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随心所欲》是一部由让-吕克·戈达尔执导,安娜·卡里娜 / Sady Rebbot / André S. Labarthe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随心所欲》观后感(一):非線性的書寫
結尾時那毫不留情的兩槍震撼到我了...
難能可貴的是不僅體現導演的強烈風格 還是在無聲中巨大的人文關懷 具體而微地引領到一個女人的愛與生命 很喜歡
《随心所欲》观后感(二):哪有随心所欲
影片中文译名随心所欲,实际上生活怎么可能随心所欲,你抛弃了生活,生活就会抛弃你。大多数人走的路不一定是对的,但往往是安全的。你离开了人群,也就走进了危险。最终的结果可以预想得到,但这代价是不是她愿意付出的。看完电影,像看了本小说。叙述方式,排布,摄影机的运动,女演员的表演,台词,都很有趣。
《随心所欲》观后感(三):淪陷在物慾,就像去街角買麵包
很輕快的,那個巴黎時尚女因為缺錢去當了妓女.
寫介紹信時不知自己的身高,還可愛的用自己的手掌去丈量.
沒有靈肉被汙辱的任何念頭,或鏡頭在這片子裡呈現.
反而是簡單的像去街角買麵包一樣.
很樂觀的樣子,在一種沒有警戒,沒有準備的狀況下,就死了.
片名的眾多翻譯,我最喜歡的還是:賴活
《随心所欲》观后感(四):“词不达意”
说它是影片,更像是 ‘语言’ 和 ‘表情’。结构还是很新颖,无限贴近于nana的生活,就是生活。看着看着越来越觉得沉闷,好像就是生活的占大部分的沉闷面。盘子就是盘子,生活就是生活。再怎么形象化,不是本质的终归不是。大概词不达意才是合理的存在。一个人绞尽脑汁还是找不到合适的言辞,还好还存在思想。要不思想即是言语有多赤裸恐怖。
《随心所欲》观后感(五):人生在世
它就像你在午後三點半灑滿初秋溫煦陽光的空闊大街上漫步時驟起的一陣小雨。你本能地知道你應該隨便找個街邊的商店避雨,但這雨卻溫柔而毫無進攻性,不論你穿的衣服是不是防水是不是會因沾水而脫色,這些考量都被這雨的輕浮死死按在原地不能被你的大腦調用。於是你安心地被這雨包裹住,陽光換成了聚光燈在無垠的這條街上準確而迅速地定位到了你身上。你已無從逃離,你並不知道十分鐘后這小雨會突然轉為暴風雨。這就是你的生活。
《随心所欲》观后感(六):吕克戈达尔
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吕达.戈达尔的代表作之一,对于那个时期动荡社会的反思,有点晦涩难懂。整部电影的风格也象片名一样,片段式的画面,没有因果,互不相联,音乐的突然出现、消失,无端插入的哲学,甚至连开头与片尾的死亡都显得很随意,从影片中看到的是生命的渺小 这是关于一个女人的生活,她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几个看似凌乱的词语和章节拼凑成了她的一生。 起初,在她还是个女孩儿的时候,她不顾一切的追逐着她的梦想
《随心所欲》观后感(七):Vivre Sa Vie
《精疲力竭》和《赖活》的某些时刻,我感受到它们带给我的一种身体上的愉悦和痛苦,对于那些无法感觉到这两者的人,我不会尝试和你们交流。
某些电影风格中纯粹的非现实感,故意或者无意,在充满诱惑的同时,也会让我们感到模糊。在另一方面,最强有力的现实感可以暂时诱惑到我们,但最终却会让我们感到饥饿。《赖活》这样的电影,一路上不断拉着我们,先是向着抽象的尽头,然后又向着具象的极限。毫无疑问,情感正是在这样的运动中产生的。
有些电影会让人喜爱,但是它却不会邀请你一路跟随,有些电影能为你打开一扇门,能让你觉得电影就此开始,电影从它这里重新开始。
《随心所欲》观后感(八):爱的看法
你对爱有何看法?
那是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莱布尼兹提出了随机性的概念,随机真相和必要真相构成了生活。德国的哲学家给我们揭示了,在生命中,人只考虑生命的劳苦和错误,那人定会设法应付真相。
爱不应该是这唯一的真相吗?
那么看来,爱应该会总是真的。
你知道任何马上知道他所爱为何的人吗?不。当你20岁的时候你不知道。你所知的都是些零碎的东西,你会武断地做选择,你的“我爱”是不纯的事务。但要完全的去爱你所爱的,你需要成熟——意思是探求。这就是生命真谛。
那就是为什么爱就是个解决的办法,如果那是真的话。
《随心所欲》观后感(九):为什么没有人敢质疑?
我强忍着看了三遍,试着去发现戈达尔的美好,但我失败了。 这片除了那段实验性质的机关枪断奏式剪辑真的没啥说的。 有人说移动镜头、脸部大特写和构图、极简的场景、哲学命题的探讨,这些还不都是学的德莱叶的?况且真的很无聊、说教和充满着自娱自乐。剧情单薄的不像话,最后一段简直莫名其妙。戈达尔编故事好像在站在上帝视角,把一个姑娘的悲惨遭遇表现的很刻意,正如伯格曼所说,戈达尔的电影好像要故意高人一等似的。
电影的发展离不开质疑和创新,何必抱着这些陈腐的东西吹个不停!高达就是一座山,压的这群影评人连反驳都不敢,即使看后无感,也要吹上一番,这真是电影的悲哀。
《随心所欲》观后感(十):随心所欲
一个人去看了随心所欲,很典型的文艺片,第一个镜头就是Nana哭泣的黑白面部特写,联想到不久前看伯格曼的假面,心理防线已经崩塌了一半,幸好是80分片长。
最近连续看了好几部全篇金句的电影,主题都很晦涩,有一些能理解,也有很大一部分连对话语义都连贯不上,可能也有翻译不准确的原因(不过很明显比票房大卖台词却全靠流行语和段子堆砌的国产片高明很多)…加上新浪潮时期的作者电影都有一种炫技似的创新,洋洋洒洒大写着才华和自信,看不懂剧情,跪舔镜头和结构也没毛病。
唉,不管怎么说,娜娜很美,超出我对妓女以及色情产业的认知。最后猝不及防的两枪像打在了自己身上。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