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产生背景: 走进宜兴丁蜀镇,到处可见陶缸、陶罐、瓮、盆,眼睛里看到的都是陶。而这里的孩子却又是土生土长在泥凳边长大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陶联系着,在参观均陶厂后,我们的孩子这样请父母写道:在大缸中饶来饶区,真好玩~~~~~~有了这样的体验,这个活动便自然生成了。 活动目标: 1、 在玩中发展幼儿多种动作技能,提高协调能力。 2、 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从中发现尝试缸的多种玩法。 3、 在玩中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高度为22cm,口径为27cm的小缸若干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 1 ) 幼儿自由入场,师:看,那是什么?幼:小水缸! (2) 鼓励幼儿用最快的速度找一只小缸。师:你们听,缸里传出一段好听的音乐,来,我们一起做运动! 教师自编热身动作如: 上肢运动两手扶缸,按节奏拎放; 下蹲运动手扶缸沿,做左右下蹲动作; 体转运动将缸翻转底朝上,站在缸底上屈肘体转; 腹背运动两臂伸展,俯身,两手交替触摸小缸; 跳跃运动以缸为中心,双脚分开,左右前后跳跃; 整理运动坐在缸上做放松动作。 设计意图: 让幼儿对缸有初步的体验接触,从中引发幼儿对玩缸有一定的兴趣。以轻松、自在、积基极的态度,投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 花样玩缸,请小朋友想一想小缸可以怎么玩?你还可以找个朋友一起玩(可在一排缸上走、爬、跳、跨;绕缸单、双脚跳跃;绕缸跑;在缸内行走;缸上平衡;以缸为障碍进行跨跳;缸上加缸进行跨跳、走),鼓励幼儿想出多种不同玩法,并勇敢、大胆地进行尝试练习。 (2) 在幼儿玩的过程中,请幼儿在同伴面前演示新玩法,分享快乐、 共同提高。 (3) 教师以玩伴身份积极参与孩子的探索活动,时时注意孩子玩缸状况,不断随机引导孩子进行创新、合作,不断调整指导方式、方法。 如:运动量调控,可采用男女孩相互调换玩法或试试同伴新玩法等。 如:不愿合作的孩子,可请他将自己的玩法教给其他同伴,鼓励他大胆合作、交往。 如:能力弱小的孩子,则应鼓励他大胆、勇敢参与,并引发幼儿主动合作帮助同伴的精神。 这是一个完全开放、 自由的过程,师幼一直在 与缸玩游戏,没有预设的 动作难度和比赛形式,而 是不断鼓励幼儿创造性地 想出各种新玩法,充分投 入地玩,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宽松快乐的氛围
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缸的小游戏篇1
主题生成: 幼儿近段时间经常大声说话,使用工具不会轻拿轻放,弄出很大的噪音,为了让幼儿有一个良好、安静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们就进行了声音的主题活动,与幼儿一起探讨声音的利与弊。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初步知道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 2、了解声音的作用及噪音对人类、自然界的祸害,初步懂得减少噪音的方法。 活动一:寻找声音 1、 谈话:我听到的声音 幼儿的话: 我听到火车呜呜的声音、 我听到汽车笛笛的声音、 我听到冰箱发出的声音 我听过老虎的叫声 我听到打雷的声音 我听过高山流水的声音 我听过下雨的声音,滴答滴答,哗啦哗啦 2、绘画:我听到的声音 活动二: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通过图片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耳朵的结构,从而了解到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活动三:实验探讨 1、 怎么会有声音? (1)提供多样的材料让幼儿在实验中探索声音产生的原理-物体震动就会产生声音,不同的物体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提供记录材料让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让幼儿讲述记录结果。 2、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从而知道不同的材料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3、怎样减少噪音 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使幼儿知道减少噪音的方法。 活动四:分享-声音的秘密 1、统计: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声音的了解。 2、游戏: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声音的了解。 3、展示幼儿设计的作品:净化(减少)声音器 主题小结: 通过主题探讨活动,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声音对我们的利与弊,都会说出保护我们耳朵,保持环境安静的方法与措施;日常生活中幼儿也能注意降低自己说话的音量,轻拿轻放的习惯也正在慢慢形成,整个生活学习环境也比主题活动前有了较大的改观。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缸的小游戏篇2
主题选定: 生活中的落体现象随处可见:抛出一个球,它会落到地面上;向上扔出一个沙包,它也会落到地上。在一次晨间锻炼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一现象十分好奇,问我:老师,为什么不管扔什么东西,它都会往下落呢?这个问题让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为落体现象涉及到地心引力、物体重量、空气浮力等原理,十分抽象和深奥,孩子不可能理解。但引导幼儿关注、探究这一现象可以引起孩子对有关问题的思索。牛顿不正是从苹果的下落中受到了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吗? 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所主张的: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从幼儿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出发,重视幼儿对智能的运用。因此,抓住这一机会,我设计了有关于落体的主题探究活动,运用观察、讨论、查找资料、统计、实验等多种方式,起用不同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发挥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创造产品(加德纳多元智能论原文)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该主题让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在于: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落体现象,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科学奥秘的欲望,在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育目标: 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了解落体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生活中的落体应用现象进行新的设计。 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体验探索科学奥秘、运用科学知识的乐趣。 主题活动案例 我们试一试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无论你往天上扔什么物体,它都会落下来。但是同时孩子们也发现:当你往天上扔一个皮球时,皮球会迅速地落下来;可如果你扔一张报纸,不仅是扔得不高,落地的时候也很慢,报纸是飘下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体,有的落地速度非常快,有的却慢慢地落下来呢?孩子们对此产生了疑问。 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当孩子遇到一个问题,需要给予关注、处理和解决的时候,思维就开始了。而教师就是要引导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做来学。于是,我设计了我的发明这个活动,鼓励孩子们在自己的实验、探索、观察和比较中发现问题的答案,体验探索科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幼儿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愿意在自己的亲自实验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体验探索科学奥秘的乐趣。 比较不同物体的下落速度,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培养幼儿初步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小塑料玩具、软球、小沙包、手绢大小的布片等。 海报纸、记录笔。 阔的场地。 活动过程: 1.游戏:谁扔得高?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的物品,让 幼儿试着扔一扔,看看什么东西能扔得高?(引出幼儿对物体下落现象的经验回忆,知道不管什么东西都会落到地上。) 2.讨论:比较物体下落的速度,并作好记录。 ⑴你刚才扔了什么东西?它落下来的速度怎样? ⑵再试一次,比较一下什么东西落地最快。 ⑶让幼儿将自己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和幼儿一起统计各种物体下落的情况。 3.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然后讨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什么有关呢? ⑴引导幼儿使用材料相同、形状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扔上去和落下来的情况是怎样的?(得出:物体的形状会改变下落的速度。) ⑵引导幼儿使用相同形状、不同材料的物体,观察它们扔上去和落下来的情况是怎样的?(得出:物体的材料会影响下落的速度。) ⑶引导幼儿比较刚才使用的两组材料,哪一个重,哪一个轻?(得出:物体的重量会影响下落的速度。) 4.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 ⑴我们有什么办法让下落的物体比原来下落的速度慢一些或快一些? ⑵幼儿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的速度也快些;将玩具上放一个小手绢做成小降落伞向下落得慢些。 5.讨论:你刚才玩的什么东西?你是怎样改变它下落的速度的? 6.谈一谈: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我们今天的发现相似呢?(如降落伞) 活动延伸: 活动区中,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对生活中的落体运用现象进行新的设计。 鼓励幼儿继续收集有关于落体现象运用的资料,并进行统计。 引导幼儿对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进行分类。(改变形状、改变结构、改变重量等) 活动反思: 这一次活动是从孩子的生活中生成的,因为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就分外的投入。每一个孩子都急不可待地自己去试一试,每一个孩子都急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别人。孩子们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还发生了有趣的争执:谭文馨说她的报纸捏成球以后落下来的速度要比没有别成球的时候还要慢,许欣迪马上否定了她的意见,说:那是不可能的。肯定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我马上让他们俩个重新实验。原来,因为报纸捏成球以后抛得更高一些,所以落地的速度感觉要慢一些,实际上捏成球以后落地的速度是快一些的。孩子们通过比较统一了意见。 认知是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幼儿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地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布鲁纳认为,作为教师,就是要引导孩子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在活动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的位置上,不对孩子的发现妄加评论,不轻易否定孩子的不正确的结论,而是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亲自获得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最有效的。 教育的目的,决不能仅限于教会孩子一套特殊的认识规律或者知识结构;而且还要使孩子自信具有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在改变物体下落速度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给羽毛上系了一个小塑料玩具,羽毛下落的速度就快多了;有的孩子在手绢中包了一块橡皮泥,手绢落得就快一些;有的孩子把毛巾团一团,毛巾散开了,他又用透明胶带把毛巾粘起来简直可以说是花样百出。正是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孩子们体验到了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种兴奋感和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瑕疵。这次活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各个环节的时间的安排要合理。在第一次探索和讨论时,原来准备安排由老师引导幼儿统计和记录,但这样会耗费很多的时间。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