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XX市第XX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是指导XX今后一个时期各项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起草一个好的党代会报告,是保证党代会成功召开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党代会报告起草组以及市委办公室和各x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市第XX次党代会报告(审议稿)(以下简称《报告》)已经形成。下面,我就《报告》起草情况向各位委员作说明,并请全委会对报告予以审议。
一、关于报告的起草
《报告》起草工作于今年3月初启动,历经调研学习、确立提纲、形成初稿、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常委会反复讨论等程序和阶段,到今天提交市委X届XX次全委会的审议稿,历时5个月的时间。
《报告》起草工作始终坚持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市委高度重视市第XX次党代会的筹备工作,召开的市委XX届XX次全委会就对筹备市第XX次党代会作出了安排部署。今年2月,市委召开全市市x乡党委换届工作会议,XX书记就做好筹备工作提出了“形成一个好报告、产生一届好代表、选出一个好班子、营造一个好风气”的要求3月初,根据市委主要领导指示,市委成立了《报告》起草工作小组。4月份,市委专门召开XX届XX次全委会,研究部署市第XX次党代会筹备工作,XX书记进一步对起草《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常委会先后4次就《报告》写作提纲和《报告》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在《报告》起草中,XX书记5次作出具体指示,提出指导性意见,3次召集报告起草组进行研究和修改。张作理市长和市委其他常委也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并亲自审核把关、参与具体修改。可以说,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为《报告》起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报告》起草工作始终坚持与学习调研紧密结合。起草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要求,把起草好报告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全身心的投入到报告的起草当中。起草组的同志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自治区党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重要论述,深入研究对接中央、自治区、市“十二五”规划,注意吸收各x区党代会报告内容,并参阅了部分外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报告》起草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起草组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思考,多次深入各x区、各部门和基层群众,进行实地观摩、座谈交流、个别走访、专题研讨,深入解掌握市情,为《报告》起草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
《报告》起草工作始终坚持发扬民主、集思广义、反复修改。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10余次召集起草组,就报告提纲起草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经过三上三下、广泛征求市领导、各x区、市直各部门意见建议,先后XX易其稿,两次提交常委会讨论,于6月初确定报告提纲。提纲确定后,起草组集中力量、封闭起草,于7月初形成报告初稿。在此基础上,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小范围专题研讨,市委常委会两次进行了专题研究。在报告起草过程中,市委坚持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书面征求与面对面听取意见相结合,党内讨论与党外交流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先后2次书面征求了市级领导,各x区、市直各部门意见建议,书面征求了部分老干部、驻石中央、区属各单位、民生党派、无党派、宗教界人士及有关企业的意见建议,前后共有近千人(次)参与到报告起草工作中,大家通过书面、电话、口头等多种方式共提出意见建议650条,吸收460多条,部分吸收100多条,报告起草组经过认真修改,十易其稿,形成了提请本次全委会审议的审议稿。特别是市委领导带头建言献策、积极参与报告起草、修改,使报告起草组深受鼓舞。XX书记、XX副书记、XX常委、XX常委、XX常委召集起草组讨论修改报告至深夜12点, XX书记、XX市长、XX副书记、XX常委再一次召集起草组,对报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精心推敲。各x区、各部门、各单位对报告起草给予了大力支持、倾注了大量心血。可以说,市第XX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过程,已转化为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过程,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理清思路、研究工作的过程。
二、关于报告的主题
一是体现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党代会工作报告是政治报告,首先必须突出其政治性,必须与中央、自治区党委的政治导向和发展取向保持高度一致。科学发展是国家“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自治区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建设和谐富裕新XX。因此,在大目标、大方向上必须与中央和自治区保持高度一致,并贯穿到《报告》的方方面面。
二是确保市委工作思路的继承性和创新性。XX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把“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主题,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集中了全市人民的智慧,必须长期坚持。同时,我们还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创新完善市委工作思路,为全市发展明确目标和重点。“坚持科学发展、倾力改善民生”与“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提法,既一脉相承,又有所提升,更加富有号召力。
三是立足XX的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已建设和发展成为一座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XX正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实施、沿黄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起草组认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的新型工业城市,既具备一定基础和条件,又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和阶段特征,包含提升城市外在形象与提升城市内在品质的双层含义,是一种更加贴切达意的提法。
三、关于报告的内容
《报告》共安排XX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总结市第XX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第二部分,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
第三、四、五、六、七、八部分,系统部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第XX部分,安排部署党的建设工作。下面,就各部分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第一部分:从七个方面简要回顾和总结了市第XX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六条宝贵经验”,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总结工作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力求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文字,将五年来的大事、要事和XX的发展变化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来,达到振奋人心、凝聚力量的效果。在提炼经验时,坚持立足XX实际、体现XX特色,既反映过去的好做法、好措施,又力求能够对未来工作有所启示启发。关于问题,我们坚持不回避、不遮掩,客观准确地提出来,为今后的工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
第二部分: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在简要分析未来五年我市面临机遇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今后五年市委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在总体要求上,坚持发展思路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在发展目标上,特别是提出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两个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倍增”的目标,更加直接地体现了市委坚持科学发展、倾力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关于“五大战略”,工业强市、转型发展是重大任务,民生优先、和谐发展是鲜明导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科学路径,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是立市特色和内在品质,人才支撑、创新发展是第一资源和活力支撑所在。这“五大战略”为实现各项目标任务提供了战略支撑。
第三部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和举措。一是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方面,提出改造提升“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 “四大”新兴产业。这是关于工业产业的新提法,相对于过去“三大产业集群”的提法,更加具体、更能体现XX的特色。在培育扶持中小企业方面,提出要实施“育龙”计划,促进一批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壮大。在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明确提出“四个基地”的功能定位,是国家、自治区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的,我们也具备这方面的突出优势。同时,提出要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是加快推进环星海湖综合开发、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星海湖是我市的品牌和优势,所以特别提出要把环星海湖开发作为未来五年带动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实施以湖为核心的“三级圈层”开发战略。三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是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现代农业组织体系,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第四部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重点从“全力以赴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加快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群策群力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四个方面进行安排部署。这些新目标、新提法,一方面建立在我们的财力保障水平和可承受能力上,一方面立足于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也是中央、自治区今后的关注重点和政策导向。总之就是要把民生做实做细,突出亲和力和感召力,让广大群众看到希望、得到实惠。
第五部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报告》明确提出,力争3-5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重点从“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大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安排部署。《报告》专门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部署,主要是因为“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最系统、最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市接连获得自治区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市等光荣称号,文明城市建设水平不断巩固和提高,具备一定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能够打造XX的综合性城市品牌,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城市竞争力。
第六部分: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速推进同城对接。抢抓实施沿黄经济区战略机遇,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从“加快推进同城对接进程、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四个方面进行安排部署,力争把我市建成全区“三化同步”先行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就我市而言,加快推进同城对接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和重要内容,符合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把XX作为一个大城市来建设”的思路和沿黄经济区战略部署。我市是全区统筹城乡试点市,最近平罗x又被列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为全区乃至西北地区创造经验、作出示范,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符合XX实际,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路径。深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是化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必须向纵深推进。
第七部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报告》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同理想,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并从“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部署。之所以把文化建设单独列为一部分。主要是考虑到,一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委会精神;
二是XX具有发展文化事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础,要想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必须通过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提供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
社会矛盾凸显期,建市50多年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社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社会管理必须适应这些新的社会变化,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才能确保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第XX部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的新型工业城市提供坚强保证。从“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六个方面,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任务和要求,既体现了中央和自治区精神,又符合XX实际。我们相信,只要把这些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落到实处,一定能够不断开创全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整个《报告》一万六千多字,预计报告时间90分钟。具体情况请大家看《报告》审议稿。这次全委会审议通过后,将正式提交市第XX次党代会。
说明完毕。
市党代会工作报告起草的说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x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起草小组,就报告的起草工作,向x委十届九次全会作一简要说明。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报告的形成过程
《x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是一个换届报告,既要对本届x委五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又要对今后五年的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为做好起草工作,x委主要领导早在今年上半年就作出了安排部署,要求x委办公室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深入思考提炼,集中力量撰写出高质量的工作报告。x委分管领导也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此,x委办公室专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专门的写作班子,立即着手《x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的调查研究和起草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形成了《x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整个报告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广泛调研,收集资料。7月初,起草小组就下发通知,收集了全x各部门20xx年至20xx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同时集中组织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会以及中央、省委、市委、x委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随后,又深入农工办、经济局、商务局等经济和综合部门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为报告起草准备了第一手资料。
第二阶段是分组讨论,组织起草。在占有大量材料和进行初步提炼的基础上,起草小组通过多次研究和讨论,形成了报告提纲。在x委分管领导亲自指导和征求经济、综合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开始起草工作。经过六易其稿,形成了报告初稿。(认真组织,精心起草)
第三阶段是征求意见,修改完善。8月下旬,起草小组将认真研究、推敲和修改后的报告初稿分送到各经济和综合部门,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起草小组对工作报告进行了两次集中修改。9月上旬x委主要领导审阅了报告修改稿,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起草小组再次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今天提交全委会讨论的征求意见稿。
《x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是全x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报告在形成过程中,共收到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近100条,有对报告篇幅字数的建议,有对内容的补充,有对报告文字表述的修正,有对引用数据的核实,还有不少是对今后x委工作的建议。我们对此都逐一进行了认真研究,多数在修改时作了采纳。特别是报告的起草工作得到了各位领导、各位委员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我代表起草小组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报告的主要内容
整个报告约1.46万字,分五个部分。
报告的第一部分是对过去五年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的总结。首先从十个方面回顾了x十次党代会以来我x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现大突破;二是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农村经济实现大突破;三是旅游龙头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实现大突破;四是投资环境日益优化,招商引资实现大突破;五是项目攻坚卓有成效,重点建设实现大突破;六是经营理念不断创新,城镇建设实现大突破;七是骨干财源不断壮大,财税收入实现大突破;八是群众疾苦有效解决,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大突破;九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大突破;十是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党的建设实现大突破。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总结提炼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坚持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抓发展;二是必须始终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把握机遇、突破重点抓发展;三是必须始终突出群众满意这个取向,坚持以民为本、富民优先抓发展;四是必须始终突出工作落实这个关键,坚持攻坚破难、开拓创新抓发展;五是必须始终突出和谐稳定这个前提,坚持同心同德、凝聚合力抓发展;六是必须始终突出党的建设这个根本,坚持配强班子、带好队伍抓发展。
报告的第二部分对未来五年的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在分析形势时,我们认为外部环境有三大有利因素:一是我国已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以上的“发展机遇期”,改革不断深化,开放日益扩大,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二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持领域不断拓展,为我们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提供了平台。三是“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势头日益强劲,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为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机遇。从XX实际看,我们认为已经具备三大有利条件:一是有一批重大产业和项目作支撑;二是有一笔宝贵的资源作基础;三是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作保障。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XX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工业立支柱、农业兴产业、三产上台阶、城市升形象、党建出成果”的发展思路,在更高层次上加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努力把我x建设成为产业优势明显、文化特色突出、生态环境良好的工业经济强x、特色农业大x、商贸旅游旺x、民营经济新x、绿色生态靓x和财税收入富x。同时报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成果显著,社会文明全面进步,民主政治更加完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报告的三、四、五部分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在经济工作方面提出了奋力实现x域经济发展新跨越的目标,要求:一是立足工业强x,壮大产业支柱,增强发展新动力;二是突出产业培育,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发展新格局;三是培育旅游龙头,全面激活三产,拓宽发展新空间;四是强化投资拉动,加速城镇化进程,创建发展新优势;五是坚持创新创业,深化改革开放,营造发展新环境。按照即将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我们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一是认真解决群众疾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三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扩大人民民主权利;四是积极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五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方面,我们从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报告的主要特点
纵观整个《报告》,我们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红线,以实现XX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方向,坚持继承、务实、创新、发展的原则,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在起草过程中,注意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继承性。报告确定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对x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句话”发展思路和“六个x”奋斗目标的继承。但又绝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力求站在更高起点上,对XX未来五年发展作出科学规划,是继承中的发展。
二是客观性。报告既注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总结x十次党代会以来全x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又不回避矛盾,力求客观反映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务实性。报告在分析XX经济社会面临的各种有利形势和条件时,充分考虑了XX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考虑了XX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了广大干部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力求做到既不夸大机遇,又能增添信心和动力;既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又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四是创新性。(指导性)虽然未来五年发展思路不变,但我们力求在观念上突破,在举措上创新,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工业经济方面,我们提出了走自主创新之路,建好工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在农村经济方面,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将培育特色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将机制创新作为培育特色产业的重点,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在商贸旅游方面,提出了将“XXXX”打造成国家AAAA级风景区的目标,通过做强旅游龙头,提速发展第三产业。
五是号召性。(鼓舞性)起草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突出报告在凝聚合力、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扬斗志的作用,力求能够通过报告中的语言,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精神,迎接挑战的勇气,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加快发展的信心。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以上是起草小组对《x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的简要说明,供大家在讨论时参考。在此,也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写出一个体现x委意图、符合群众愿望的高质量的党代会报告。
谢谢大家!
市党代会工作报告起草的说明一、报告起草的指导思想和过程
市委对市九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极为重视,靳绥东同志明确提出了起草报告的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实事求是地总结市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科学制定今后五年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要充分考虑党代会报告的特点,体现方向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文字要简练。要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市广大党员智慧,使报告的形成过程成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过程,成为发扬民主、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检验、锻炼和提高党委领导水平、领导能力的过程。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作出关于召开市九次党代会的决议之后,市委决定成立了以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星同志为组长、市纪委秘书长杨长友等为副组长的市九次党代会报告起草小组,并抽调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发展研究中心、市农业局等部门写作骨干进行报告起草。报告起草工作从5月中旬正式启动,历时7个多月,起草小组先后对报告进行了四次大的修改和十多次补充调整,形成了现在提交市九次党代会审议的报告。这次报告起草、修改过程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始终、四个贯穿”:
一个始终:即报告的起草、修改始终在市委的领导下进行。靳绥东同志自始至终都是报告起草工作的直接主持人。他一开始就给报告定下明确主题:“全力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奋力实现安阳历史性重大跨越。”并指示起草小组多学习、多调研、多思考、多提炼,使报告充分体现中央、省委精神,紧密结合xxx情实际,成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成为顺应全市人民意志、凝聚全市上下人心、统一方方面面思想的报告,为我市今后五年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报告起草过程中,靳绥东同志不仅多次审阅报告初稿,还亲自出面邀请部分专家组成安阳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我市产业跨越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不仅亲自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持座谈会当面征求市级离退休干部、党外人士和基层党员干部对报告的修改意见,还先后指示市委办公室组织力量,对我市的工业、农业、三产、文化发展战略进行调研。省八次党代会之后,靳绥东同志经过深入思考,反复论证,又明确提出了“突出一个主题、实现三大转变、加强三大建设”的战略构想,进一步从战略目标、战略途径、战略举措上,对报告进行了提炼、深化和升华。董永安、林宪斋、李发军、李民庆、张锦堂、赵微、杜魁兴、王国顺同志和其他常委、各位副市长也十分关心、支持报告的起草工作,并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在报告初稿上认真批上了修改意见。12月19日下午,市委又召开常委会,逐字逐句对报告进行了研究。
四个贯穿:一是学习借鉴贯穿起草全过程。在报告起草过程中,起草小组系统学习了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文件,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十六大以来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了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省委关于促进中原崛起的决策部署、省八次党代会和省委近两年历次全会精神及徐光春同志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了市八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历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市委关于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全面了解掌握了五x(市)四区和130多个市直单位五年多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进行了自下而上全方位的总结、回顾和梳理。同时还借鉴参阅了全国4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近期的党代会报告,努力把中央、省委最新的精神贯穿到报告中。
二是调查研究贯穿起草全过程。大的调研活动主要有四个轮次。第一次,是起草小组全体人员分组专题调研。从6月6日开始,起草小组分成5个组,分别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到全市44个部门进行专题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第二次,是对我市产业发展战略课题调研。市委聘请清华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的教授和我省部分专家,对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了研讨分析,对我市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产业选择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三次,是对我市工业发展战略进行了重点调研。10月下旬,市委组织调研组先后到xxx、开发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进行了调研。第四次,是12月上旬,市委又组织力量,分农业产业化、三产富市、文化兴市三个组在全市进行了专题调研。此外,市委还就构建和谐劳务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专题座谈。这些调研活动,为党代会报告的起草提供了大量的现实依据和立论基础。
三是沟通衔接贯穿起草全过程。在报告起草、修改过程中,起草小组每一稿都与有关部门及时沟通,每一项指标都与相关的规划和目标衔接。特别是报告中涉及的主要经济指标,每修改一次,都及时与发改委、统计局等部门及时沟通,反复核对。报告中提出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布局等,都注意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衔接,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衔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衔接,以及与各个产业、行业规划的衔接。
四是修改提炼贯穿起草全过程。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关于报告修改过程中“要注意重大成绩的盘点;重要数据的准确;重大目标的依据;重要提法的科学;重大工程的可行性等方面的修改。通过进一步修改,力争成为精品报告”的要求,起草小组在起草过程中,始终注意坚持一个原则,把握三个重点。一个原则,即始终注意围绕中央、省委精神与我市实际的结合点来组织文稿。三个重点:一是凡中央和省委的原则精神注意讲到;二是凡中央和省委对各方面工作的共性要求尽量讲够;三是凡属我市的特色、重点和创造性举措力求讲透。
报告初稿形成后,采取书面和座谈会两种形式广泛进行征求意见。书面征求意见分两个层次:7月13日至20日,对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级领导同志书面征求意见,共下发征求意见稿57份;7月21日至8月8日,对各x(市)、区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党组(党委)书面征求意见,共下发征求意见稿132份,并向部分x(区)委书记和市直部门部分主要负责同志当面征求了意见。起草小组对书面征求到的430多条意见建议逐条归纳整理,对报告进行了256处修改。
当面征求意见主要是市委召开了3个座谈会。从12月13日到15日,先后召开了市级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和基层党员干部座谈会,听取了10位地市级离退休老干部、11位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主委和10位基层党员代表对报告的修改意见,共征求到修改意见108条,对报告修改143处。
12月19日下午,市委召开第197次常委会,听取了起草小组对报告起草、修改情况的汇报。会后,起草小组根据常委讨论的意见,再次连夜对报告作了认真修改。12月20日市委召开八届十五次全会,对报告进行审议,一致同意提交市九次党代会审议。
可以说,整个报告的起草过程,是学习借鉴、深入调研、理清思路的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过程,是边学习、边调研、边修改、边提高的过程,报告初稿凝聚了市委各位领导的心血,凝聚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党外同志的智慧,也凝聚了起草小组全体同志的辛勤汗水。
二、报告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报告的基本框架确定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取得的成绩、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这三块对市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充分肯定了市八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八个方面的主要成绩,总结了“六个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这“六个必须坚持”是对市八次党代会以来这几年成功实践的总结,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十分珍惜并继续坚持下去。第二部分,首先回答了为什么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现实意义)、建设什么样的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发展蓝图)、能否建成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客观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战略途径。强调要继续坚持“四路并进”、“五力同驱”,向着“一强五前”目标,加快实现“三大转变”,切实加强“三大建设”,奋力实现安阳历史性重大跨越。第三部分,切实加强经济总体实力建设。报告中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我市经济建设进行具体部署,写了“六个大力推进、六个新跨越”,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上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上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上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优先发展,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强城市软实力上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在激活内力和借助外力上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x域经济发展,在建设经济强x和发展快x上实现新跨越。第四部分,切实加强和谐安阳建设。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一个构建、六个打造”,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突出政治文明、突出和谐文化、突出社会事业、突出人本民生、突出创业环境、突出示范表率。这“六个突出”,都是着眼于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和解决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根本性的保障作用。第五部分,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着重提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五个“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全面部署。
通观全篇,这个框架可以概括为“突出一个主题、实现三大转变、加强三大建设”。“一个主题”,即“全力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奋力实现安阳历史性重大跨越”;“三大转变”,即“加快老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强市转变,加快农产品资源大市向农业产业化强市转变,加快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三大建设”,即“切实加强经济总实力建设,切实加强和谐安阳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三大转变”是战略途径,是我市由中心城市向中心强市跨越的必由之路;“三大建设”是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核心和保证,二者统一于“全力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奋力实现安阳历史性重大跨越”的伟大实践。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报告的主题。报告的主题是“全力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奋力实现安阳历史性重大跨越”。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是我市立足于安阳“十一五”时期的历史定位和战略取向,着眼于“十一五”时期区域间激烈竞争的发展形势,根据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崛起、省委关于中原率先崛起的战略决策,在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作出的重大抉择。在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靳绥东同志进一步把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定义为“总体实力强、发展活力足、竞争优势大、文化品位高、文明和谐、秀美宜居”六句话。这一目标得到全市上下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支持。确立这一主题,既体现了市委发展思路的连续性,又体现了新时期加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中央的要求,时代的呼唤,发展的必然,是全市533万人民的殷切期盼。
(二)关于对当前发展阶段的判断。报告在全面总结市八次党代会以来工作的基础上,把目前我市所处的发展阶段概括为:“全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及科技教育支撑更加有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区位优势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四路并进创大业、五力同驱奔小康’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基本共识和一致行动。特别是实现了由早期工业化向中期工业化的重大转变,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一判断完全符合市情实际。
(三)关于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远景规划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报告坚持与时俱进,对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奋斗目标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并对实现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目标确立了两步走的战略。这充分体现了指导性与操作性的统一。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一个综合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系,经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分析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报告中提出了“五个走在豫北区域前列”这样一组奋斗目标。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是我们发展的主题和总目标。但这个总目标需要有一系列子目标来支撑,也需要一些阶段性目标来衔接。我们要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至少也应该在这五个主要方面走在豫北区域前列。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五个方面走在前列,就不能称之为中心强市。所以,这“五前”,既是“一强”的子目标,也是“一强”的阶段性目标。
(四)关于“三大转变”的基本内涵。实现“三大转变”是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重要标志,是支撑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强大筋骨,是提升总体实力的主要途径。其基本内涵是要实现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和大而强、富而美的统一,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统一,其中加快老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强市转变,是迅速提升我市总体实力的必由之路。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意味着不仅发展速度要快、经济规模要大,而且经济结构要优、经济效益要好、体制机制要活、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大、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要强,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加快实现这一转变。农产品资源大市向农业产业化强市转变,是解放和发展我市农村生产力的关键。就目前情况看,我市的农业人口仍占全市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民的富裕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到全市的新农村建设步伐,而且直接影响着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建设进程。同时,我市具有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要使这一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加快实现这一转变。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不仅要求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而且要求要适应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我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五)关于加强“三大建设”。“三大建设”是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核心和保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安阳的发展和未来。必须把“三大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摆上位置,高度重视,切实抓好。
加强经济总实力建设,全面提升我市的综合实力和总体竞争力,是完成“一强五前”目标、实现“三大转变”的必然要求。报告中对我市经济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着重写了“六个大力推进、六个新跨越”。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推进和谐安阳建设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在认真总结吸收我市和谐社会建设经验、充分借鉴外地和谐构建好做法的基础上,报告中对“一个构建、六个打造”的既定部署进行了深化和拓展,着重对政治文明、和谐文化、社会事业、人本民生、创业环境、示范表率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六个突出”。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我们打造中心强市、实现重大跨越的政治保证。报告根据中央、省委精神和我市实际,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对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用较大篇幅进行了全面部署,即五个“进一步加强”。
(六)关于对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报告从基本市情、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体制机制和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对我市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七)关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报告中对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单列,主要是出于三点考虑:第一,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无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任务,还是强调要重点抓好的五项工作,都是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纳入和谐建设之中一并论述的。第二,省八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是把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纳入“和谐中原建设”之中一并论述的。第三,在靳绥东同志提出的加强经济总实力建设、和谐安阳建设、党的建设这三大建设中,和谐安阳建设显然涵盖了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时,在当面征求意见的3个座谈会上,老干部、党外人士和基层的同志也对报告这样的结构高度认同,没有异议。
(八)关于市委重大决策的连续性与拓展性。应该说,市委的重大决策,特别是“四路并进”、“五力同驱”和“一个构建、六个打造”这样已被广大干部一致认同的纲领性提法,应当保持一致的连续性。但同时,又必须根据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形势变化,在连续性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拓展,做到与时俱进。鉴于此,在这次报告中总结归纳了“一强五前”的目标和“三大转变”、“三大建设”的提法,其中“三大转变”是“四路并进”的延伸和拓展。按照量变质变规律,转变是前进途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强市需要由老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强市转变,农业立市需要由农产品资源大市向农业产业化强市转变,三产富市和文化兴市需要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三大转变”是回答战略途径问题,“一强五前”是回答前进的方向和目标问题。
总的来说,市委的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安阳实际,是新一届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为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构建和谐安阳而奋斗的纲领性文件。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