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义观后感
上星期,我观看了电影《郭明义》,虽说郭明义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名字,但我对他的事迹倒是没有过更深的了解。印象中的他是高考议论文的常用素材,是“雷锋传人”,是全国道德模范,通过影片我看到了郭明义的点点滴滴,他的平凡身份与不平凡的信仰让人动容。
在电影中,郭明义的扮演者侯勇塑造过许许多多的军人形象,向来是以硬朗、威严的形象示人,而这次饰演的郭明义却与过往完全不同,他只是鞍钢的一名普通工人,身板不算硬,个子也不高,骑着一辆28寸自行车,穿梭于城市、乡村的道路上时,很担心就这么倒下了;可当他多次提到“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党员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他付诸实际时,他的形象立刻就高大了。
英雄对得起世人,却对不住自己人。郭明义一家过得可谓一贫如洗,他舍弃的是物质财富,攫取的是精神财富。电影中那一沓厚厚的献血本,三次将家中的电视机捐献给更困难的人,他为白血病患者奔波只为寻找合适的骨髓配型,将单位分房多次让给工友而一家三口挤在小小的宿舍中,我确实同电影中的其他人一样不理解,也不会这样做。可扪心自问,当我自己处在万难之中,是否渴望别人拉你一把,是否想要一份无关同情、可怜的无私帮助呢?
答案可以肯定,人人需要一双互助之手,社会也需要这种信仰。特别像影片中身患重症,但梦想站上舞台的白血病男孩,他的亲人朋友都放弃他时,郭明义的所作所为挽救了这条年轻的生命,无论“郭叔叔”付出了多少,看结果都是值得的,因为生命应该被尊重。看完影片,我反省自己为别人做过什么,当朋友有难时,有没有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志愿活动与自己的娱乐冲突时,是否放弃娱乐去参加公益活动。作为共产党员,不求做出什么感天动地的事迹,只要平时多做一些工作,周末参加一些志愿活动,愿意花精力去关心有难处的人,人与人之间便能多一份温暖!
郭明义观后感(2)
今天观看了《郭明义》这部电影,影片中郭明义的事迹犹如在巍峨的高x上树立的标杆,我看后非常感动,追随之情油然而生。
郭明义是一名普通的鞍钢工人,十几年淡泊名利,勤勤恳恳坚守着本职岗位,并把剩下的几乎全部精力投入到帮助“更困难的人”中去。多次让房、几十次献血,虽然家里条件不宽裕,但他捐款无数次,累计达12万元。别人眼里的杯水车薪,他脚下的跬步x里,他用自己的行动抒写了感人的篇章。
影片开头,郭明义通过他过硬的专业技能,发现了进口装备的质量问题,用自己十二分的坚持,为企业获得了外方10万美元的赔偿。外企主管对郭明义的敬业精神、技术能力非常赞赏,愿高薪聘请他,但他婉言拒绝。这位主管对郭明义说了这么一句话:“你是我认识的最最轴的人。”是啊,郭明义是如此的执着,甚至可以说是一根筋的执拗。这种对工作的执着,对质量的执着,对真实结果的执着,本身便让人感动。这种工作中的执着、较真是可贵的,对现实工作的推动是巨大的。现在不少人因为人情世故而收起了较真,因为贪恋安逸而丢弃了执着。每每想起郭明义的“轴”,我都在找自己身上的执着劲头,庆幸还有不少,这可要好好保存,别过了几年,人没长几岁却把执着的劲头都给散了。
郭明义的执着不仅表现在工作上,在帮助他人方面,老郭的执着可谓更进一步。电影中,郭明义在物质上帮助困难的人,捐款捐物不在话下,他更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捐助。为帮白血病人寻找配型,郭明义用休息时间在各地奔走,用自己的执着,化作他们的手,让他们能触碰未来,化作他们的腿,让他们能奔向希望。郭明义多次让出单位分房名额,其中一位受益的同事老刘对她说:“你活得太亏了!”是啊,他是全身心的奉献着,他的执着在此刻有多少人能够理解。我搜索网络,可以看到诸多对郭明义的评论,总有一部分人对他的举动冷嘲热讽。我扪心自问能理解郭明义多少,一时也不能给自己一个答案,我很敬佩他,我被他的所为感动了,如果让我向他一样做,我现在是绝对做不到的。我做不到,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思想境界实在是相去甚远。但我或许我能从他的百分之一或是x分之一,哪怕是万分之一做起,我想这是可行的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句话用在郭明义身上也是非常契合的。郭明义是个极端的例子,我们无需评价其有多少现实的价值,也不用非给他扣个冠冕的帽子。或许闭上眼睛,静静用心去感受郭明义的精神,让自己和他来一个静默的交流,然后问自己,我在远离还是在接近他?巍峨的高x,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那标杆所在的陡壁x巅,对于那些愿意攀登的人来说,那就是前进中的指引,是要靠近的方向。他是高远处的鲜明标杆,我们用心感受,用生命的长度去缩短和标高的距离。我想这才是郭明义带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郭明义观后感(3)
郭明义,辽宁鞍x人,鞍钢矿业公司齐大x铁矿生产技术室一名普通的采场公路管理员,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xxx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是xxx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影片开头,伴着隆隆的机车声,主人公郭明义出场了,一身典型的施工现场工作服,用英文与一位外国工程师力争一个技术问题。没人会注意到一辆大型重机车的一个小裂痕,外国工程师对其监督下的机车质量之好深信不疑。在一片漠视中,郭明义坚持上报机车的质量问题,多次与外国工程师据理力争,最终他的坚持与认真为企业挽回了损失…
这是郭明义同志给我的最初印象,耿直、认真、坚持,他就好像生活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老一辈人,那么执着、无私,和现代社会的放任、逃避、漠视格格不入。
随着影片的进程,我又了解到他热心奉献的一面。他帮助身患重病的小女孩筹集医药费,到航空公司乞求负责人帮助小女孩完成当空姐的梦想;他不辞辛苦,历经3年时间为身患白血病急需换肾的小男孩找肾源;三次将家里的彩电送给贫困x村小学的孩子们;几次将单位分房的机会让给他人。郭明义他是妻子眼中的“郭傻子”,他义务献工、献钱、献血;15年来累计献工15000个小时,先后资助180多名贫困学生读书,参加了54次义务献血和捐献血小板;他总能看到比自己家人更需要帮助的人,总能尽其所能帮助别人;他是铁矿职工澡堂里的搓澡工,因为下班后总要在澡堂里忙活着帮工友们搓背,嘴里还不停讲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鼓励大家捐献……
甘于清贫、安贫乐道是中华民族最为推崇的美德,舍己为人、甘于奉献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标尺。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家,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党员这一名称,从根本上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
作为党员我们应将用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去诠释“怎样做党员”这个看似简单实则绝不简单的问题。让我们争做播种者,将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种子传播下去,让一代代人收获、让一代代人继承。
郭明义观后感(4)
看完影片《郭明义》后,郭明义的爱岗敬业、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的高尚品德深深感染了我,给被这追名逐利的社会侵染的内心来了一味心灵鸡汤。
郭明义,先是一个普通的战士,转业后成了鞍钢大齐x一名普通工人,拿着微薄的收入,似乎就是一个平凡、看似前途黯淡矿x工人。然而对工作,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正是他的细致认真,及时发现了进口设备的质量问题,正是他的无私奉献,在矿x发生灾难时,他走在抗灾抢险的最前线,为国家挽回巨额的经济损失。对他人,他助人为乐,为了帮助素不相识的患有白血病的男孩,他三年如一日的寻找配型骨髓的李国华,最终挽救了男孩的生命,为了帮助患有白血病的付苗苗圆梦,多次找民航公司高层,最终圆了付苗苗的空姐梦。对社会,他默默奉献,先后56次献血,献出了比自身血液多十倍的血,不知挽救了多少群众的性命。正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人,却在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就。
其实,粗看《郭明义》,由他的工作、捐款捐物、献血、寻找干细胞等内容构成,似乎内容有点繁杂、琐碎,内容之间没有紧密的因果联系,主题不够明确,然而仔细回味,正是这样,才饱满的刻画出了一个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时代人物形象,更深层次来看,串联他这些感人事迹和优良品质的是他内心深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宗旨意识,用时髦的话来说,是一种 “人间大爱”。
而正是在郭明义身上体现的这种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让我对我们职业学校和职业学校老师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职业学校和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职业学校的生源多是一些成绩差、不守规矩的学生,所以社会上甚至行业内流行一种说法或者说偏见,认为作为职业学校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再加上这些学生多是来自农村家庭,不像其它名校一样,很多学生可能来自政商名人家庭,因此对职业学校来说,没有任何优质的社会资源。而做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虽然与其他普通高中老师拿着同样的财政工资,但是隐性的福利奖金差,而且管理的学生以成绩差、不服管的居多,也不能因教书而结识什么达官贵人,反而在与学生家长交流中容易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自然而然,社会上乃至行业内似乎对职业学校、职业学校老师的认同度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教育行业的边缘人群,而职业学校的部分老师似乎也受到了这种影响,一些老师甚至采取了得过且过的思想来对待工作,没有激情,使命感、责任感不强。
然而认真反思这种现象,这其实恰恰体现了一种教育功利主义的作祟,我们忘记了教育的本位和宗旨。教育,其最基本宗旨、最高贵的品质应该就是教书育人,绝不能以学生今后成就的大小、能够掌握多少社会优势资源来作为衡量标准,只能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标准,而正是从这个标准来衡量,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教师更应该受到尊重,职业学校教师更应具备职业自豪感、自信感。因为学生无高低,但是学业有优劣,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职业学校面对的学生确实是相对来说难以教育、管理的人群,但是正是如此,虽然我们职业教育要付出更多辛勤和汗水,但我们的职业教育更体现了教育的本旨,因为我们的教育,让这些成绩并不好、直接融入社会存在困难的学生在青春期学会了共处、学会一技之长,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郭明义观后感(5)
在当下热闹而喧嚣的电影环境中,这部影片却从容而朴实,一如其简简单单的片名《郭明义》——它来自一位有着30年党龄的普通共产党人的平平凡凡的名字。
这部影片取材于真人真事,艺术化地表现了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人如己,甚至爱人超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他先后获得的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xxx特等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xxx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之外,这部电影为郭明义这样一位普通但却光彩照人的中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树立了一座朴素的丰碑。它像一面镜子,让每一位观众的灵魂得到震动,也让我们各种“皮袍下的小”更加无地自容。
影片中由侯勇扮演的郭明义,无论是外形、气质、行为,都最大限度地还原和接近了生活中的郭明义。那性格的轴,那笑容的憨,那心肠的热,那生活的简单,那语言的通俗,都为人物塑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影片也没有过多地去追求戏剧性的冲突,虚构大起大落的情节,渲染大悲大喜的情绪,而是老老实实地选择了郭明义生活中各种感人的事迹,用从容的手法还原出来,用生活本身的朴实来打动观众、感染观众。无论是他作为“业余”翻译向外国公司讨回赔偿,还是帮助白血病少女获得新生;无论是他三次将自家彩电送给别人,还是将一生中工资的一半都资助了他人;无论是他20年献出超过自身血量10倍多的鲜血或是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每一个看似平凡的行为、看似细小的事情,都不动声色地托举出一个像金子般闪亮的灵魂。这部影片是《闯关东》等著名电视剧的编剧高满堂先生的编剧作品,尽管这类影片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英模”话语体系惯性的某些制约,但是影片已经尽可能还原出生活的质感。而它的美学意义也恰恰体现在,当生活能够打动你的时候,尊重生活就能打动观众。过多的技巧性修饰、过多的因果逻辑演绎出的戏剧冲突,常常让本来感动人的生活变成矫情的故事。
这部影片,对于郭明义的性格、心理的内在性揭示虽然不够充分,但是却用大量“无私奉献”的事迹,串联起郭明义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通过郭明义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展示了他朴素的价值观。当别人以为他疯了、傻了的时候,他严肃地提醒对方:你虽然有20年党龄,但也许你已经20年没有看党章了吧?当孩子问他为什么总能发现比自己家庭更困难的人的时候,他淡然地回答,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见;当妻子责怪他对家庭照顾太少对别人关心太多的时候,他会略显惭愧地回答,看到别人比我们更苦更难的时候,我总不能把头扭过去,装作没有看见吧?„„他的价值观就是这样朴素,一方面是一种道德关怀,爱人如己;一方面又是一种政治信仰:做一个共产党员,就要能够让人看得出来!现实生活中,一个共产党人是否能够被群众看出来,看出来他是否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来说,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严肃的考验。在革命年代,成x上万的先烈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换来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合法性,而今天,无论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或是郭明义这样的普通共产党人,将如何用我们对待利益、对待名利、对待人民的态度、方式和行动,来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郭明义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仿佛明镜高悬,“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见。”
《郭明义》由主旋律电影的“金奖导演”陈国星执导。与陈国星导演的主旋律影片的一贯风格相一致,这部影片在剧作风格上虽然朴实无华,但是却并没有选择纪实语态的叙述,而是选择了一种常规戏剧的影像风格。画面优美、构图完整、镜头流畅、节奏紧凑、声画互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制作精致、氛围渲染充分的艺术世界。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那座宿舍楼,如同生活中郭明义一家3口人至今还居住的xxxxxx齐大x镇,一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宿舍,其建筑的外形,如同一个人字,既增加了画面的造型感,同时也成为一种符号:正是这些生活在宿舍楼里的普普通通人,支撑起了一个坚韧的沐浴在朝阳中的大写的人,他们感动中国,更应该感动曾经在党旗下举起拳头庄严宣誓的每一个中共党员。
郭明义观后感(6)
看完电影《郭明义》,人们会觉得,一个时期以来一些电影里缺失了的精神和灵魂,终于回来了。
以郭明义为人物原型,在真实生活及经历的基础上再创作,拍摄一部电影,其实是很困难的。面对这样的题材,创作者们以郭明义捐款助学、帮助孤寡老人、56张“精神存折”等一系列故事为叙事线索,又设置了一条主线,就是他帮助患白血病的女孩苗苗寻找配型,围绕纠结其中的金钱、生命、家庭等种种矛盾,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深刻展现了郭明义丰富而美善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人生信仰,真实地艺术化地反映出他崇高的价值观、幸福观,他的高尚境界和博大情怀。
扮演郭明义的演员侯勇说,他们是要用郭明义的幸福观打动电影观众。“帮助别人时他很快乐,那是一种非常单纯的幸福感。现代社会人们忙着赚钱,幸福指数很低了,但是郭明义没钱,却活得很幸福。”有报道说,xxx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们有幸先睹为快,很多人看完片子,已是泪流满面。
为什么一部电影能够这样感人?
有媒体说,《郭明义》感人是因为它真实。就像导演陈国星说的:“这是真人真事儿,没有宏大叙事,却带给观众更多的感动和更大的震撼。”真实,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对于电影美学品格的最基本要求,然而,更高的要求是在“真”的基础上怎样凝练和表现出“美”与“善”来。
要想到达这样的艺术境界,一定要精心塑造人物。电影艺术是人的艺术,在一部电影里,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人性的真善美能够更加震撼人的思想,感染人的心灵了。而塑造人物的艺术功力,则全在于是不是能够塑造出“这一个”来。所谓艺术典型的“这一个”,是黑格尔美学思想里关于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和规范,要义是,“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
郭明义毫无疑问是一位当代“英模”。但是,影片中的这个郭明义又是一个“英模”艺术典型的“这一个”。电影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的成功描写,使得人格的多方面性在郭明义这个“英模”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他们将人物命运与时代相结合,在时代大背景下展现出蕴含在“英模”身上的世俗与伟大来,塑造出来郭明义这个“英模”的艺术典型的“这一个”。比如,在外面,郭明义一身光辉,在家里,他同样有真挚感人的夫妻情爱和父女亲情,同时也还有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琐事。
电影《郭明义》用了很多的画面语言。郭明义正像毛泽东描述的,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身边人的所有问题,都能够引起他的高度重视。郭明义都把这些问题看作是自己责无旁贷的天职,始终怀着一腔纯真的情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帮助别人。这是什么?这就是崇高!郭明义的银幕形象就真的像孙中x说的,是在“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了!也真的就是毛泽东说的“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影片中,郭明义具有的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人类共同崇高的美德,释放出来的是撼人心魄的光华,形成的是催人奋进的力量,锻铸成的正是真善美的辉煌。创作者成功地塑造也成功地释放出来的,正是这个人物一身的震撼人也感染人的人格魅力!
有了“这一个”郭明义,有了这样的“郭明义精神”,我们真的可以说,一个时期以来被人诟病的缺失了精神和灵魂的电影,终于带给我们广大的电影观众一些亮色了,原本就应该包蕴着的富含的精神和灵魂,终于又回到电影里来了。
对于我们一些曾经迷失了的电影文学家和电影艺术家们来说,这样一种电影精神和灵魂的回归,说难,其实也不难。电影《郭明义》的借鉴和启示就在于,创作的时候,技巧固然重要,决定一切的也还是我们的高尚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郭明义》剧本几易其稿,在修改到第八稿时才决定开机。剧作家高满堂在剧本中着意刻画的就是郭明义平凡的却无垠的大境界。高满堂理解,“他是一个普通人,却有着常人没有的情怀。别人不相信郭明义能33年如一日的践行雷锋精神。但郭明义说‘我就是做党章中应该做的事’,这是最触动我创作冲动的地方。”高满堂坦言,要写好郭明义并不容易,他是活生生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他的言行举止不能夸张,要让人信服,还要让人感动,理解他的信仰和幸福观,并要感染到每一个人。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