媒体运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用艺术开拓语文课堂的空间:以
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氛围,以表演体验情节,用对联串缀文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让美的艺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是一个需要开拓的,充满生机的时代.为了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为了使我们的70年老校在世纪之交焕发崭新的生机,让我们在三尺讲台,一方黑板上绘制动人的五线谱,为学生弹奏美妙悦耳,经久不息的音乐吧!
共2页,当前第1页12<>
【教师演讲稿:拨动学生的心弦】相关文章: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