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被称为是“未来最伟大的事业”。“环境保护”在现行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就是要通过环境教育,形成学生对人与周围环境关系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认识到人是自然之子,而不能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征服者,人与环境存在着共命运和互相依存的一面,要树立起在合理利用环境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的新观点,特别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环境责任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把“第一课堂”作为实现学生全面人格教育的主渠道。
一、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环境保护》教学中,是多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很少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与学是对立的,不能将环境保护理论应用于实际中去,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将整个课程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自主确立一个主题,并按照学生能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编排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结合三月“植树节”、四月“爱鸟周”、“世界地球日”、六月“世界环境日”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寒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资料,访问当地环卫站,参观工厂,了解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处理办法,通过环境保护与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把环保知识教育与提高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结合起来,与学雷峰、为社会做好事等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青少年护绿队,分块包管校内外区域绿地,开展护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育人效果。
二、将传统环境教育与现代环境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强调的一点就是创新思维的训练。环境教育也要讲创新性,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环境知识的说教,要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将物质环境污染与意识环境污染结合起来,将传统环境教育与现代环境教育结合起来。
要通过社会实践将环境意识转变为自觉行为,把“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联系起来教育,把学校的教育置于社会之中,与社会息息相通,让学生从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生物百项活动”等社会实践,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参与中提高人格品味。这几年,学校成立了“大气监测”、“水质测试”等课外活动小组,用动、植物做试验,进行环保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小增强环境意识,提高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想结合,加强直观性与时代性
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能够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但学生对环境保护理论知识还是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因此需要加强实践运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化。根据教学内容,可分别组织学生到各公园、街道绿地、居住区等地进行现场教学,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会学生观察问题,并进行讨论,这样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习与观察,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实践知识,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它不仅是政治教师的任务,而且应该融入各科教学当中。在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该深入发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灵活多样地渗透德育内容,使显性的知识与隐性的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的德育功能,把知识传授与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寓德育于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之中。
五、注重过程评价,改革评价方式
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终点,既能起到检查教学的效果,又能起到对教学过程导向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环境教学的评价应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对《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了学生以往学习的被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及创新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科学思维方法论文3000字1引言
摸清环境保护产品经营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摸索发展脉络和趋势,有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规划,促进环境保护产品的发展。本文所调查和研究的环境保护产品包括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循环利用的生产设备、材料和药剂、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等。调查范围为20xx年12月31日前在我省正式登记注册的专业或兼业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和环境服务活动,并独立核算的国有法人单位和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年销售(经营)收入2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法人单位;从事行业包括环境保护产品、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的生产经营及环境保护服务业。
2环境保护产品经营现状
2.1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概况
20xx年xxx环境保护产品经营概况见表1。全省环境保护产品经营单位数为48个,占全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经营单位数6.94%;全省环境保护产品经营从业人员为5404人,占全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经营从业人员6.30%;年营业收入为157850.98万元,占全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年收入2.00%;利润率为13.89%。
2.2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规模与区域分布
xxx20xx年有48个单位从事环境保护产品经营,占全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经营单位总数的6.88%。其中xxx32个,xxx5个,xxx4个,xxx2个,xxx、xxx、xxx、xxx、xxx和xxx各1个;区域分布上66.67%的生产环境保护产品企业集中在xxx,10.42%集中在xxx,8.33%集中在xxx,抚州和赣州均无环境保护产品经营单位,其他设区市相对较少,具体如图1所示。
2.3环境保护产品经营单位领域与行业分布
20xx年我省48个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涉及水污染治理产品、大气污染治理产品、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生产设备等五大领域,各领域经营单位数分别为28个、17个、2个、2个和1个,各领域比例见图2所示,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以水污染治理产品领域为主,达到58.33%。xxx20xx年环境保护产品48个生产经营单位分别涉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等10个行业大类,各行业分布如表2所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50%,12.5%、10.42%、10.42%和6.25%,其余均为6个行业大类均为1个分别占2.08%。
2.4环境保护产品型号状况
20xx年我省环境保护产品型号数量558个,其中大气污染治理产品和水污染治理产品型号相对丰富,型号数分别为332个和183个,占环境保护产品型号数总数的59.50%和32.80%。
2.5环境保护产品采标状况
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状况以环境保护产品采用标准情况分析,xxx20xx年59个(系列)环境保护产品采用国标、行标、企标和非标等各类标准。环境保护产品各领域采用标准情况如图5,33个水污染治理产品采标,19个大气污染治理产品采标,4个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采标,2个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采标,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生产设备采标1个;水污染治理产品采用标准超过半数,达到55.93%,大气污染治理产品采标占总数的32.20%。
2.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水平
20xx年环境保护产品型号数558个,其中获得国家级环境保护产品认证的型号数有36个,占全省环境保护产品型号数6.45%。如图6所示,环境保护产品涉及的五个领域,在获得国家级环境保护产品认证的环境保护产品中,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未获得国家级认证;大气污染治理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有36个,占50.00%;水污染治理产品14个,占38.89%;环境监测仪器设备3个,占8.33%;循环综合利用产品生产设备1个,占2.78%。
2.7环境保护产品经营单位销售收入
20xx年全省环境保护产品经营单位年收入为157850.98万元,占全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年收入的2%。各设区市环境保护产品销售收入如图7所示,xxx、xxx和xxx环境保护产品经营单位年收入位于前三位,分别为115421.99万元、22080万元和5718.81万元,占全省环境保护产品经营单位年收入的73.12%、13.99%和3.62%。20xx年xxx环境保护产品各领域销售收入如图8所示,在水污染治理产品、大气污染治理产品、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采标、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生产设备五大领域中,水污染治理产品销售收入最高,位95442.84万元,占全省环境保护产品销售收入的60.46%,大气污染治理产品、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生产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和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销售收入为58234.33万元、2700万元、784.13万元、689.68万元。
2.8环境保护产品出口情况
20xx年全省环境保护产品出口合同额为2106.23万美元,在环境保护产品涉及的9个设区市中,xxx出口额1216.23万美元,占全省环境保护产品出口合同额57.74%;南昌675.00万美元,占全省环境保护产品出口合同额32.05%;xxx环境保护产品出口合同额为200万美元,占全省环境保护产品出口合同额9.50%;xxx环境保护产品出口合同额为15万美元,占全省环境保护产品出口合同额0.91%,其余新余、吉安、上饶抚州和赣州等设区市均未发生环境保护产品出口。
3结论与讨论
(1)环境保护产品占比小,发展规模相对小
目前江西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有692个,环境保护产品仅占6.94%。环境保护产品年收入仅占全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年收入的1.88%。环境保护产品总体规模小,集中度低,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环境保护产品经营单位缺少大型龙头骨干企业,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依然以中小企业为主,属于小规模生产经营,难以满足今后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应对外来环保企业的有力竞争。
(2)环境保护产门类不齐全、品种类单一
20xx年我省环境保护产品仅涉及水污染治理产品、大气污染治理产品、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生产设备等五个领域,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产品和辐射污染防护及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品领域为空白。在涉及的5个领域中其中大气污染治理产品和水污染治理产品型号数分别为332个和183个,占环境保护产品型号数总数的59.50%和32.80%,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循环综合利用产品生产设备型号较少。
(3)环境保护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20xx年xxx环境保护产品共计产品型号558个,获得国家级环境保护产品认证的型号数有36个,占全省环境保护产品型号数6.45%;而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其他标准的产品仅为59项。
科学思维方法论文3000字摘要:本文从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及主要手段入手,从促进环境保护、制定环境标准、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四方面论述了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基于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就如何加强环境监测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参考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重要性
进入近代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和破坏能力呈现出“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饱尝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越来越突出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和担忧,树立生态理念、加强环境监测、注重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吁和心声。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很有必要加强环境监测重要性知识方面的宣传、研究和探讨。
1环境监测的概述
1.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影响和可能影响人类以及动植物生存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代表值进行监视性调查、测定,从而掌握、研究、确定和预测环境受污染、受破坏等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行为和过程。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一般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两种。
1.2环境监测的内容及主要手段
环境监测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规范和完善的,因此不同时代的环境监测内容也不尽相同。就当前来看,环境监测是包含“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等多环节的信息获取过程,它一般包括背景调查、方案确定、布点优化、现场采样、样品运送、试验检测、结果分析、数据收集、综合评估等环节和内容。环节监测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有三种:一是分光光度发、重量法等化学手段和方法,二是用于声、光等监测的物理手段和方法,三是主要监测环境变化对生物、生物群体影响的生物手段和方法。
1.3环境监测的特点
一是综合性,环境监测对象包括水体、空气、土壤、生物、固体废弃物等综合性客体,监测手段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综合性方法,监测数据处理分析时需要考虑各种综合因素和情况;二是连续性,根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时空分布特点,环境监测必须长期坚持才能够获得数据,揭示环境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因而环境监测呈现出时空上的连续性;三是追踪性,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环境监测不能是临时性的,而是需要建立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从而实现跟踪监督和有效监测。
2环境监测对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1环境监测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环境污染因子、环境变化情况、环境影响过程进行科学检测和动态监督的活动。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离不开环境监测的有力支撑。针对前些年一些地方为追求经济发展而推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破坏日益突出等问题,就迫切需要运用环境监测手段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2.2环境监测是制定环境标准的重要前提
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环标准来降低和遏制人们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制定科学的环境标准,首先就需要对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整体情况和发展态势有个全面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作为支撑。
2.3环境监测是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推动生态文面建设、建成美丽中国,都对我国现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环境监测是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标尺”,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占据着基础和阵地地位。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低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程度,将直接影响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环境监测水平是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3加强环境监测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思考
3.1加大环境监测资金投入
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经费是保障。当前,一些地方由于环境监测经费落实不到位、保障不充分,导致环境监测设备更新不及时,监测技术应用不高,从而大大影响了环境监测水平。因此,做好环境监测工作,首先需要加大环境监测资金投入,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适度调整。
3.2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环境监测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有效支撑。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和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结合环境保护理论和环境监测实践,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研究、开发和创新,不断建立完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体系,稳步提高我国环境监测质量。
3.3加强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环境监测点多面广、人员配备不足的现状,一方面要注重从优秀的大学生中引进环境监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提高环境监测领域的人才素养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更新,确保环境监测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仪器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研究能力。
当前,我国积极推进环境监测网络运行机制改革并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对于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权威性、全局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科学环境监测,助力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努力把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风险和范围降至最低,这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重要任务。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环境监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
参考文献
[1]万莲.浅谈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8:164.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