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看过克莉丝汀•汉娜的其他作品,这部《伟大的孤独》是蜗牛推荐页上的。说实话,其实我很少看APP主导推荐的作品,因为总以为营销的成份大于作品本身的价值。当然,自觉没有资格没有立场对作品作出评判,这里就个人的看法写一点读后感。 真正吸引我的是阿拉斯加。没错,我看到简介当中有阿拉斯加四个字,我果断决定要拜读一下这部豆瓣评分8.9的作品。 我一直认为,有雪原有雪山的地方有很多很多故事,野蛮的,温暖的,冷酷的,冰冷的……我没有去过阿拉斯加,可能,像我这样平凡的人这一辈子都不见的有钱能去一次阿拉斯加,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对这个地方的向往。假如我有机会去阿拉斯加,我不一定会有珂拉和蕾妮敢于生存敢于挑战的勇气。也可能看惯了平原丘陵的我,想要更为壮阔的感官刺激。我,连喜马拉雅山都不敢挑战的人,却想要感受一下阿拉斯加的白昼,阿拉斯加的夜空,阿拉斯加的雪与带着海风的空气。 要先说谁好呢?或者该先说什么好?整部作品给我最大冲击里的人不是善良豪爽强悍的大玛芝,也不是坚强有主见的瑟玛,不是聪明有头脑多金帅气的汤姆,也不是青春活力,善良帅气的迈修。是珂拉的丈夫恩特,是蕾妮的爸爸恩特,是越南战俘恩特,是继承波尔土地的恩特。 阿拉斯加,黑暗、寒冷、孤立,以一种可怕的方式进入我父亲,从内而外让他整个人扭曲,将他变成这片大地上的野蛮动物。 成年后有了小迈的蕾妮这样描述她那早已死去和阿拉斯加融为一体的父亲。从这一句话包括蕾妮后来的行为都可以看得出来,她,急于和过去和解,和她的父亲和解。最终,她还是从心里原谅了这个被她曾经憎恨恐惧过的男人。 哦,她的父亲,恩特,参加越南战争被俘虏被释放,回到西雅图每天都活在战争的阴影当中,每天都活在噩梦和痛苦中。波尔,死在越南的波尔,与恩特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波尔到底是怎么死的?要知道,战争年代,尤其是战俘,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之所以恩特会成为对我而言最鲜明最鲜活的人物,不是因为我很赞同或者说很同情他慢慢被生活生存现实所扭曲的人性。而是,我觉得这部作品当中,最大的孤独属于恩特。阿拉斯加是孤独的寒冷的。但恩特的孤独是孤僻的,封闭的,珂拉想要走进他的孤独以失败告终,蕾妮想要走进他的而失败,不是别人走不进他的孤独,是他的孤独最后变成阿拉斯加的孤独,野蛮暴虐又充满着爱。厄尔的死以及其家族的驱逐是他的孤独彻底疯长彻底将他打败。
他大男子主义的尊严,他对财富的仇恨,他对汤姆的憎恶。都是源自他的孤独。战争让他失去他的灵魂,他的温暖。野兽开始在他的躯体里疯长。珂拉以为能拯救他,却失败了,以为因为爱可以和他一起孤独,缺因为爱还是背弃离开阿拉斯加。最根本的根本,他在怨恨战争,他认为他的一切都毁于战争,都毁在资本贪婪的战争。但战争的残暴又附着在他身上。暴力可以解决问题成为他潜意识的认知。行动早已超越他的理智。在阿拉斯加,原始的本性更加使他狂躁。 爸爸用心良苦,即使如此,蕾妮依然感觉像和野兽住在一起。 曾经有人告诉我,阿拉斯加不会塑造人格,只是揭露。 一九八六年前的故事很吸引我,那种矛盾与痛苦,爱与友谊,都有着一种画面与共鸣。可是,一九八六年之后的故事,有些突兀和刻意。 阿拉斯加是蕾妮的归宿,是她的根,也是她心里创伤的源。她想面对那个一直躲藏的自己,想坦然面对过去的苦难,想堂堂正正以自己的身份活下去,想与过去的一切和解。但是情节安排让我觉得有一些不自然。可能我对阿拉斯加包括美国历史,法律尤其是涉及家暴、凶杀这一块儿不是很了解,所以很难理解一个已经接受大学教育获得优异成绩,外公又是律师的女孩儿能被一个警察蒙混诱导。也许过去的创伤和她对新生的向往以及内心深处极大的罪恶感所役使,让她做出了不符合她人设的一些决定。 大概人,在某些时候不会清醒的记得最有力的忠告,或者说特意遗忘,容易因为一个眼神一句温柔的话安抚慌乱茫然的神经,做出一些愚蠢可笑的事。可能以心理学角度来理解作者的安排,算是一个合理的反转。可是,这导致蕾妮和迈修的完美结局并不很感人。即使作者写的很感人,却已经失去了本可以更加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
《TheGreatAlone》(伟大的孤独)读后感1月读完一本中短篇小说,题材是我喜欢的生活在 wild(阿拉斯加)的背景。Goodreads的评分4.3(满分5)。读完后的感觉也的确是情节很紧凑,因为我很少有这种看了一章立马想看下一章的冲动。
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易懂,背景1974年,越战被俘归来的父亲可能有心理创伤,要逃离西雅图这个城市。正好越战的战友留下的遗书让他去继承远在阿拉斯加的土地和房子。
故事背景的城镇,离开阿拉斯加的最大城市Anchorage还有段路
然后就是在1974的那个背景下,一家三口从城市来到了荒野。高纬度的冬季的极夜(一天只有10-15点是白天)似乎让父亲的心理创伤更加严重,引发了严重的暴力倾向---会突然紧张和愤怒,对妻子domestic violence。 而每次过后又会不断的忏悔。而妻子又太爱丈夫,不会离开。
总之,女儿在西雅图的时候没发现什么,但是现在对父母之间的‘病态的爱情’一点都不理解。用书中的原文来引用比较简单:
“蕾妮突然看清她的世界的真实模样,明白了她父母一直隐瞒的真相。来到阿拉斯加之后,这个地方的壮丽与严酷终于揭穿了一切。” 他们被困住了,自然环境和财务匮乏让他们无法脱身,但最大的枷锁是这份病态扭曲的爱,将她的爸爸妈妈紧紧绑在一起。
人与人的相处,就算是亲人也要会有会说‘不’的时候。有没有记得,孩子因为父母的过分溺爱,会提出各种要求?我觉得这就是这个家庭碰到的问题。超越界限的爱。
书中另外一条感情线是母女之间的。最后发生了一些事情,为了保护女儿,妈妈开枪射杀了父亲,两个人逃回了西雅图。最后母亲因为癌症去世。
“妈妈说蕾妮是她这辈子最伟大的爱,蕾妮觉得或许亲子之间永远是如此。她想起妈妈说过的话——爱不会消逝、离去、死亡,宝贝女儿。”
我也会和妈妈相处的时候有怒火,不过我妈也经常说,有血缘关系的人,不论经历再多的争吵,还是会在一起。所以总感觉读到这里也很有感触。没有人会永远在一起,所以珍惜当下。
最后,关于男主人公--父亲。我其实觉得是在当下有现实意义的。为了逃避现实,充满梦想,去到了阿拉斯加。他认为他们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房子,自己种地,自已自己。但是没想到恶劣的环境更加击溃了他。
黑夜,寒冷,寂寞,是可以击溃一个人的(想一下北欧和俄罗斯民族的人与人的相处)。但是,如果一个人足够勇敢,聪明和坚强,我觉得,是能够和自然相处,收获一个全新的自己。
现在不是很多人想逃离城市生活嘛?不过我发现多数的人也不过是搬到一个新的小镇,并没有人回归到自然。农民的生活,真的是很辛苦,看天吃饭。不过因此,我也一直反对过于美化‘生活在自然’。
没有简单的生活,nothing is easy.学习技能,适应环境,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这是一生都会需要
《TheGreatAlone》(伟大的孤独)读后感关于女性的救赎,总是能在西方世界一起不一样的瞩目,从《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到《伟大的孤独》都展示了女性在成长中的觉醒与救赎,在往日我们忽视的群体下,蕴含着不可思议的改变的力量,孤独不是无助,成长必然有荆棘,正因如此,才能走到不一样人生的风景总之,在阿拉斯加,重点并非你来的时候是怎样的人,而是以后会变成怎么样的人。----《伟大的孤独》
这是一张网,爸爸网住了妈妈,妈妈网住了蕾妮,蕾妮网住了迈修,迈修被网在阿拉斯加。从最安全的堡垒港湾,到最险恶的风暴中心,每一步,都以为有更好的结果,但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接近深渊。
有一则寓言,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来到一个异乡,问乡里的以为老人,说这里有什么美好的事物。老人反问年轻人,你的家乡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吗?年轻人摇摇头,我的家乡糟透了,都是不好的回忆,所以我才想着逃离。老人说,那这里跟你一样糟糕,你还是离开吧。
恩特以为搬离繁华闹事,到远离尘世的阿拉斯加,就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坷拉以为这样可以找回重前温暖的丈夫,蕾妮以为可以得到幸福的家庭。但是,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在此前,没有一丝家的感觉的家,到了阿拉斯加,只是加快了掀开从前盖在幕布下的矛头,在阿拉斯加的寒冬中,一下子全部显露,还比以往更为锋利。在阿拉斯加,只能返一次错,第二次犯错,就会丧命。
在欧布莱特家里,有两次重大的变故,使得这个家庭,走向了无可挽回的覆灭道路。第一次是蕾妮和妈妈的逃离,用一次严重的车祸,换来短暂的平静,但是却没有想到,暴风雨前夕的平静也是如此,只是在默默地积攒这爆发。所以在第二次逃离的时候,出现了无可挽回的结果,迈修重伤,面目全非,父亲在母亲积攒的愤怒下,命丧枪口。而母女俩,也开始了隐姓埋名的逃犯生活。这一次,蕾妮带着希望出走,幸好有这一份寄托,才能让蕾妮在钟爱阿拉斯加之后,又能在截然不同的闹市生存。有了小迈,蕾妮的天空才得以第二次点亮,才得以支撑着,对日子的盼头。
爱是什么,这是一个人类最古老的话题,因为有爱的存在,孤独也有了它存在的意义。如果只有爱,没有孤独,那是一种不知深浅,不知力度的虚无的爱,只有孤独,没有爱,那是一个比阿拉斯加极夜还要寒冷的深渊。
欧布莱特家在前半生将一个时而虚无,时而深渊的爱放在身边,以为是此生唯一,用无尽的爱,企图填满深渊,但深渊越填埋,越是凶险,就像一只以爱为食的怪物,不断的吃掉爱作为滋养,越发不可控制,最终无可挽回。在毁灭后的后半生,才开始了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选择的道路,缓慢且坚定的走下去。
生活不是线,相互拉扯,生活是一张无处不在的网。随着蝴蝶效应,当无法逃离时,只能将自己的孤独,变得更强大,才足以战胜那些风暴,即是漫长艰辛,但只要活着,只要足够坚定,一定可以看到那满天晨星,看到黎明将至。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