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铺开后,中央明确了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对党员不评定格次,并不单独设立组织处置环节,笔者认为,这是中央结合基层党员队伍的现状,为避免激化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而做出的正确决策,但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负责人应该有清醒的认识,避免步入“不单独设立组织处置环节”就是不要“刚性”教育的认识误区。
所谓“刚性”教育,就是通过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来教育其他党员的方法。与之对应的则是“柔性”教育,即以思想灌输和理论教育为主的教育方法。
从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来看,由于在坚持“柔性”教育为主的同时,不放松“刚性”教育,做到了刚柔并济,相得益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这种“刚性”教育方法在党员中产生了较大的震慑力,,有效地纯洁了党员队伍,在党内形成了先进更先进、后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
一直以来,我们党都十分重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始终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中组部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制度的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并对不合格党员进行组织处置。目前,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之所以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以不过组织生活、不交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任务的“三不”党员为主体的不合格党员数量有上升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管理失之于宽,“刚性”教育不够,是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制度在基层没有得到根本落实,若不及时对他们作出严肃的组织处理,其他人就会学样,这类党员就会越来越多,处理就会更难,因为“法不责众”,也难以责众,最终将会严重损害党的肌体,削弱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次教育活动,尽管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不对每个党员逐一确定格次,也不单独设立一个组织处置阶段,但并不是说不动真格,并不是说对不符合党员标准的行为和现象放任不管,并不是说对不合格党员不进行处置。如果我们错误地理解为只要“柔性”教育,而忽视“刚性”教育,不对不合格党员进行相应的组织处置,这对那些不合格党员来说,无疑是隔靴搔痒,不能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最终难以在党内形成争先创优的激励机制。
因此,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基层党组织应把坚持正面教育与贯彻从严治党方针有机结合起来,把“柔性”教育与“刚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少数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完全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通过思想灌输和理论教育,净化他们的灵魂,陶冶他们的性情,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热情帮助,促其整改,提高素质;对问题严重、事实清楚、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合格党员,要坚持实事求是、慎重稳妥的原则,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处置,做到既不失之于宽,也不失之于严,既要达到纯洁党员队伍,维护党的良好形象,让群众满意的目的,又要让受处置的党员心服口服,不留任何后遗症。只有这样,才真正体现了中央的意图,才真正使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制度得到坚持,才真正能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收到实效。
【“刚性”教育作用不可忽视】相关文章: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