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经济危机到来,又使很多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西方很多国家都掀起了《资本论》重读的高潮。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当代青年读过几本马克思的原著?重燃恰同学少年般五四的激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绕不开毛泽东,自己也开始自觉的读些毛泽东的著作,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的探索,更好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进程和当代的国情。前两天,刚拜读了《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一文,是毛泽东花一个半月,听取中央政府34部门的工作回报后,在56年5月2号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做的报告。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xx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本文应该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深刻的认识到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只有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50年代末中俄关系的恶化,就体现要想不受制于人,必须有自己的高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不论是中苏的联合舰队,还是长波电台,如果中国人不明白这些高技术,不能造出自己的舰队和电台,这些只能是受苏联控制。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毛泽东重视高科技的作用,如袁隆平的两系杂交稻,引进美国高产化肥技术等,重视人民的作用。但是,过低的压低粮食价格,不利用农业的长久发展。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的地区要利用好原有的工业基础,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备战了那么久,没有发生战争,浪费了大量的物资,拖累了国家经济建设。以代表的就是国家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浪费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我们要明白当年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百万,我们能不准备吗?正是我们充足的准备,才是我们避免了战争,如果,没有准备,疏于防范,可能真的就有战争发生,这样的损失是不是更大。备战和防灾是一样的,我们都是防范于未然。又有人说当今的战争,全是高科技,导弹,卫星致盲,网络战等,你平衡工业布局有什么用?毛泽东的观点就是要做好战争准备,我们随时能打仗,敢打仗。如果让内地有了工业基础,我们就有了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犹如二战中的苏联的西伯利亚工业基础。就是我们有了组织反击的能力,不管是再高的科技,也是不能一下把我们这么大一个中国消灭掉的。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我们打的是多么有战略,有战术,基本上和古巴导弹危机同起同落。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重视经济建设,降低军费,裁军。保证国家的财政更多的用于经济的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重要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需要的良好的国际环境的保证。同时毛泽东尤其重视核技术的发展,重视高精尖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民用大客机运10,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试航成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诵读一帧帧中华经典的篇章,跨越岁月的长河见识伟人们的风采,我们明了的不仅是历史与理论,我们震撼的更多是思想和精神。让我深深为之折服的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一书,其中的思想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1956年于处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而言是一个茫然不安的年份,在这一年,那些社会主义国家震惊,迷茫,彷徨……而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1956年2月24日深夜,赫鲁晓夫突然向苏共二十大的代表们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即所谓《秘密报告》)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要求肃清个人崇拜在各个领域的流毒和影响。这令世人震惊,斯大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领袖,虽斯大林存在不足,但对其全盘否定无疑是摧毁社会主义国家的信仰、使其思想混乱。
而彼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收官阶段,中国政府重视批判斯大林带来的思想混乱,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2月底,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并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集中概括出来《论十大关系》。
毛主席谈到,提出的十大关系实为十大问题,都是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诚然,唯有将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我们国家才能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要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着手,友善的要团结,中立的要争取,不中立的要转化为中立,反动的要分化,总之,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消极因素降到最小,壮大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我们终将会成功的!
虽然当时的中国小有成就,但毛泽东同志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工作存在的不足。他提出了:(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我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可以从当时的情况认识到这于国家发展而言极为重要的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不仅对当时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价值,还对当今中国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同时要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斯大林时期的苏联要将苏联打造为工业强国,注重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和农业,致使后来出现苏联人民吃不上面包的艰难处境。我们中国需要吸取教训,多发展轻工业和农业,让人民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因为中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的使命是要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为人民服务。一个国家再怎么强大,没有人民的欢笑,一切都是虚幻!
在沿海和内地工业的问题上,毛泽东同志认为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毛主席用唯物辩证法的眼光看待此问题,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开创性的想法——协调。这与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中的“协调”不谋而合。如今的中国与20世纪50年代的国情已大不相同,现在沿海地区发展迅猛,成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内地尤其是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经济发展较沿海地区落后。然而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终归适用的。
文章中的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就抛弃了剥削阶级,工人和农民已不再是被剥削的贫苦大众,他们是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我们国家的繁荣发展需要他们;他们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富强由他们来见证!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暂时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允许的,但如果过了那样的时刻,国家便不能如此对待他们,因而我认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思想值得敬佩。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我们要善待工人和农民,关心群众的生活,适当调整工资和农业税。我们中华民族虽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但对于群众生活的迫切问题是需要多加关注的。我们在渴望国家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解决为国家奉献的人民的问题,如此,我们才能更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大家齐心协力地共创富强幸福的中国!
毛泽东同志具有全局意识,认为加强国防建设固然重要,而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国防建设才会更进步。确实,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毛泽东同志用整体的眼光看待中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巩固中央统一,给予地方一定的独立性,扩大地方的权力;汉族要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巩固各民族团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对于反革命,斟酌采用“杀关管放”的方法;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评判性、理性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这两条缺点,也是优点。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从发展的观点看,这并不坏。穷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难。科学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就骄傲得很。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这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敢于承认国家发展的不足。当时中国确实落后,新中国起步低,缺乏技术、资金、材料等,但我们要认清国情并采取有效措施。要发展中国,我们要一步一步来,一步登天是妄想。毛主席对于中国的十大关系辩证地分析,并加以总结、提出解决措施,这于我们中国的发展意义非凡。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如今的国已经不是一穷二白的国家了,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中国的科技水平尚算不上顶尖。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如今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做的是如毛泽东同志一般实事求是看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毛主席说得好,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我们,我们的国家,在成长的历程中,总是会遇到矛盾、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要将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那么未来终归会呈现一片光明!
《十大关系》对当时中国存在的十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论述,涵盖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思想十分深刻。我们应该认真研读,感受和学习其思想,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经久不衰!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XX年经济危机到来,又使很多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西方很多国家都掀起了《资本论》重读的高潮。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当代青年读过几本马克思的原著?重燃恰同学少年般五四的激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绕不开毛泽东,自己也开始自觉的读些毛泽东的著作,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的探索,更好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进程和当代的国情。前两天,刚拜读了《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一文,是毛泽东花一个半月,听取中央政府34部门的工作回报后,在56年5月2号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做的报告。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xx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本文应该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深刻的认识到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只有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50年代末中俄关系的恶化,就体现要想不受制于人,必须有自己的高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不论是中苏的联合舰队,还是长波电台,如果中国人不明白这些高技术,不能造出自己的舰队和电台,这些只能是受苏联控制。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毛泽东重视高科技的作用,如袁隆平的两系杂交稻,引进美国高产化肥技术等,重视人民的作用。但是,过低的压低粮食价格,不利用农业的长久发展。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的地区要利用好原有的工业基础,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备战了那么久,没有发生战争,浪费了大量的物资,拖累了国家经济建设。以代表的就是国家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浪费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我们要明白当年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百万,我们能不准备吗?正是我们充足的准备,才是我们避免了战争,如果,没有准备,疏于防范,可能真的就有战争发生,这样的损失是不是更大。备战和防灾是一样的,我们都是防范于未然。又有人说当今的战争,全是高科技,导弹,卫星致盲,网络战等,你平衡工业布局有什么用?毛泽东的观点就是要做好战争准备,我们随时能打仗,敢打仗。如果让内地有了工业基础,我们就有了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犹如二战中的苏联的西伯利亚工业基础。就是我们有了组织反击的能力,不管是再高的科技,也是不能一下把我们这么大一个中国消灭掉的。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我们打的是多么有战略,有战术,基本上和古巴导弹危机同起同落。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重视经济建设,降低军费,裁军。保证国家的财政更多的用于经济的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重要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需要的良好的国际环境的保证。同时毛泽东尤其重视核技术的发展,重视高精尖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民用大客机运10,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试航成功。
查看全文
false