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安排,9月20日至28日,城环农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肖芳副主任带领下,在听取扶贫办、农业局、住建局等17个职能部门关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深入到xx县、xx县、xx县、xx县四个县进行了调研,走访了8个镇(办)、16个村,与市县两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镇村两级干部、驻村工作队、部分贫困户代表近200余人进行了座谈,10月9日至13日,调研组又对xx、xx、xx、xx四县8个镇16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暗访,深入了解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征求了大家对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了这一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中、省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压实责任、夯实举措、狠抓落实,持续实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帮扶体系进一步健全。调整充实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市级领导分别深入包抓县区、镇(办)村进行明察暗访和督察调研。充分发挥“八办三组”的作用,强化扶贫工作督查考核,围绕“八个一批”重点任务,分工明确,协同推进。积极实施国企、高校、医院三大帮扶体系,调动民营企业、群团组织等社会力量,深化苏陕扶贫协作,认真落实我市与xxx签订的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协议,形成了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扶贫大格局。组织研发“xx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脱贫攻坚全过程信息化、精确化动态管理,让脱贫攻坚工作在大数据的助力下精准发力。
二是多种帮扶措施综合推进。通过严格信息摸底,动态调整,逐户逐人分析致贫原因,综合运用“八个一批”帮扶措施,因人因户精准施策,有针对性的落实临时救助、教育帮扶、就业扶贫、医疗保障、生态补偿、兜底保障等政策,使一大批因灾、因病、因学致贫的贫困家庭和人员实际困难得到有效解决,贫困人口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如,xx县俎波妮荣登“中国好人榜”,张敏元家庭荣获全国“五好家庭”称号,xx县身残志坚创业脱贫先进典型刘斌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提名。
三是贫困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及相关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重视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增加投入,为贫困群众增收创造条件。启动实施“三变”改革试点村x个,覆盖贫困户x万户,涌现出xx县鲁桥镇“185”模式、xx县袁家村“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等一批“三变”改革典型。通过劳务输出、公益岗位就业、土地流转、参股分红等方式,拓宽收入渠道,贫困群众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是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在安全饮水方面,建成项目x个,年度计划退出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饮水安全标准。在道路改造方面,完成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工程路基x公里、路面x公里,完成深度贫困村通组路项目x公里,年度计划退出的贫困村及4个摘帽县行政村已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在危房改造方面,全市x户农村危房改造已全部竣工,达标入住x户,占x%,其中年度脱贫户x户已全部达标入住,达标入住率x%。在易地搬迁方面,全市x户x人安置房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实际入住x户x人,实际入住率x%。
五是扶贫资金投入逐年提高。截止8月底,今年全市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投入x万元,其中:中省下达资金x万元,市县下达资金x万元。市县资金中,市级安排x万元,占同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x亿元的x%,较上年增长x%;县级安排x万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x亿元的x%,较上年增长x%,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体来看,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2022年全市共脱贫x万人、贫困村退出x个,贫困发生率从2022年的x%下降到x%,今年的4个贫困县摘帽、459个贫困村退出和7.33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进展顺利。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中省的具体要求相比、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任务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贫困群众靠产业稳定脱贫增收的基础还不牢靠。就目前而言,基本做到了每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都有一个增收产业,但是部分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贫困户稳定增收的基础还不牢靠,特别是农业产业遭遇今春低温霜冻灾害,苹果、桃、葡萄等普遍减产,核桃、花椒等干杂果尤为严重,贫困户增收受到很大影响。一是产业扶贫缺少长效发展机制,有些地方统筹谋划、规划引领还不够,短平快的产业多,长短协调、谋划长远的相对较少;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多,规模经营、抱团发展的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缓慢,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数量少、实力弱。二是个别易地搬迁安置点的脱贫产业规划滞后,配套带贫企业能力不足,对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带动作用不太明显,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
二是贫困村集体经济较弱。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地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不均衡,个别地方还有畏难情绪,没有充分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在提高村级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巩固基层组织、凝聚人心等方面的重要性,对发展集体经济还存在能力不够、信心不足的问题,即使已组建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但大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规模偏小、品牌认证较难等现实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贫益贫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个别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强。各级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下了很大功夫,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有个别贫困户自我发展意愿不强,“等、靠、要”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是个别贫困群众长期养成的得过且过、坐享其成的习惯改变不大,在得到各级各类扶贫政策的扶持后,更加心安理得,不愿参与产业发展,只是一味地坐等别人上门帮扶。二是个别贫困群众认为脱贫攻坚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将享受脱贫攻坚的扶民惠民政策,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坐享其成的谋生手段,不愿公开自己的真实收入,瞒报、谎报,认为越往后扶贫力度会越大,他们得到的实惠也就越多,所以心里不愿脱贫,或者说根本就不打算脱贫。
四是贫困村人才严重匮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贫困村里有头脑、有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人大多数选择外出务工挣钱,剩下的人口多为老人、孩子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病人、残疾人,贫困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贫困村经济落后,发展速度缓慢,能够返乡创业能人不多,有知识、有见识的青年人比较少,缺乏懂市场、会管理、有技术的致富带头人,扶贫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困难较大。
五是易地搬迁后旧宅基地腾退难度较大。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截止9月17日仅完成x%。一方面是在易地搬迁中,能够达到整村搬迁标准的几乎没有,搬迁户大多分散在各个行政村,给复垦造成很大难度。另一方面是搬迁群众每户都有一定数量的农业生产用具,但搬迁新址一般与居住原址有较大距离,旧宅基地腾退后不仅农具无法存放,而且往返费时费力,影响了劳动生产和腾退旧宅的积极性。
三、意见建议
一是要强化领导,增强扶贫攻坚能力。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脱贫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落实好各级脱贫攻坚的责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机制。要牢固树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加快出台我市贯彻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的进度,统筹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并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需求,形成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要在当前工作开展的基础上,按照脱贫标准,认真组织开展查漏补缺工作,逐户核对、逐户销号,实现“真脱贫、脱真贫”,防止“数字脱贫”。要加强全市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成果运用,随时更新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库,努力做到政策精准、落实精准、进退精准、成效精准,让脱贫攻坚工作在大数据的助力下持续发力。要围绕我市探索形成的脱贫攻坚“六四四”工作方法,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站、微信等平台,宣传报道我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总结的突出亮点,努力营造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浓厚舆论氛围,激发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的热情。
二是要狠抓产业,夯实脱贫致富根基。要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以全市整体产业规划为依托、传统优势地域产业为主导,因地制宜抓好地方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要建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眼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排组织生产活动,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副土特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名优农产品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发展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贫困户通过入股参与“保底分红”,增加租金、股金和薪金收入,让他们更多享受产业发展的成果。要重点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扶贫资金,不断健全完善财政扶贫资金贴息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民营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
三是要固本养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尽快出台符合法律规定、符合发展需要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相关政策,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要依托资源优势,立足本地实际,结合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要不断完善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多种形式的资本参与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导村集体和农民通过资本联合、劳动联合和产品联合等形式,采用领办、入股、出租等方式,在引导农民致富的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四是要因势利导,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自主脱贫结合起来,积极推广我市总结的“志智双扶”经验和一些典型案例,善于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激励贫困群众,让贫困户从其它贫困户脱贫的典型中受到激励,最大程度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必须把帮扶措施与参与劳动结合起来,围绕种植、养殖、特色产业等制定完善的产业脱贫指导方案,进行产业脱贫培训,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要将因病、因灾、因残致贫群体,以及五保户、低保户等无劳动能力的对象,纳入社会保障兜底工程,进一步加大扶贫补助力度,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特殊困难群体得到优待和保障。
五是要整合资源,凝聚各方脱贫攻坚合力。要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机遇,加大对中、省扶贫项目和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要统筹整合民生项目资金、定点帮扶资金、涉农项目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发挥资金整体效益。要进一步加大“四支队伍”整合培训力度,培养既能准确掌握落实中省政策,又爱农村、懂农业、会经营的扶贫队伍;要落实好“三项机制”,关心关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注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培养、发现和使用干部,更好地调动广大扶贫干部的积极性。要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人才交流培训力度,研究出台鼓励在外创业能人、大学生回乡创业和有利于贫困地区人才引进的激励政策,让他们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要进一步积极推动苏陕合作协议落实,持续加强产业协作、劳务协作、项目帮扶、人才交流等合作,推进结对关系下沉到镇、细化到村,促进两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